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于 1983年 ,是一个综合性科学史研究机构 ,主要研究数学史和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 ,天文学史也是重点方向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在天文学史研究方面有 80多项成果 ,主要包括 :中国天文学家传记与综合研究 ;中国天文仪器史的研究 ;天文台和天文观测史的研究 ;中国历法和考古天文学的研究 ;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以及中外交流史与对外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面都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他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重要学术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以他毕生的精力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该文是为纪念薄树人先生逝世1周年而作,是一篇简略的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3.
从事"古新星新表"研究的这段实践,使席泽宗院士走向了天文学史的道路,这一走就是50年,一辈子.席泽宗认为,这50年,中国天文学史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科研队伍比西方大得多,有了很多成果,成绩很大.席泽宗对科技史、科学思想史、科技政策都有深入研究,都有重要成果,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席泽宗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同时也感受到一位中国科学家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热情关注.  相似文献   

4.
"批评"、"权力"、"方法"这几个层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范式之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骨架:批评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权力从外部影响和制约了文学史的书写;方法是文学史研究和书写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5.
从八个方面综述了20世纪中国学者在天文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史研究从20年代开始在中国起步,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进入鼎盛时期.在过去100年中,出版专著(包括论文集)150多种.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陈久金先生1939年生于江苏金坛县,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工作.1976年以来,陈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他的很多工作都极富开创性,十月太阳历就是其中一项.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一个综合性科学史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数学史和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天文学史也是重点方向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天文学史研究方面有80多项成果,主要包括:中国天文学家传记与综合研究;中国天文仪器史的研究;天文台和天文观测史的研究;中国历法和考古天文学的研究;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以及中外交流史与对外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八个方面综述了20世纪中国学者在天文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史研究从20年代开始在中国起步,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进入鼎盛时期,在过去100年中,出版专著(包括论文集)150多种,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元秘书监志>规定的司天台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元代中国天文学与回回天文学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当时存在两方面相互交流的大好时机,但是管理者没有组织起有效的交流活动,致使"汉儿司天台"和"回回司天台"的工作人员各自独立工作,没有展开应有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后记     
2008年10月24-25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联合组建的"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成立仪式暨天文学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联合组建的"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24-25日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成立仪式暨天文学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本文是席泽宗院士2008年10月24日在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的讲话,标题和注释为编者所加.席泽宗院士从<竺可桢日记>谈起,谈到竺可桢有感于上世纪初西方热烈争论中国二十八宿起源的问题而中国竟然没有学者参与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呼吁加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现在中心成立了,竺老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席先生重点强调了要加强研究资料的建设,举例提出目前可做的具体工作之一是将<竺可桢日记>中的天文学史内容摘录出来,单独出版.  相似文献   

13.
盖天说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特别重要的假说.通过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盖天说在中国天文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1)明末前盖天说没有退出历史舞台;(2)在天文图绘制、天文计算和大地测量等方面的运用;(3)历史上有过盖天仪;(4)"浑天盖地"观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2-15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了"从郭守敬到世宗王--东方天文学的巅峰"学术研讨会(图1),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韩国天文研究院、韩国国立教育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的天文学史学者与会并报告论文.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发起、承办,旨在回顾中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传入朝鲜及朝鲜天文学家对其改造、创新的历史过程,并以此为契机探讨进一步合作研究东方天文学史的可能性以及相关事宜.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致辞,欢迎韩国学者来我所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希望中、韩学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5.
2012年8月20~31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的学术盛会,每三年举办一次,素有天文学界的"奥林匹克"之称.此次是自1935年中国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天文学家齐聚北京,探讨和交流天文学的最新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大会举行了8个大型专题学术研讨会(Symposium),25个小型联合研讨会(Joint Discussion),以及4个大会邀请报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简称C-41)还组织了独立的专题研讨会.会议期间,中国天文学界组织了一系列的展览和学术报告,其中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内容吸引了大批与会者的目光,产生了不小的反响.下面主要简述大会期间的天文学史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中山茂(1928~2014年)先生是日本著名科学史家,同时也是李约瑟在日本的重要支持者。他生在大阪,长于广岛,并于1945年亲历了原子弹爆炸。战后他进入东京大学学习天文学,毕业后赴哈佛大学留学,于1960年获科学与学术史博士学位之后回日本东京大学任教。中山茂先生在科技史领域业绩很多,尤以翻译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从而将其"范式论"介绍到日本一事最广为人知。此外,从研究中国和日本的天文学史出发,他的研究业绩广及与东亚的近代化相关联的科学技术史、大学史,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史。  相似文献   

17.
江晓原教授一心想研究古典文学,却"误打误撞",撞到了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中国科学院席泽宗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他是科学史专家,却一直关注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上.按他的说法,他的所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述了20世纪中国学者对世界天文学史研究工作的进展,包括发表的主要论著、专题研究论文,以及完成的有关基础性研究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19.
2017年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严敦杰先生(1917.11.1-1988.12.23)诞辰一百周年.严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科学史集刊》副主编、《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奠基者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主要研究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发表论著100余篇(部),为研究所蒐集大量图书资料,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发展、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其治学为人,堪为后世楷模.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数学史学会于2017年12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了"继承与创新: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瞻望——纪念严敦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回顾严先生的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并就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等专题进行探讨.会上,严敦杰先生的高足王渝生做了题为《严敦杰先生生平简介》的大会报告.现将他报告的原稿全文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美籍华人李先生夫妇为2007年在美国出生的儿子起了小名"阿福",在美中国留学生陈先生夫妇称同年在美国出生的女儿"阿娜"。为使妻子产后能够正常上班,李先生和陈先生分别邀请其居住在中国内地的父母赴美照顾孩子,可老人说邻里邻居已经习惯了,不愿到美国居住。于是,李、陈两家决定把孩子送至中国内地寄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