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雾天户外视觉系统所拍摄的交通图像质量下降、特征模糊直接影响到后续智能交通系统的监控精度,研究交通图像的去雾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不同于一般的可视场景图像,交通图像的去雾在关注其去雾后视觉效果的同时,更应重视对交通图像纹理、边缘等特征信息的保持.提出一种基于纹理提取与注入的交通图像去雾算法,利用引导滤波从含雾交通图像的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的高频子带中提取交通图像的纹理、边缘信息,然后将其注入利用暗通道模型的去雾图像中,在有效去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去雾后交通图像的纹理细节信息.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路网密度的增加和气候环境恶化,使得低能见度雾环境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影响日趋严重。从高速公路雾环境行车致危机理、雾区能见度监测预测、雾区管控与安全保障等方面对高速公路雾区行车管控与保障技术的中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表明:高速公路雾环境行车安全研究已经从早期的气象角度研究雾的生消和物理化学特征,发展为材料、光学、交通、气候、电子、视觉心理等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涉及范围更广、研究领域细分度更高;雾的致危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雾区危险性分级、驾驶视觉心理、驾驶行为、车辆行驶状态变化规律和能见度与交通事故的相关性分析等方面,但尚不够系统全面;雨雾、冰雾等共生性气候的危险等级判定研究还相对缺乏;雾区监测预测理论、监测手段等都有了显著进步,但气象和交通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微路段和微区域精细化监测预报;特别是团雾路段的实时监测预警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中国研发的雾区智能诱导警示系统设计理念较国外更先进,与我国国情结合更紧密,但依然存在系统使用耐久性差,安装维护成本高,缺乏国家和行业标准,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建议今后努力方向:加强从气象、交通、控制等领域对高速公路雾区行车安全,尤其是多气候耦合路段行车致危机理研究;倡导气象部门和交通部门进行深入协同联动;强化微路段微气候分级分段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深入分析雾区诱导机理;加速研发低成本、耐用的雾区诱导设备;从系统论与控制论角度,构建雾区路段分级诱导联动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3.
雾灾漫谈     
雾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天气现象。当雾持续时间达4小时以上、且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就可能形成雾灾。雾灾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列在对人类影响比较大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中。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雾灾的分布更广、出现的次数更多,对交通、供电、通讯以及人们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在交通方面,雾对航空运输的影响最大。据统计,国内航班不能按时起飞和降落,79%是由大雾天气造成的。尽管现代飞机装有先进的导航设备,但是驾驶员还不能在雾中盲目地起飞和降落,所谓“全天候”的飞机也只是相对而言,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例  相似文献   

4.
对高速公路雾天行车的驾驶行为进行了分析,根据雾区交通安全的要求,提出土建改进、浓雾驱除、雾区预警、交通监视、交通控制、轮廓指示、交通组织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雾天气极易降低交通情报板的可视性,使行车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研究了一种低能见度条件下提高交通可变情报板可视性的技术,探讨利用激光照明替代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来制作交通可变情报板,使其达到在雾区低能见度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可视性。通过分析激光(laser diode,LD)和LED在雾中的衰减特性,了解不同颜色光在雾中的衰减特性。实验中通过使用激光二极管为发光光源,组成阵列结构,通过汉字图形编码控制,制作出简易显示模块。通过对比相同功率驱动下LD与LED在低能见度条件下的发光可见性,表明基于激光交通可变情报板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辂韬  白翰  白燕  赵亮 《科技信息》2010,(3):I0008-I0008,I0042
本文首先分析了机非混行交叉中交通参与者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三者的交通特性,其次,通过研究常用的交通管理控制措施,从交通性、安全性以及环境要求等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机非混行条件下的适用性分析,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种同时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道路、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利益的交通管理控制模型,由此建立了基于效益最大化的机非混行交叉口交通管理控制模型。并研究了其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的改进及其在河南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地貌是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之一,但在现有的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中普遍被忽视.构建包括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的基础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然后在其上加权包括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等在内的地形修正系数,得到一个包含地形条件的改进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对河南省126个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省交通优势度总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中心城市和交通线路相交的县市有较强的对外辐射作用;河南省4个经济区之间交通优势度差异显著,自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黄淮经济区、豫西经济区;加权地形修正系数后的交通优势度高值区向东部黄淮海平原移动,与未考虑地形条件的交通优势度评价结果相比,西部山地和丘陵地区交通环境被高估的情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兰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现状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兰州市综合交通枢纽面临的综合性程度低、集疏运与城市发展互适性不强、规划研究不足等问题,从加强综合交通枢纽的系统性建设、优先考虑交通枢纽的改造提升、加快综合交通枢纽的层级性体系建设、重视综合交通枢纽的前瞻性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兰州市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交通拥挤是许多城市的通病,昆明市也不例外。昆明市也采用单向交通、公共交通优先、禁止左转等交通治理措施进行治理,但收效甚微。该文从不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交通治理方式单一、低比率的公共交通出行3个方面分析了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并从科学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加强交通系统管理方面提出了解决交通拥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图像去雾算法对浓雾霾场景图像去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秩与字典表达分解的浓雾霾场景图像去雾算法。首先,根据大气散射物理模型与浓雾霾场景图像中"雾"的全局低秩特性,将退化图像看作低秩"雾"图与相对低秩无雾清晰图像的叠加;其次,将"雾"图表示为字典矩阵与表达矩阵的乘积,从而通过低秩与字典表达分解模型分解出"雾"图;再次,利用双三次插值将分解得到的局部"雾"图推广到全局;最后通过减去"雾"图恢复出无雾的清晰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主流图像去雾算法相比,该算法对浓雾霾场景图像的去雾效果更优,对194幅真实浓雾霾场景图像去雾后,图像平均可见边缘比到达了21.315,平均可见边缘质量因子达到了4.540,图像细节信息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型半导体光源——白色LED的基本电性能的初步研究,提出白色LED光源电路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并阐述了用于太阳能的白色LED光源电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污水源热泵空调技术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是各类热泵技术中发展和应用前景最好的技术.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污水源热泵,通过利用蓄能器装置在夜间用电低谷时进行蓄能,在热泵机组正常运行的用电高峰期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有效的缓解用电高峰期负荷过高的情况.通过对有蓄能器与无蓄能器的污水源热泵进行实验对比分析,验证了新型污水源热泵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假设相同道路用地面积下的4种路网模式,基于交通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排队论,分别计算并讨论以下两种情形4种路网模式中车流沿横向或纵向行驶产生的总耗时变化趋势:到达率相同,道路用地面积率持续变化;道路用地面积率相同,到达率持续变化.并对总耗时和趋势变化曲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车流到达率不高,即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低密度、红线较宽的路网模式(模式1)具备一定优势;当交通量增多和出现拥堵时,高密度的单行线路网系统(模式4)更具优势.关键结论可直接指导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14.
冯昊 《科技信息》2010,(21):J0138-J0139
本次智能型路灯节能控制器,应用光线和声鲁控制路灯,使之在白天不亮,晚上能借助人流、车流声音的大小进行控制。其PLC部分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设计:输入模块程序设计、控制器算法设计、输出模块程序设计等。本次设计根据熙度调整率,平滑地对路灯输入电压进行动态调整,使路灯输入电功率与实际照度要求达到最佳匹配,不仅节约电能20%-40%,而且稳住了电压,延长了路灯的使用寿命,达到了双重意义上的节能和节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声、光、电三者之间相互转换,设计和制作了演示光通讯原理的实验装置,生动地显示了在外调制和直接调制两种情形下,利用白光来传输信息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相互转换原理、方法和应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重庆作为能源资源相对贫乏地区,能源开发利用和电源结构优化调整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尤为突出。通过分析影响发电技术竞争力的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建立发电技术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现有的煤电、火电、天然气发电、核电、风电5种发电方式在重庆市的竞争力作出客观评价,为今后电源结构优化、电源扩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K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rural districts in northern Hunan and to help explore the sustainable and ecological energy policy.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ac-quire the details of energy consumption,and the electricity equivalent calculation was used in the energy statis-tics in four villages.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se four villages is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condition,geo-graphic position and landform and the local custom.The traditional biomass energy and coal briquette are the primary energy source for cooking and heating,but they are used in a very low efficiency and result in poorIAQ.For sustainability,furthe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optimiz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the efficient use of biomass energy,coal and electricity.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住宅建筑生活能耗差异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南北方10个城镇及农村居民建筑生活能耗进行全面调查, 利用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城乡用能水平与用能方式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筑使用能耗主要包括采暖能耗、降温能耗、照明能耗、家用电器能耗以及炊事能耗等5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 电力、天然气、标准煤是三大主要居住能源; 采暖、炊事以及家电是主要的能源消耗活动。城镇与农村能耗来源和用能结构存在差异,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能源是农村的3.2倍。城镇居民建筑用能以燃气和电力为主, 北方城镇燃气和电力分别占73%和20%, 南方城镇则分别占47%和23%; 农村居民建筑用能中, 电力和燃煤所占比例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实施节能优先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传统特征的行车声音端点检测法存在重叠有车段识别率低、双门限阈值较难确定的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探索性地将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 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s,MFCC)倒谱距离特征和短时能量特征进行了融合并应用于交通量检测。首先选取了周围环境较为安静的一个双车道路段,并采集了该路段上包含重叠有车段的行车声音;其次提取了行车声音的短时能量特征和MFCC倒谱距离特征,并对它们在端点检测中的优劣进行了分析对比;再次提出了一种融合短时能量特征和MFCC倒谱距离特征的新特征,并基于新特征将传统的双门限判决思路改进成了单门限判决思路;最后利用新特征对有车段进行端点检测并统计交通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融合特征的端点检测方法能有效解决重叠有车段识别率低和双门限阈值较难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伴随着生产用电量和生活用电量急剧增加,使得用电量的增加超过电量生产的增加的矛盾,设计了一种智能复费率电表。同时采用“削峰添谷”的方法以削减峰期的用电量,从而增加谷期的用电量,实现分期记量记费的功能,达到智能记费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