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完整力学系统中的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动能定理推广到非完整力学系统,讨论了动能定理成立条件的力学意义,举例说明了推广的动能定理在建立非完整力学系统运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质点的新动能定理克服了经典动能定理不能反映非保守力作耗散功,非保守反作用力也同时作等值的耗散功、都将系统机械能转换为受力体的其他形式的能量的缺陷.解读新动能定理含义及意义,阐述新功能理论对机械功定义的继承与创新,以解答案例探讨新动能定理用法,牵连功的算法,耗散功的算法,服务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3.
应用系统功能原理的推论揭示了单一物体动能定理的缺陷,指出了系统功能原理推论与系统动能定理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与牛顿经典力学相结合的一个半经典模型,模型中提出的理想挡板对光子产生力的作用并作负功,再利用牛顿经典力学的动量定理及动能定理推导出光子动量的表达式,所得表达式与光子动量的德布罗意公式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5.
介绍求解刚体平面平行运动问题的另一种方法──用质点组动能定理取代角动量定理,并推导出质点组动能定理在刚体平面平行运动中的几种不同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变质量问题与能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变质量系统的动能定理及其能量转化的问题.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了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了相关的能量转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分析了应用质点组的动能定理的应用,指出了如何分析一对力做功和恰当选取质点组的技巧,对于学生的理解学习动能定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的力学及理论力学中,一般只对动能定理作概要讲解,很少对其作较深入的讨论,这往往会使学生混淆概念并在理论上产生一些误区,因此,有必要对动能概念,动能定理的正确理解,动能定理与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中内力贡献的区别,动能定理与参照系的关系,各质点相对质心的动能与代表质点系统整体运动的质心的平动动能问题,内力的功及外力的功有关问题等作一些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力学的三大基本定理之一——动能定理,有许多不同的分支,这是由于没有弄清动能概念的定义式造成的,本文阐明,动能概念的定义式只能由质心系确定,从而达到简化动能定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柯尼希定理入手,结合质心运动定理而推导质点组对质心的动能定理.旨在推导中避开了惯性力作功这个复杂的问题,同时又将质点组对固定点的动能定理,质心运动定理以及柯尼希定理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1.
研究物体动量、动量变化量和动能、动能变化量在不同惯性系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惯性系中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以及弹性碰撞过程中物体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在不同惯性系中的普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柯尼希定理出发,探讨了质点系中功与动能的关系及柯尼希定理在两体问题中的应用,结果说明,外力做功可以改变质点系的质心动能和相对动能,而内力做功只能改变质点系的相对动能,柯尼希定理是处理质点系问题特别是两体问题的一个简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别用动能定理及功能原理来导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比较,指出相对论力学用动能定理推导质能关系的错误所在.从功能原理出发推导出新的质能关系,并给出相对论情况下的动能及质能的表达式,对新的质能关系作出了一定的理解,将其用于解决有关的部分典型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这表明了新质能关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质点系动能定理应用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种方法求解同一道题,得到两个不同的结果.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分析,表明质点系动能定理与功率方程有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船舶撞击锚泊防撞系统过程中的能量平衡关系,根据动能定理和锚链力求解方程,计算船舶正面撞击锚泊拦阻系统时锚泊系统的动能和力做的功,主要考虑船的动能、锚与海底的摩擦力做的功以及锚链力做的功.在模型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船舶的动能变化量基本上等于摩擦力和锚链力做功之和.说明摩擦力和锚链力做功抵消船舶动能可以作为拦阻系统初步设计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变质量物体的动力学方程出发 ,推导出变质量系统的动能定理。指明其实用价值 ,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渣油加氢过程中不同功能催化剂级配装填的特点,运用中试装置对不同功能催化剂的渣油加氢处理动力学进行了分段和联合(3段合成1段)建立模型的研究。通过合理方法求解了动力学参数,并采用实测数据分别对分段和联合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模型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外推性,而分段建立动力学模型可为每段反应器操作条件及催化剂的级配装填优化提供更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