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少伟  张锌南  王雷 《科技资讯》2014,12(16):40-40
本文主要是结合了合肥市1∶10 000地形图生产项目,给出了1∶10 000的地形图,它的数据生产的主要的技术方法以及流程,同时还阐述了关于1∶10 000的地形图的主要数据生产情况,以及整个过程当中质量的控制过程,和各个检测项目一些具体的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红沙梁煤矿矿区建设项目用地1:1 000测图技术设计,其目的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测绘方案,保证工程测绘产品质量满足用户的要求。该工程是一个面积约为14 km2的建设项目用地1:1 000地形图测绘,依据工程测量规范,结合线路的实际情况和已知控制点的级别和位置,线路的平面控制选择用GNSS E级控制网作为线路的平面控制;全线路高程用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由GNSS拟合高程代替五等水准,并用RTK结合CORS系统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内业使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数字化成图,同时对成图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设计从控制测量、数字测图、成果的检查及验收等环节都做了具体的安排,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相关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1:2 000地形图构建DEM时栅格尺寸的大小.方法 以1:2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构建不同栅格尺寸的DEM,并计算它们的精度和数据量.结果 在1:2 000地形图构建DEM时,栅格尺寸取2 m较适合.结论 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研究确定了高保真的地形描述尺寸.  相似文献   

4.
几何纠正是遥感信息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信息提取的精度与实用程度.而现实中,由于地形图绘制年代久远,且保密性较高,往往会出现缺失而不能满足纠正精度的情况.据此本研究在上海地区1∶25 000大比例尺地形图缺失,1∶100 000地形图不能满足SPOT5影像纠正精度的情况下,结合ArcGIS、ENVI软件采用多种例尺地形图对SPOT5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并对纠正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多比例尺地形图综合纠正能使精度控制在1个像元之内,由此确立了现有条件下的最佳方案,为地形图缺失情况下平原地区的几何纠正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1:5和1:1万地形图更新的大规模生产的迫切需求,提出在原有地形图栅格式数字化的基础上,叠加经过精密纠正配准的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以栅格方式更新地物要素的全过程方法。文中特别阐述了:1)地形图栅格数字化不同于矢量数字化的扫描采样分辨率问题;2)区别于传统的"针孔式"控制点概念的图像图形阵列控制点技术;3)由于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缺乏或精度不足引起的航空航天影像与地形图图形配准误差的局部纠正方法;4)定性指导定量的影像判读方法;5)从遥感影像提取地物结构信息的半自动化方法。文章最后列出  相似文献   

6.
CORS技术的出现及其广泛应用,给测量工作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简要分析了当前几种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方法,以CORS在甘肃某地区1:10 000地形图更新任务中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其作业流程、成果精度检核和评定。  相似文献   

7.
以金昌市、甘南藏族自治州1:10 000地形图快速更新项目为例,使用高分辨率国产高分二号及七号卫星遥感影像进行1:10 000地形图快速更新方法研究,在项目各工序阶段总结出合理高效的作业方式:制定遥感影像处理技术路线、选取专业更新软件Geoway updater、分析各类专题资料加以整理整合、外业调绘中采用切片调绘底片及电子调绘作业模式,以及自主研发元数据生产系统批量生产元数据。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经济成本,未来可以在常态化地形图更新任务中提供作业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大量试验己经表明无人机测绘地形图的精度可以满足1:2 000地形图的要求,该文结合北京某村的测量项目,详细探讨了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流程,包括航空摄影、像片控制、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DEM/DOM制作、地形图制作及无人机航摄影像成图精度分析等。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2 000地形图构建DEM时栅格尺寸的大小。方法以1∶2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构建不同栅格尺寸的DEM,并计算它们的精度和数据量。结果在1∶2 000地形图构建DEM时,栅格尺寸取2 m较适合。结论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研究确定了高保真的地形描述尺寸。  相似文献   

10.
李秋菊 《太原科技》2010,(8):74-75,78
以太原市1:500数字化地形图缩编1:2000地形图为例,利用清华山维基础图形处理软件平台进行数字化地形图缩编技术的方法和措施的可行性研究及应用,为将来的数字地图新产品的开发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利用计算机清绘地质图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该方法是将人工编制的草图,经过图形数字化输入、数值处理、线条光滑连接及加宽等步骤,将其还原为原图的内容,并从指定的外部设备上快速输出。由计算机清绘的图件精度高、国幅美观、缩放灵活,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GIS土地利用现状图符号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晓  施昆  胡海斌 《江西科学》2011,29(3):335-338
地图符号是地图表达空间信息的语言单位,地形图数据的符号化直接关系到地形图的可视化表达和使用,通过对地图符号的解读,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图所表达的地理信息。提出基于ArcGIS的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符号化的繁琐性,采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对其大量数据进行自动符号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际上由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衍生的最近邻河道相对高度(height above nearest drainage,HAND)概念,采用STRM DEM数据派生了中国1000和250 m水平分辨率的HAND数据集,并将HAND数据集应用于洪水淹没制图,建立了河道水位相较枯水期上涨1~10 m情景下的中国河道型洪水淹没图库.进一步以淮河一级支流淠河2020年7月大洪水为例,采用遥感提取及HEC-RAS计算的淹没范围,验证了基于HAND绘制的淹没图.结果表明,HAND相对于经典的DEM能够补充提供局地地形信息,基于HAND的淹没制图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计算的中国HAND数据集可为地理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凸显局地特征的地形数据,建立的基于HAND的淹没图库可为中国的洪水淹没制图工作及洪水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区SRTM3数据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1:25万地形图DEM对中国西北部高山高原地区来自美国ESRI和NASA的两种SRTM数据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两种SRTM高程数据与地形图DEM有很高的一致性.两类SRTM数据大约有38%的栅格单元绝对高程误差小于10m,58%以上误差小于20m,90%以上误差小于49m,99%以上误差小于92m,99.9%以上误差小于143m.在地势平坦的高原盆地、宽谷区,高程误差小于±5m.湖泊水体区域分别存在显著的正负高程误差.冰川、山地针叶林和沙漠地区的高程偏差均呈峰值,位于-20~0m的正态分布,极少数栅格单元正负偏差超过100m.总体而言,SRTM数据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90个以上样地植被调查和野外填图资料为基础,以群落的优势成分为单元,编制厦门市9个主要海岛(火烧屿、鼓浪屿、鸡屿、鳄鱼屿、大士屿、大屿、大嶝岛、小嶝岛和角屿)的现状植被图,共正编图例13个,补充符号13个,较确切地反映厦门市海岛的植被分布现状,为特区的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和作为开发区边际环境的综合指示。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形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全球地形高程差资料,运用可视化技术对常用投影天气图底图上的地形信息进行重构,得到了有地形信息的地图投影天气底图;针对三维地形信息重构重,提出了一个三维地形投影算子,设计并实现了算子计算的递归算法,得到真实感三维地形可视化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区DEM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各种地理信息系统(GIS)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在1:10000地形图上采集高程数据,建立兰州市区数字高程模型,并在DEM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初步应用(如绘制各种等高距的地形等高线图、三维立体观察图和进行海拔高度频率统计分析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形图的计算处理变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易,介绍一种对扫描地形图矢量化的软件R2V的方法,使得地形图的矢量变得简便、快捷、易行.完成矢量化后,为了在三维显示的时,易于地形特征值坡度、坡向的提取建议导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ArcView中创建数字高程模块(DEM)进行三维显示.同时以长岭岗林场为实例进行演示操作.  相似文献   

19.
王慧敏  姜伟松 《科技信息》2009,(29):I0603-I0604
叙述了如何利用1:500、1:1000地形图编绘1:2000数字地形图的成图方法及其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编写制图设计书、地图编绘和质量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