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概念隐喻成为《红楼梦》诗词的思想脉络,它在指导《红楼梦》诗词理解方面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涵盖了西方近代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使系统性、相似性、整体相合性这些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在认知理解中得以体现,形成《红楼梦》诗词的隐喻解读,这是除了从认知发展角度理解"《红楼梦》诗词"外的又一个理解"《红楼梦》诗词"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界对《红楼梦》中诸如开篇预言叙事、诗词预言叙事、用梦境、谜语、谶语、谐音等预言叙事手法的论述,成果颇丰,但同时却忽略了《红楼梦》中的这些预言叙事手法对中国传统叙事手法的继承以及其出现的原因.文章就这两方面来再次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预言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4.
用艺术辩证法系统剖析《红楼梦》是个全新的角度,本是作的艺理论新《红楼辩证析》的“前言”。它从艺与生活、艺创作与优秀思想化传统的关系,概括地论述了《红楼梦》含有艺术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翻译要传达三种信息:主题信息,艺术信息和文化信息。《红楼梦》的两位译者,杨宪益与霍克斯,本着不同的翻译目的,在其翻译中分别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和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本文以对《红楼梦》诗词的英译,进行两种译本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王龙 《科技信息》2010,(17):I0321-I0321,I0336
本文尝试从红楼梦诗词界定及分类简引,诗词与人物结局的遇合以及诗词与人物的形象塑造和诗词之于小说的作用等方面阐述《红楼梦》诗词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归纳了《红楼梦》中使用的山东方言。认为《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只能来源于东鲁孔梅溪,由此提出了孔梅溪参与《红楼梦》早期创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环境描写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效果、堪与诗词之意境州媲美。本文系统地分析游湘馆的环境组成:翠竹、梨花、芭蕉、苔痕、幽窗、鹦鹉以及书籍、笔砚等这些景物描写,衬托了林黛玉的性格.渲染了悲剧氛围.由此可见《红楼梦排者的艺术匠心。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确有"传诗之意"。但它的"传诗"与"佳人才子等书"的传诗皆然不同,它不是作者把自己平时创作的情诗艳赋用生造的人物悲欢离合及滥编的故事情节串连起来,借以流传于世,而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描写故事情节的需要特意创作的诗词曲赋,致使诗如其人。同时,还通过所塑的人物的口中言,恰到好处地阐述了不落窠臼、不同凡响的诗论观。《红楼梦》诗词曲赋是作者曹雪芹的诗论和诗词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著名词家、诗人姜夔,是南宋中期词林诗苑中的一位重要作家,对于他及其作品,历来不少评论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公正评价,开拓了有关姜夔的研究领域。本文仅就姜夔诗词创作的审美特征,略陈己见。姜夔,江西波阳人。他精于音律,工于诗词,一生的著作,可考者有十余种。除《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已佚外,现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有十七首注明工尺谱,是研究宋词乐谱的珍贵资料。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创作上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诗词按性质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曹雪芹以小说作者身份而做的诗词;另一类则是小说作者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诗词。本文主要是研究带有谶语意义的判词所具有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曹雪芹、高鹗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无法比拟的研究价值。《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反映了清朝当时的社会风貌及我国的传统文化,折射出了服饰的社会文化内涵。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译本的服饰英译为例,在文化层面上从服饰的色彩、质料和款式三个角度,探讨服饰文化的可译性限度,以促进曹雪芹文化艺术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角度评述了《红楼梦》研究新著《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价值:该书对《红楼梦》艺术精神的探讨溯及庄子,开辟了一条认识《红楼梦》艺术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新途径;该书从多角度进行的艺术形式个案研究揭示了《红楼梦》的特殊艺术魅力;该书对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其他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与《红楼梦》梦境描写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楼梦》是中国梦文化的形象写照,是作者对神话的一种延伸;《呼啸山庄》表现的是一种来源于圣经的哥特式创作风格。二者通过梦境的描写,完成了其独特艺术魅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从三个角度评述了《红楼梦》研究新《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价值:该书对《红楼梦》艺术精神的探讨溯及庄子,开辟了一条认识《红楼梦》艺术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新途径;该书从多角度进行的艺术形式个案研究揭示了《红楼梦》的特殊艺术魅力;该书对研究和普通读的其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7,(5)
正《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故事以一块女娲补天的弃石展开。小说中的弃石既是一块顽石,也是一块通灵的宝玉。玉与石的隐喻贯穿了整部书,众多学者也因此将通灵宝玉视为《红楼梦》的点睛之笔。那么,通灵宝玉到底是什么石头呢?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极高的地位。在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玉是"石之美好者"。历朝历代的中国人对各种玉石赋予了太多的精神价值,创作出无数有关美玉的文学或艺术佳作。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有着觉醒的追求,是才德美兼备的新型女性;一些女性走出家门,展示出女性生活空间的开拓,却因为才高而遭受着命薄的人生命运;以花神寓意的女性神化形象蕴含着社会对才女早逝的惋惜和敬仰。《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其"江南才女"符号更为突出,体现在其形象性和抽象性都超越了其他江南才女形象。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关于宗教、人名和诗词的翻译部分进行分析与此较,探讨造成二者不同之处的,在文化层次和翻译策略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以《红楼梦》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译本为依据,以《红楼梦》诗词中隐语(藏词法)化意味的翻译为视点,就其中涉及化的难题进行个案分析,指出两个译本的优劣之处并提出通过形式转换,加注说明或牺牲部分,保全整体而变通处理的翻译方法来解决“化的痛苦”,使《红楼梦》诗词中化意味的翻译能被不同化群体的成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王爱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44-46,50
伟大的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美丽的诗词歌赋,历来为读者所称颂乐道传唱传扬。而对其不同的翻译方法和风格更引得众多翻译爱好者甚至学者们纷纷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也试着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红楼梦》中诗词在杨、霍译本中的翻译进行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