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诗在20世纪汉语诗坛占有主导地位,却没有建立起必要的诗体。尽管有很多诗人致力于新诗的诗体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确立了新诗的初步形态,新诗诗体建设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20年代初中期初步确立了新诗的基本形态,特别是确立了新诗的两大形式特征——新诗的音乐形式和排列形式。新诗却始终处在文体自发与文体自觉、诗体的准定型与不定型、诗的律化与自由化、诗人的文体自律性与文体创造性的对抗与和解中,其中对抗远远大于和解,造成每种诗体都无法进行持续的建设,使诗体建设成为百年新诗最大的问题。目前正是加强诗体建设的重要时期,21世纪新诗的诗体建设既要正视现实,又要面向未来,既需要现实的构建策略,也需要理想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方言与中国现代白话新诗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诗人对语言的提炼、纯化,外部势力强加于语言的“雅正”、“规范化”,使得新诗不断地去方言化。另一方面,新诗因语言整体走向上的白话化、口语化倾向而与原生态方言保持着血缘关系。新诗的去方言化与方言入诗,可以喻之为方言入诗的困惑与诱惑,它们构成了现代白话新诗语言维度上的钟摆现象,具体的摆向依赖于特定历史时期对新诗语言观念差异性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大转型时期,由“文言”(古代汉语)到“白话”(现代汉语)这一社会通用语言的巨变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白话是开启民智、启蒙大众的重要工具,白话运动是面向大众的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等改革运动的产物,特别是外国传教运动和中国报业的勃兴都极大地促进了白话运动及新诗运动,催生了白话和新诗。新诗是多元发生的文体,不仅是政治改革和思想文化大变革的产物,更是语言大变革的产物。白话成为社会通用语言决定了平民文学及平民诗歌的主导地位。白话运动对白话诗运动及新诗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决定了新诗革命的激进方式和新诗的非艺术地抒发平民情感的功能和无定型诗体与固定诗家语的文体形态,彻底打破了古代汉诗源远流长的两大传统:诗要有体和诗要有“诗家语”。因此新诗革命既是诗的体式的革命,更是诗的语言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诗体是对诗的属性的制度化的具体呈现,指诗歌作品的语言秩序及语言体式.诗是最讲究"体"的文体.外国诗歌和中国古代诗歌都形成了相对定型的诗体,如西方诗歌流行十四行诗体.中国古代诗歌形成了格律诗体.新诗是打破"无韵则非诗"作诗信务的特殊文体.长期轻视诗体建设.新诗已经有了近百年历史,现在已经具备了进行诗体建设的条件.百年间在新诗诗体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诗体建设.诗的体式包括诗的韵律形式和语言的排列形式,在诗体建设中,特别要重视诗的形体建设.  相似文献   

5.
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对五四时期新诗体式的生成和嬗变具有重要意义。白话语言特有的代词“我”、“你”及其蕴含的个体性情感是“告白式”情诗的前提条件;白话语言表述的清晰、连贯有利于表达瞬间流动的感思,一定程度上促成“小诗”的风行,同时过度的白话化也导致了“小诗”的衰落;白话语言的“欧化”彻底拆解了“诗界革命”中保留的古诗句式,为新诗的诗体建设扫清了障碍,同时面临着对诗歌文体特性忽视的问题。从语言角度可以更好的理解初期新诗体式衍变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新诗从探索与实践到发展与创新的过程。认为相对于旧诗语言的精炼耐读、节奏感强、富于音乐性的特点,新诗语言具有先天不足的特征;目前,新诗语言尚未达到很好地表达诗的内涵的需要,还应不断地思索、创新。  相似文献   

7.
艾青在诗歌语言理论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把“纯朴、自然、和谐、简约与明确”当作诗歌语言的最高规律,强调“绘画入诗”、“题材的语境”的重要性。从创作实践来看,其主要的语言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质朴自然.由于情感直达本质而产生了“动情”的艺术魅力;简约、明快,由于弹性强、张力大而给审美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充分地释放审美着潜在的意蕴和情绪,从而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艾青引绘画入诗使用色彩达34种之多,同一诗中不仅颜色间彼此协调,组织结构合理,而且与其主题也紧紧相扣,十分和谐、题材的变化导致语言使用材料的变化,语言为题材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语境。艾青在诗歌语言上对中国新诗的贡献表现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歌质朴自然的大众化语言风格;在新诗史上树立了精典大众化诗语的典范。艾青诗歌谣言对新诗的影响主流是正面的,但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诗能向古诗学习的地方正是中国古诗与西方诗不同的地方。中国古诗由于兴的神奇作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象语言系统;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又使中国诗对自然采取平视的态度。这都是新诗首先应该向古诗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从1916年胡适和郭沫若分别在美国和日本开始新诗创作至今,中国新诗已有90年历史。90年来新诗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成果丰硕,成就斐然。新诗的形式风格、语言艺术、诗体建设都为21世纪的诗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诗作为东方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向国外学习的同时,努力“吸收孔子的智慧”,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参与到“东学西渐”和“东化”的文化交流中去。  相似文献   

10.
艾青将自由体新诗创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其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形式。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这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新诗形式的自由性;一是新诗语言的口语美。艾青抛开一切外在形式的羁绊,保存真正诗的个性,这就使他的诗作的思想容量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弹性。朴素的诗歌语言是艾青追求散文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艺术探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