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季风常绿阔叶林短刺栲群落的净第一性生产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维量分析以估测滇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短刺栲群落的净第一性生产量.结果表明,12年生幼龄林具有较高的净生产量,比42年生中龄林高253.1g/m~2·a.幼龄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为2259.5g/m~2·a,其中树占31.47%,枝占20.85%,叶占20.42%,根占25.91%,草食动物的叶采食量占1.35%.中龄林的净第一性生产量为2006.4g/m~2·a,其中树干占36.01%,林占21.63%,叶占19.03%,根占21.53%,叶被采食量占1.80%.  相似文献   

2.
元江栲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滇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的总生物量为269.729t/hm ̄2,其中树干占54.69%,枝占16.68%,叶占2.92%,根占22.40%,凋落物占3.31%。群落的活生物量为260.811/hm ̄2,其中优势种元江栲占65.43%,其它栎类占18.10%,其它常绿树占9.32%,落叶树占6.75%,灌木种占0.21%,草本植物占0.02%。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滇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元江栲群落的净第一性生产量,其净生产量为1950.0g/m ̄2·a,其中树干占33.09%,枝占25.47%,叶占21.42%,根占18.60%,叶被采食量占1.42%。优势种元江栲的净生产量占群落净生产量的61.91%,其它栎类占17.21%,其它常绿阔叶树占110.24%,落叶树占8.78%,灌木占0.75%,草本植物占0.13%。  相似文献   

4.
黄毛青冈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毛青冈群落是滇中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另一个群落类型。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35,909t/hm ̄2,其中树干占48.36%,枝占15.44%,叶占4.51%,根占27.76%,凋落量占3.93%群落的活生物童为130.569t/hm ̄2,优势种黄毛青冈占53.95%,其它栎类占16.58%,其它常绿阔叶树占1828%,落叶树占7,15%,灌木占3.88%,草本植物占0.16%。  相似文献   

5.
在刺栲和短刺栲9458个叶片中,有60%的叶片被虫食.叶片虫食痕迹多样,很难复绘出叶原来的形状测定虫食面积.提出用重量比值法求算叶被采食率(I_g)的公式.比较非虫食叶和虫食叶的大小发现,动物并不选择采食大的或小的叶片,确定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测定出刺栲和短利栲叶的被采食率分别为9.98%和 13.06%,被采食量分别为0.0656 t/hm~2·a和0.2857 t/hm~2·a.还发现动物主要采食幼嫩叶片.  相似文献   

6.
广西红海榄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讨论了广西合浦县山口英罗湾70年生的红海榄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测定结果表明,红海榄群落的生物量为29158.0g/m~2,其中地上部为19621.2g/m~2,地下部为9536.8g/m~2,支柱根的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25.28%,是红海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红海榄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特点,该群落1989年的净初级生产量为1537.1g/m~2,其中年凋落物量为631.3g/m~2。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滇中地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黄青冈群落的净第一性生产量,其净生产量为1411.7g/m ̄2·a,其中t树干占40.09%,枝占20.02%,叶占20.18%,根占18.61%,叶被采食量占1.10%。优势种黄毛青冈占49.20%,其它栎类占13.15%,其它常绿树占24.83%,落叶树占8.62%,灌木和草本植物各占3.58%和0.61%。  相似文献   

8.
云南普洱地区思茅松林的生物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普洱县小黑江地区海拔890~920m的思茅松林分的生物量.结果如下:①随着林龄增加,林分总生物量增加但叶生物量减少.12年生林分总生物量109.7630 t/hm~2,叶生物量4.5307 t/hm~2,23年生林分总生物量137.6486 t/hm~2,叶生物量3.4861t/hm~2.②活生物量的层次分配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③活生物量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顺序为:树干>枝>根系>叶、根劲>果实.④90%~94%的活生物量集中分配在思茅松中.  相似文献   

9.
云南昌宁县思茅松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昌宁县西桂林场海拔1420~1710 m思茅松林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如下:①随着林龄增加,生物量增加而净第一性生产力减少.13年生林分的生物量为102.2936 t/ 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24.5636t/hm~2·a, 35年生林分的生物量为218.5430t/hm~2、净第一性生产力为18.3600t/hm~2·a. ②活生物量及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层次分配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③净第一性生产力在器官间的分配顺序为:树干>叶>根、根系>根颈.13年生和35年生林分生物量在器官间的分配顺序分别为:树干>枝>叶>根系>根颈;树干>根系>根颈>枝>叶.比较发现,思茅松林分布区西北部林分的生物量和净第一性生产力比中部林分的低.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6,(4):511-516
通过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1 hm~2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样地生物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径级树木的生物量分配规律以及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宝天曼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293.89 t/hm~2,其中华山松的总生物量为5.01 t/hm~2,主要集中在树干中,占总量的56.89%,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关系为干枝根叶,不同径级的生物量关系为II径级Ⅲ径级I径级,其中胸径在20 cm以上的华山松生物量占了华山松总量的92%;混交林中锐齿栎林总的生物量为288.88 t/hm~2,生物量也是主要集中在树干中,占了50.44%,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大小关系为干根叶枝,三个径级的生物量关系为II径级I径级Ⅲ径级.华山松和锐齿栎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3 kg/株和369 kg/株,且单株生物量都是随着胸径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12.
贵州青岩油杉种群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贵州省青岩镇20年生珍稀植物—青岩油杉种群生物量进行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实测了树干、树枝、针叶和根的生物量,根据实测结果用相对生长规律建立了测定单株木及器官的回归模型,进而亦得出了测定整个种群生物量的回归模型,模型的计测精度符合要求,具有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年生青岩测杉种群生物量为52.58t/ha,其中树干、树枝、针叶和根的生物量比为4∶1.3∶1∶2.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滇中地区分布的滇青冈萌生灌木群落.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收获法和维量分析法相结合,对群落生物量和主优势种——滇青冈树种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生物量的径级分布,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各层生物量的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提供对这类萌生栎类灌丛开发利用、保护、经营管理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晋西北汕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与营林前景。样地设在河曲县阴山林场范围内海拨1300米左右黄土丘陵沟壑区。应用W_S=118.623(D~2H)~(0.705),W_B=91.319(D~2H)~(0.691),W_L=122.037(D~3H)~(0.640)和Wr=131.447(D~2H)~(0.490)幂函数优化模型,分别获得了树干、枝条、叶子和根系的生物量。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1.338吨/公顷,幼树的生物量为0.294吨/公顷,草本层的生物量为0.180吨/公顷。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11.812吨/公顷。油松林乔木层的生物生产力明显高于当地杨树人工林,今后应提高油松在晋西北绿化树利’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15.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福建含笑纯林和混交林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了5年生不同造林模式的林分生物量和培肥土壤能力。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和杉木行间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林分总生物量和乔木层生物量(85.48t/hm2、78.48t/hm2),而杉木纯林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均最低,仅为52.04t/hm2和43.04t/hm2。行间混交模式的土壤团聚体最好,结构破坏率小,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增大,分别比杉木纯林大14.5%和3.66%。行间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明显高于杉木纯林,土壤酶活性明显加强,更有利于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6.
阿尔泰山林区云杉和落叶松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分析阿尔泰山地针叶主要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方法】基于2012、2013年研究区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实测样木,从年龄、径阶、林分郁闭度等角度,分析树木各组分器官生物量比例变化规律。【结果】两树种树干占整株树木地上生物量比例分别为48.1%、61.9%; 云杉枝、叶占地上生物量比例均高于西伯利亚落叶松; 两树种地上总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9.8%和79.5%,平均根冠比为0.268和0.270。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提高,树叶和树根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降低,树枝生物量随径阶变化幅度较小。西伯利亚落叶松树干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提高,但在30 cm以上径阶比例稍有降低,树枝、树叶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呈相反变化趋势。两树种树干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树枝、树叶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云杉树根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根生物量随年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提高,树枝、树叶和树根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落叶松总体上随郁闭度增加树干生物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树枝和树根生物量变化趋势与树干相反,树叶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很小。【结论】西伯利亚云杉和落叶松各组织器官生物量比例均呈现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的趋势。随径阶、年龄、郁闭度增大,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提高,树叶比例则逐渐降低,树枝与树根生物量此消彼长。西伯利亚落叶松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在不同径阶、年龄和郁闭度条件下虽有变化,但幅度不大,总体趋势不变。  相似文献   

17.
在温室内以长白落叶松幼苗为材料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氮素浓度(1、4、8、16 mmol/L代号分别为N1、N4、N8、N16)处理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物量以及根、茎、叶氮磷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素供给浓度显著影响幼苗生物量,7、8、9月份均在N8水平下达最大,从7月份到9月份,叶片生物量占全株比例逐渐降低,而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增加。②随着供氮水平的提高,苗木根、茎、叶中氮浓度明显增加。生长末期根、茎、叶中氮浓度平均达到生长初期的1.46、1.48、1.17倍。不同氮处理下幼苗根、茎和叶全磷浓度呈现波动性变化。③幼苗体内氮贮量随着落叶松的生长呈明显上升趋势。9月份全株氮贮量比7月份平均增加了2.86倍。氮贮量分配在不同部位有很大不同,分配到叶片中的比例在7月份最高,平均为60%,而分配到幼苗根系中氮贮量的比例随苗木的生长而逐渐增加,在9月份相对值最高,达到41%。不同氮处理之间氮贮量分配比例相差不大。④长白落叶松幼苗根、茎、叶磷贮量变化规律与氮贮量一致,只是变化幅度低于氮。  相似文献   

18.
结果表明:26龄杉木纯林群落生物量平均为183.89t/hm2,其组成层次的生物量分配序列(%)为乔木层(93.60)>枯枝落叶层(6.14)>灌草层(0.26)。乔木层年平均净生产量为6.62t/hm2·a,低于中心产区;平均木单株年平均净生产量10.93kg/a,高于中心产区,揭示现有林分密度偏小。26年生林分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20.7m和24.0cm,其干材生物量平均达61.5%,适宜培育杉木大径材。  相似文献   

19.
竹林培育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野外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经营类型下竹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长期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分,植被的碳储量要比粗放经营毛竹林的高12.1%,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集约、粗放经营的毛竹林植被碳储量都要显著高于集约经营早竹林;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和粗放经营的毛竹林植被年固定碳数量分别为4.03 t/hm2和3.21 t/hm2。(2)由于耕作的物理效应,导致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增强,加速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所以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比粗放经营的低,下降了18.7%;集约经营的早竹林土壤有机碳下降更多,达46.9%。(3)粗放经营的毛竹林虽然植被有机碳的储量要比集约经营毛竹林的低,但是由于集约经营的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的幅度要大于植被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幅度,因此粗放经营的毛竹林生态系统总的碳储量要比集约经营的毛竹林生态系统的总的碳储量高13.9%;集约经营的早竹林总的碳储量均显著低于粗放、集约经营的毛竹林,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4)从竹林长期可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应该降低毛竹林林地土壤人为干扰的强度,采用竹林土壤免耕、块状或者带状开垦技术,降低土壤呼吸强度,同时可以通过适度施有机肥来补充土壤有机碳的消耗,维持土壤地力,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和维持竹林生产力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