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铒离子的发光和氟氧化物玻璃中形成的氟化物微晶的关系,制备了三种掺饵的氟氧化物玻璃,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中形成的氟化物微晶,从632.8nm激光激发时间的发射光谱中,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氟氧化物玻璃基质发光的现象。在氟氧化物玻璃中如果没有形成氟化物微晶,铒掺杂于玻璃中,632.8nm激光激发时激发态的铒离子容易将能量传递给基质并引起基质发光;如果将镱和铒离子共同掺入氟氧化物玻璃中,容易形成含稀土铒镱的氟化物微晶,含微晶的玻璃又叫玻璃陶瓷,由于氟化物的声子能量较小,632.8nm激光激发时激发态的铒离子的无辐射弛豫几率较小,铒离子的发光较强,在玻璃中形成含稀土氟化物微晶可以减小基质的发光强度,这是提高铒离子发光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应用新型混合晶核剂制备透红外A_s-G_c-S_c-S_n系统微晶玻璃的若干问题,诸如晶核剂的选择、玻璃与微晶玻璃的主要性质、诱导析晶时的结构变化等。应用混合晶核剂后所获得的红外透射材料达到了预期的性质。在12.8μm左右的吸收带几乎消失,从而使长波段的红处透射范围可扩展至16μm。所得硫系微晶玻璃的高断裂韧性与断裂能可归因于微小晶体(<1μm)的形成与高的晶化率。在X—射线谱、红外反射光谱与穆斯鲍尔谱研究玻璃与微晶玻璃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A_s-G_c-S_c-S_n系统玻璃的结构模型,同时还讨论了诱导析晶时所引起的一系列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3.
PbO系玻璃的改进及Bi2O3系封接玻璃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氧化铅或氧化铋、氧化钙、硼酸、硫酸锌、二氧化硅和氧化镁为原料,通过高温熔融和微晶化,成功地制备出具有低熔点高膨胀系数的PbO系统微晶封接玻璃和Bi2O3系统微晶封接玻璃.分别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光学显微镜、热膨胀系数分析(DIL)和差热曲线分析(DTA)等方法对样品或原料混合物进行表征,分别讨论了PbO系统和Bi2O3系统微晶封接玻璃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对样品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Bi2O3系统和PbO系统都能形成玻璃;都可微晶化;PbO系微晶封接玻璃的熔化温度为365℃,最佳微晶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50~400℃和2 h,膨胀系数为12.68×10-6/℃;Bi2O3系微晶封接玻璃的熔化温度为460℃,最佳微晶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40~500℃和2 h,膨胀系数为12.06×10-6/℃.  相似文献   

4.
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试不同晶化时间条件下热处理后微晶玻璃收缩率、体密度的变化 ,研究晶化时间对微晶玻璃热处理时表观性能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环境扫描电镜对不同晶化时间下微晶玻璃中晶相和晶相显微形貌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 .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铬渣和铜尾矿为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借助XRD和SEM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析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晶化温度的升高,微晶玻璃的主晶相均为普通辉石,且晶体尺寸增大,晶核数量减少,同时微晶玻璃的表观体积密度和显微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晶化温度为860℃时,表观体积密度和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其值分别为3.06g.cm-3和925Hv。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分相玻璃的酸处理速度比硅藻土分相玻璃的酸处理速度快,加快酸处理速度对于提高微孔玻璃制备的生产率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对影响该系统玻璃耐酸侵蚀速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在酸处理条件相同、玻璃的化学组分相近的情况下,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玻璃分相和微观结构对玻璃的耐酸侵蚀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铌硅酸盐玻璃分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DTA、HTMC、XRD等手段和方法对组成为X(Nb2O5·K2O)[(50-x)/2](BaO·3SiO2)的铌硅酸盐光学玻璃的分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该系统玻璃中 ,当Nb2O5 含量≥14%时 ,玻璃中存在着分相现象 ;Na2O5 含量不同 ,分相的类型和机理不同 ,分相对玻璃析晶的影响亦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过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测试方法,研究了TiO2和Cr2O3作晶核剂对尾矿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晶核剂和热处理是形成微晶玻璃的条件·复合晶核剂能有效地促进CaOMgOAl2O3SiO2系统玻璃在较低温度下即开始晶化,且形成以透辉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晶核剂浓度不同对玻璃晶化的影响不同TiO_2和Cr_2O_3作晶核剂对尾矿微晶玻璃析晶的影响@刘军@宋守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钨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微晶玻璃的方法。用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分析了微晶玻璃的析晶相及显微结构,探讨了微晶化制度,并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钨尾矿微晶玻璃的各项性能优良,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装饰及耐磨、耐腐蚀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熔融冷却法获得了以P2O5为成核剂的Li2O-Al2O3-SiO2系统基础玻璃,通过差热分析确定了使该玻璃微晶化的热处理条件,并获得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Li2O-Al2O3-SiO2系统低膨胀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晶化试样的物相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热处理制度对玻璃的析晶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P2O5为成核剂,采用不同热处理制度能获得Li2O-Al2O3-SiO2系统低膨胀微晶玻璃;在析晶初始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析出β-石英晶体,但晶体生长缓慢,结晶程度低;提高晶化温度,析出β-锂霞石和β-锂辉石晶体且晶体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11.
按照堇青石化学计量配比,掺杂B2O3-TiO2,采用溶胶-凝胶法配合回流制备了以α-堇青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该玻璃样品的晶化过程进行了试验观察,探讨了B2O3-TiO2在堇青石基微晶玻璃晶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样品在从无定形态到堇青石微晶玻璃的转变过程中,过渡相为镁铝尖晶石和β-石英固溶体,该结果说明B2O3起到了抑制μ-堇青石形成的作用.另外,TiO2作为形核剂,通过先在玻璃相中形成富钛小液滴来诱导非均匀成核,从而促进α-堇青石析晶.断面扫描电镜图像显示所得微晶玻璃为整体析晶.  相似文献   

12.
自从微晶玻璃出现以来,由于其组成、结构决定它具有独特的性能,因此,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生物医学、机械工程、军事和建筑等领域,其中以建筑领域的使用量最大,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看好。一、微晶玻璃的生产过程及性能特点微晶玻璃的生产一般要经过原料的筛选、配料混合、熔制,从而获得初级玻璃原料,然后再进行核化与晶化、退火等多道工序,对微晶玻璃板材还须进行研磨抛光由于各工序中核化与晶化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核化过程中,要保证巨大数量的晶核在形核剂上或在玻璃…  相似文献   

13.
扼要叙述超低膨胀锂铝硅透明微晶玻璃组成设计的要点,着重介绍玻璃组成特别是锂(含镁和锌)铝分子比值、晶核剂含量和钛锆比对锂铝硅透明微晶玻璃的晶化性能及主要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4.
微粉微晶玻璃的致密烧结与析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2O-CaO-MgO-Al2O3-SiO2系统,制备微粉微晶玻璃.研究合理的烧结、析晶温度制度,以及升温速率、粉体粒度对玻璃析晶、显微结构的影响,探讨提高微晶玻璃的晶体质量分数和致密度、优化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途径.结果表明,采用微粉制备辉石族矿物为主晶相微晶玻璃时,粉体的巨大表面积使微晶化进程变得更加容易,晶化处...  相似文献   

15.
针对硼泥、铁尾矿和粉煤灰的成分特点,系统研究了在不同原料配比条件下微晶玻璃的析晶行为,深入探讨了利用硼泥、铁尾矿和粉煤灰制备矿渣微晶玻璃的原料配比对晶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硼泥配入量的增加,微晶玻璃的初始析晶温度降低,矿渣微晶玻璃的主析晶相为钙铁辉石,当硼泥配入量为30%~40%时,矿渣微晶玻璃的晶体分布较为均匀,球晶有利于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对LAS系微晶玻璃热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制备了Li2O-Al2O3-SiO2系微晶玻璃,讨论了热处理参数对微晶玻璃热胀性能的影响。采用DSC、XRD、SEM等研究手段,制定了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并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各热处理参数对微晶玻璃热膨胀性能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核化时间核化温度;热处理过程中SiO2固溶进入β-锂辉石结构形成锂铝硅酸盐。  相似文献   

17.
以MgO-CaO-SiO_2-P_2O_5系统基础玻璃,经过微晶化处理,制备了一种高机械强度的生物活性微晶玻璃,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晶相;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这种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磷灰石;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方法,研究以TiO2为成核剂、以Li2O Al2O3 SiO2为基础组成的玻璃的制备工艺;根据差热分析(DTA)的结果确定玻璃的核化与晶化温度,然后针对基础玻璃组成,采用二步热处理方法获得透明的微晶玻璃;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晶化试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用热膨胀仪测定玻璃在热处理前、后的热膨胀系数;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该微晶玻璃的电阻率.研究结果表明: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Al2O3·TiO2微晶体,次晶相为ZnSiO3;微晶玻璃与硅片有相近的热膨胀系数,约为32.5×10-7/℃;微晶玻璃晶化后的电阻率较低,为6.8×1010Ω·cm.  相似文献   

19.
低熔点可加工微晶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同类型组分替代法,用适量B2O3、ZnO等代替可加工微晶玻璃中部分对应组分,使可加工微晶玻璃的熔融温度得到较大幅度下降(1300℃以下),并研究和使用了简化的晶化工艺,在600~650℃进行晶化,使材料获得了优良的加工性能和较高的强度(可达152MPa).  相似文献   

20.
以MgO-CaO-SiO2-P2O5系统基础玻璃,经过微晶化处理,制备一种高机械强度的生物活性微晶玻璃。用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晶相;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这种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磷灰石;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