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花 《科技信息》2012,(30):326-326
本文探讨瑜伽对高校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f方法1采用问卷、访谈、自然实验和心理测量等方法对我院选修瑜伽课程学习的120名女大学生连续干预16周,干预前后均使用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PSPP)、心境量表(POMS)、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试验前后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表明干预前实验组身体自尊、心境及心理健康方面表现:情绪激动、急躁易怒、抑郁、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经过16周的瑜伽选修课程干预后,结果表明瑜伽干预对改善人际关系、减轻压力、情绪控制和促进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女大学生在瑜伽干预前后身体自尊、心境及心理健康方面均得到改善。[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瑜伽锻炼既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能通过影响身体自尊、心境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且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有着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青 《科技信息》2011,(19):I0159-I0159,I0145
瑜伽是运动形式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运动形式,它具有非竞争性、低损伤性和不易疲劳的特点。经常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使骨骼肌延展性增强,还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益处,包括改善情绪、增强身体意识、降低焦虑、减轻抑郁和敌对意识等[1]。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通过对瑜伽练习对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发现其潜在的健康效益,以激发更多的研究探讨瑜伽对儿童青少年运动、呼吸、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校园封闭管理下在校大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与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探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以299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和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分别评估体力活动水平和负性情绪.结果表明:1)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在校女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偏低;5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性别差异不明显(P>0.05).2)非参数相关分析结果为体力活动水平与抑郁、焦虑、压力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均为P<0.001.3)在男生负性情绪方面,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中体力活动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体力活动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但高体力活动组与中体力活动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女生负性情绪方面,与低体力活动组相比,中体力活动组只有抑郁情绪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高体力活动组3种负性情绪均有显著差异(P<0.05);高体力活动组与中体力活动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体力活动水平和抑郁、焦虑、压力之间存在负相关,需要达到高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4.
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来探讨减轻她们心理压力、增强自信的有效方式——瑜伽.实验结果表明:有规律的瑜伽练习对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还能提高她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选取60名高职女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为期12周、运动强度为本人60~80%HRmax的瑜伽训练,每周3次,每次90分钟。实验前后采用SCL-90量表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瑜伽训练,学生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因子水平显著下降。表明瑜伽训练能够有效缓解女大学生的精神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6.
瑜伽运动对大学生身心方面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通过练习瑜伽呼吸法、体位法及瑜伽冥想,可以驱除不良心理情绪,改善身体姿态,从而调节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王峰 《科技信息》2012,(10):256-256,253
瑜伽教学能较全面地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外形结构,消除多余脂肪,增强肌力,提高身体素质,对其形体美、气质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的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并为瑜伽在高校女生中普及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等方法,探讨瑜伽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今后女大学生健身提供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徐丹侠 《科技信息》2012,(9):184-185
使用体育运动等级量表、社会性体格焦虑问卷及身体自尊量表对336名女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比较不同体育运动等级下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及身体自尊的特点,并探讨女大学生体育运动等级、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体育运动等级水平的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间存在显著差异。(2)较高的体育运动量与女大学生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的社会性体格焦虑相关;较低的体育运动量与较低的身体自尊水平、较低高的社会性体格焦虑相关。  相似文献   

9.
瑜伽课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影响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80名女大学生参加瑜伽选修课锻炼前和锻炼后的身体成分,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状况,证实瑜伽运动可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促进生长发育,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2013年9月至2014的1月,以安徽科技学院2012,2013级157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瑜伽课中对女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合作学习"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学习在瑜伽课中能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改善身体形态,改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等方法,对商丘师范学院2002级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旨在研究不同的锻炼形式对抑郁、焦虑、身体自尊水平低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排球、羽毛球、慢跑与有氧韵律操等对抑郁、焦虑、身体自尊水平低下有很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健美操与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健美操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女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来看,健美操教学实践对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重要影响(;2)女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高度负相关;(3)有健美操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比没有健美操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具有较低的抑郁水平和较高的身体自尊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成都师范学院2018级健美操公体课3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外时间对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每周4次的瑜伽训练,在训练前后对30名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柔韧性和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瑜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瑜伽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提升身体柔韧性和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为调查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状况,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状态焦虑量表对广州市1 2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家庭经济中等和良好的学生,并较多地采用消极方式应对,也体验到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注重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多种传统健身功法对大学生心理情绪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随机抽取延安大学大学生600名作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疫情期间大学生焦虑发生率为39.24%,焦虑评分为(46.10±7.56)分;而抑郁发生率为24.59%,抑郁评分为(43.36±10.10)分;失眠率为35.26%,失眠评分为(5.75±1.48)分,同时产生3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20.07%,其中女生占74.77%,男生占25.23%。从中筛选出中轻度心理问题大学生90例并依据个人心理状态情况随机分组进行体育锻炼干预,并分别于1个月和3个月评价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失眠的改善情况。发现治疗组失眠状况均于1个月开始显著改善,而抑郁和焦虑状况于健身功法3个月开始显著改善。并且传统健身功法锻炼组的失眠、焦虑和抑郁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步行组和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大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和失眠等心理问题,三者呈高度相关性,而开展合理的中国传统健身功法运动锻炼对大学思维意识的引导,心理情绪的调控有着积极影响,既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又能增进大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优良文化。  相似文献   

16.
瑜伽对女大学生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量表评定法、数理统计法对阜阳师范学院瑜伽俱乐部的共248名女大学生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瑜伽对女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形体的塑造、女大学生常见的慢性疾病有改善,对于心理健康有益,使其内心安静、平和摆脱消极的情绪,增强女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  相似文献   

17.
考察长期瑜伽训练对不同BMI女大学生脂代谢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长期瑜伽练习能够改善肥胖和过轻在校女大学生的体脂成分,促进体脂分解,降低血脂水平,增强免疫,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和塑身。  相似文献   

18.
评估大学生睡前玩手机时长与抑郁情绪的相关性。通过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评估学生的抑郁情绪状况,利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大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并分组探讨了不同特征的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共纳入大学生1 168人,年龄为(21.58±2.31)岁。与对照组相比,睡前玩手机0.51~2.51 h的大学生患抑郁情绪的风险更高:[OR=1.91;95%CI:1.32~2.77;P=0.001];[OR=3.35;95%CI:1.83~6.15;P <0.001],长时间玩手机的女大学生、非毕业生和医学生患抑郁情绪风险比对照组高。大学生睡前长时间玩手机患抑郁情绪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9.
主红 《科技信息》2010,(16):I0264-I0264
体育舞蹈是新兴运动项目,瑜伽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都颇受女大学生的喜爱。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两种运动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影响,以期为女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90名女大学生进行为期18周的瑜伽教学实验研究,探讨瑜伽教学对其心理资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一女生在瑜伽教学干预之后能够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瑜伽教学干预与大一女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心理资本对瑜伽运动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建议有条件的高校积极开设瑜伽选修课和课外俱乐部,以此不断完善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