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尖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十大名茶之一。现代研究证明,毛尖含氨基酸、茶多酚类、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但目前对毛尖冲泡方式对黄酮浸出量影响的研究还少见。毛尖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受地理环境、加工工艺、采摘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日常的饮茶方式会影响人体对这类化合物的摄取。本文研究了毛尖的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冲泡次数、冲泡水量等因素对黄酮浸出量的影响,可为科学饮用毛尖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叶硒含量测定及影响富硒茶硒浸出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硒含量及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茶叶本身硒含量和浸泡时间;茶水中所浸出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茶叶中硒的浸出率以冲泡水温为(95±2)℃时为佳;饮茶时第1次冲泡的茶水中的晒含量是第2次冲泡的茶水中硒含量的4~7倍。  相似文献   

3.
为了比较两地仿龙井茶的品质,采用国标法对宜昌太平溪地区和邓村地区仿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和分次冲泡的浸出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法判断两地茶叶的品质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离三峡库区较近的太平溪仿龙井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前五泡的浸出率之和都显著高于离三峡库区较远的邓村仿龙井,两地仿龙井茶主要呈味物质的浸出率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太平溪仿龙井浸出率降低的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4.
茶叶矿质元素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茶汤中茶叶10种矿质元素(K、Ca、Mg、P、Al、Fe、Mn、Sr、Ba、Zn)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以及冲泡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茶叶中10种元素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相关,相关方程为y=ae-bx,10种元素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对数函数相关,相关方程为y=a+blgx,各元素在两方程中的相关显著性均为α<0.01;(2)性质相近的元素,如Ba与Sr在上述函数中的变化行为更为相近;(3)元素K、Zn、Al、Mg浸出比在30%以上,可认为是易浸出元素,而元素Mn、Fe、Sr、Ba、Ca的浸出比低于30%,可认为是较难浸出元素;(4)茶叶与茶汤之比为1∶10,冲泡水温100℃,冲泡时间2分钟,3泡茶汤已能充分利用茶叶中常见的人体营养元素K、Mg、P、Mn、Zn,元素浸出量与总浸出量之比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5.
利用滤纸基质室温磷光法 (PS- RTP)和高锰酸钾滴定法研究了饮茶过程中的冲泡水质、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等对咖啡因及茶多酚溶出等的影响 ,从而对人们日常正确合理地饮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实验表明 :冲泡茶叶的水最好用自来水 ,水温控制在 95℃以上 ;冲泡时间 15 min以上 ;冲泡次数最多 3次 ;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较红茶高 ,而它们的咖啡因含量则相差不大 ;茶汤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可与冲泡水中的 Ca2 、Mg2 、Fe3 等离子作用  相似文献   

6.
测定几种不同种类的市售茶叶的茶多酚含量、粗纤维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而对其做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几种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青茶,青茶又显著高于红茶,说明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处理可能会降低茶多酚含量;信阳毛尖在粗纤维含量、茶汤酸度和透光率这三个指标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几种茶叶,可能原因是其源叶较为鲜嫩、优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量不同水温、浸泡时间及浸泡次数对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所泡茶水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为人们合理购茶、饮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日常饮茶方式浸泡茶叶,以酒石酸亚铁为显色剂、没食子酸丙酯为标准对照品,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水中茶多酚。结果:相同浸泡条件下,湄潭翠芽茶水中茶多酚的量最大,都匀毛尖次之,凤冈锌硒茶最少。浸泡水温越高,茶水中茶多酚含量越高;浸泡次数越多,茶水中茶多酚含量越低。浸泡水温比浸泡时间对茶水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更大。不同条件下浸泡出茶多酚的质量占茶叶总质量的12.50%~29.73%。  相似文献   

8.
用正交实验方法探讨了茶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用4倍于叶重体积的水溶液加热回流提取4次,每次提取20min,用2倍于提取水溶液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次,茶叶中茶多酚提取效果最好,其平均浸出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9.
利用流动-学发光方法,研究了五种茶叶在不同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及冲泡次数等条件下,茶汤的抗活性氧能力,考察了隔夜茶汤抗活性氧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冲泡茶叶的最佳条件为冲泡水温96℃,冲泡时间为30 min,冲泡次数最多三次.五种茶叶茶汤抗活性氧能力由高到低顺序为紫阳毛尖>乌龙茶>寿眉>祁门红茶>普洱茶.  相似文献   

10.
几种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赖穗生 《科技资讯》2009,(24):212-212
茶多酚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为比较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本文采用酒石酸亚铁法对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茶茶多酚含量分别比红茶和乌龙茶高出144.8%和59.53%,高档绿茶茶多酚含量分别比中档和低挡绿茶高出13.01%和23.2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陕西省汉阴县茶园土壤硒含量及茶叶硒富集能力.分别采集了陕西省汉阴县典型茶园茶叶及对应土壤样品,并分别采集了茶树不同部位茶叶样品,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硒含量,研究茶叶硒富集能力及硒主要分布部位.结果表明,陕西省汉阴龙井长叶茶硒含量高于龙井43号茶,春茶略高于秋茶;茶叶硒富集能力强于其他农作物;硒含量在茶树的分布部位由高到低为毛尖、第一叶、老叶、第二叶、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茶叶中Cu含量的研究表明不同茶叶品种中Cu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成都特级花茶中Cu含量相对较高。超声波萃取不同茶叶品种Cu的能力差异极大。随着浸泡茶叶的次数和时间延长,茶汤中的Cu含量越来越低,一泡茶汤中Cu含量较大,但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Cu的限量标准,因此通过浸泡方式饮茶摄入的重金属Cu含量较低,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测定了不同等级绿茶中Cu、Zn、Pb、Cr、Cd、Ni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研究了浸泡时间,浸泡次数对6种金属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绿茶等级的提高,茶叶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含量降低;6种重金属元素在茶叶浸出液中的含量在前30 min都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元素浸出率都随着浸泡次数的增加而降低.1级湘丰绿茶的浸出液中Cu、Zn、Pb、Cr、Cd的质量浓度分别可达0.044,0.300,0.010 1,0.001 7,0.003 9 mg/L.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茶园中茶叶的氟含量、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的调查 ,探讨影响茶叶中氟含量的几种主要因素 .结果表明 ,茶叶氟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 ;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不显著 ,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显著相关关系 .此外 ,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关系 .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凝胶剂中脂溶性茶多酚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制定脂溶性茶多酚凝胶剂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酒石酸亚铁为显色剂,采用比色法,在540 nm处测定含量。结果:脂溶性茶多酚在0~250 mg.(100 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2.80%,相对标准偏差为0.93%(n=9)。结论:本法简单、精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凝胶剂中脂溶性茶多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探讨茶叶铝含量与叶龄及土壤pH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苦荞茶为原料,制备苦荞茶多糖样品,采用硫酸-苯酚法,在490nm处测定苦荞茶中水溶性多糖和游离糖含量,它们分别是29.65%和0.37%.加样回收率为94.68%-96.66%,RSD为0.83%,检出限为2μg.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单,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南太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4个航次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关系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蓝藻水华大范围爆发的2007年6月和2008年4月两者呈高度显著的正相关,而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两者无显著性关系;CHL-a含量与TP浓度在4次调查中皆无显著性关系;岭回归分析显示,N/P在10~25之间是南太湖水体中附着藻类的最佳生长范围,此时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四者的多元回归关系为(CHL-a)=-0.001 2+0.0064×(TN)+0.0215×(TP)+0.0005×(N/P)(R=0.543,P<0.023)。总体来说,南太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皆在藻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氮磷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已经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在不同水温、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加入本水域复杂的水文、季风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盆栽茶叶硒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盆栽龙井43和白茶中硒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能明显提高茶叶含硒量,提高幅度跟亚硒酸钠的喷施浓度有关,当硒肥浓度为240μg Se/mL时,龙井43在春季可到最高的445μg/kg,夏季白茶中硒含量最高可达486μg/kg,都能达到富硒茶的标准;硒含量的变化也跟采摘时间和茶叶品种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叶面喷施硒肥在低硒地区生产富硒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扶绥中东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普通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96%、13.78%,均高于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且在三种金花茶中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差异不显著,总黄酮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有显著差异,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扶绥中东金花茶的花次之;(2)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叶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幼叶中的稍低但比成熟叶中的高,毛瓣金花茶花中总黄酮比叶高约10%,表明金花茶的花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其他两种金花茶接近于市售成品茶,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较适合制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