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事“古新星新表”研究的这段实践,使席泽宗院士走向了天文学史的道路,这一走就是50年,一辈子,席泽宗认为,这50年,中国天文学史的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科研队伍比西方大得多,有了很多成果,成绩很大,席泽宗对科技史、科学思想史、科技政策都有深入研究,都有重要成果,由此我们可以领略到席泽宗对学术的不懈追求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同时也感受到一位中国科学家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热情关注。  相似文献   

2.
简单介绍了席泽宗的学术成长经历。讨论了《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席泽宗院士自选集》文章的收录原则,分析了所收文章的类别和发表数量随年代递增的情况。阐释了古代新星、超新星爆发记录资料整理工作的重要学术价值,指出了以《古新星新表》一文为代表的这项工作是在古代天象记录的现代应用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解读了一组以敦煌卷子天文历法为中心的文章,认为这些工作为进行中外天文学交流等研究提供了基石和线索。又以5个研究案例说明席泽宗如何以"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行科学史研究。最后评述了席泽宗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研究、对"李约瑟难题"的解读和对康熙科技政策的批评,认为席泽宗不因为学术成果的积累、学术名望的上升和年龄的增长而在学术上趋于保守,体现了一位真正学者的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3.
《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是席泽宗院士的自选集.收文120篇.写作时间始自1948年,最近的一篇作于2002年.从这部时间跨度逾半个世纪、篇幅达120万字的文集里,我们领略到一位卓越的科学史学者的学术建树,同时感受到一位辛勤地用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灌溉现代科学园地的耕耘者的心声.作为一门学问,科学史处在科学与人文的交汇点上.研究者不但对史料的发掘、考证、诠释要有深厚的功力,而且需要很高的科学造诣.席泽宗早年从天体物理学起步,20世纪50年代初期加入科学史攻坚,于今多年领袖我国天文学史研究,其间并把开拓范围扩大到综合科学史和科学思…  相似文献   

4.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面都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他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重要学术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以他毕生的精力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该文是为纪念薄树人先生逝世1周年而作,是一篇简略的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本文是席泽宗院士2008年10月24日在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的讲话,标题和注释为编者所加.席泽宗院士从<竺可桢日记>谈起,谈到竺可桢有感于上世纪初西方热烈争论中国二十八宿起源的问题而中国竟然没有学者参与的现象,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呼吁加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现在中心成立了,竺老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席先生重点强调了要加强研究资料的建设,举例提出目前可做的具体工作之一是将<竺可桢日记>中的天文学史内容摘录出来,单独出版.  相似文献   

6.
1964年陈久金先生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天文学史的研究工作.到了1976年,陈先生转向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开辟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其中<回回天文学史研究>填补了回回天文学史研究空白.陈先生还参与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编撰中国古代科技典籍通汇"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陈先生在天文学与天文学史的科学普及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多部科普著作,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江晓原教授一心想研究古典文学,却"误打误撞",撞到了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中国科学院席泽宗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他是科学史专家,却一直关注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上.按他的说法,他的所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8.
后记     
2008年10月24-25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联合组建的"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成立仪式暨天文学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于 1983年 ,是一个综合性科学史研究机构 ,主要研究数学史和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 ,天文学史也是重点方向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在天文学史研究方面有 80多项成果 ,主要包括 :中国天文学家传记与综合研究 ;中国天文仪器史的研究 ;天文台和天文观测史的研究 ;中国历法和考古天文学的研究 ;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以及中外交流史与对外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联合组建的"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于2008年10月24-25日在国家天文台举行成立仪式暨天文学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有一颗小行星,默默地运行了几十亿年,还没有名字;有一位学者,在科学史领域默默耕耘了半个世纪,成就非凡。今天,我们用席泽宗的名字来命名这颗小行星,使这颗小行星,因席泽宗的名字而万众瞩目,使席泽宗的成就,通过这颗小行星而光耀人间。”这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在8月17日的所庆五十周年暨“席泽宗星”命名仪式大会上主持人的祝辞。席泽宗院士是与新中国科学史研究一起成长起来的老一辈学者,是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研究机构——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见证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五十…  相似文献   

12.
2012年8月20~31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这是国际天文学界的学术盛会,每三年举办一次,素有天文学界的"奥林匹克"之称.此次是自1935年中国加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大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天文学家齐聚北京,探讨和交流天文学的最新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大会举行了8个大型专题学术研讨会(Symposium),25个小型联合研讨会(Joint Discussion),以及4个大会邀请报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学史专业委员会(简称C-41)还组织了独立的专题研讨会.会议期间,中国天文学界组织了一系列的展览和学术报告,其中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内容吸引了大批与会者的目光,产生了不小的反响.下面主要简述大会期间的天文学史活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一个综合性科学史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数学史和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天文学史也是重点方向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天文学史研究方面有80多项成果,主要包括:中国天文学家传记与综合研究;中国天文仪器史的研究;天文台和天文观测史的研究;中国历法和考古天文学的研究;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以及中外交流史与对外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八个方面综述了20世纪中国学者在天文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史研究从20年代开始在中国起步,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进入鼎盛时期.在过去100年中,出版专著(包括论文集)150多种.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2010年7月12-15日,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举行了"从郭守敬到世宗王--东方天文学的巅峰"学术研讨会(图1),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韩国天文研究院、韩国国立教育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的天文学史学者与会并报告论文.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发起、承办,旨在回顾中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传入朝鲜及朝鲜天文学家对其改造、创新的历史过程,并以此为契机探讨进一步合作研究东方天文学史的可能性以及相关事宜.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张柏春研究员致辞,欢迎韩国学者来我所参加此次学术研讨会,希望中、韩学者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专业由已故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院士创建干1980年,并经中科院批准成立系级科学史研究室,钱临照兼任室主任。1985-1999年,方励之、何祚庥、张秉伦先后担任研究室主任。1999年,成立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朱清时院士兼任系主任,席泽宗院士兼任名誉系主任。1981年后,相继获得物理学史、天文学史和生物学史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获得物理学史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建立科技史博士后流动站。目前,该专业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兼职教授10余名,在校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共50多名。2002年1月,该学科点被教育部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点。20…  相似文献   

17.
从八个方面综述了20世纪中国学者在天文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史研究从20年代开始在中国起步,50年代和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以后进入鼎盛时期,在过去100年中,出版专著(包括论文集)150多种,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陈久金先生1939年生于江苏金坛县,196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工作.1976年以来,陈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他的很多工作都极富开创性,十月太阳历就是其中一项.  相似文献   

19.
2017年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严敦杰先生(1917.11.1-1988.12.23)诞辰一百周年.严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科学史集刊》副主编、《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奠基者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主要研究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发表论著100余篇(部),为研究所蒐集大量图书资料,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发展、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其治学为人,堪为后世楷模.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数学史学会于2017年12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了"继承与创新: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瞻望——纪念严敦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回顾严先生的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并就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等专题进行探讨.会上,严敦杰先生的高足王渝生做了题为《严敦杰先生生平简介》的大会报告.现将他报告的原稿全文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中国著名的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席泽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2月27日23点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