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鞍山如何借助区位、交通、产业等优势发挥更重要作用.探讨鞍山在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地位、城市空间的拓展与重构、城市功能和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等问题.明确了鞍山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向,提出构建鞍山-海城组合城市将是鞍山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新市区的建设,鞍山最终形成 "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鞍山的资源、地理位置、工业等城市内部优势的分析及对资源型城市自身存在的劣势的分析,从区域角度论述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全球化经济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寻求一个符合鞍山特点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鞍山人口增长、结构、质量、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鞍山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研究鞍山人口发展特征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鞍山人口增长、结构、质量、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鞍山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研究鞍山人口发展特征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鞍山的资源、地理位置、工业等城市内部优势的分析及对资源型城市自身存在的劣势的分析,从区域角度论述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全球化经济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寻求一个符合鞍山特点的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康斌 《甘肃科技》2008,24(6):7-9
通过对现代城市可持续空间形态的研究,结合我省临洮县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了未来临洮县城市空间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乌鲁木齐市城市远景规划修编项目"实施过程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有效地整合现有的规划图纸资料和街道统计数据,建立基于GIS的面向对象人口空间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口规模、密度和分布变化规律的空间分析和研究,为未来乌鲁木齐市城市远景规划和发展建设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空间网络结构是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与否间接决定了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其演化反映了城市体系外部环境、内部要素等综合因素对城市体系的影响.运用时空收缩模型理论,通过对安徽省各地市2000年、2010年经济权重可达性指数的测算,验证了安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存在着经济辐射扩散、相对时空收缩的特征,并提出未来安徽省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的重点城市、交通走廊轴线及空间网络框架"点线面"三层次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索城市空间演化规律和内在机制,根据西部内陆干旱绿洲型城市特点,以新疆乌鲁木齐城市发展为例,应用SLEUTH城市增长模型,借助RS、GIS空间信息技术,对乌鲁木齐未来城市空间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LEUTH模型是理解城市空间发展特征的有力工具;重现了乌鲁木齐中心城区1987-2000年城市空间演变形态,预测模拟了2001-2015年城市空间增长.研究结果对理解城市演变机制及政府制定规划提供了理论和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城市文化空间战略的实施来推进"文化强市"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城市文化发展的一种潮流和成功经验,城市文化空间已成为秦皇岛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秦皇岛市文化空间研究对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居民消费特点和消费结构出发,结合鞍山市的具体情况,阐述了鞍山市城市居民近几年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变化状况,特别是消费性支出结构的变化,分析了鞍山市城市居民未来的消费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战国 《河南科学》2014,(6):975-979
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中居中心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西移,郑州市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凸显.构建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是制约郑州中心城市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其根源在于城市空间框架小、组织结构不合理.应坚持提升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重构一体化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15项城市基础谴施指标,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鞍山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辽宁省内其他城市做出比较,最后分析了评价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转型是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的必然选择,合理的产业结构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鞍山为研究单元,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鞍山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绩效研究.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产业效益等层面研究了产业结构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鞍山市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一、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产业结构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亟待优化升级.研究表明,2007-2011年,鞍山市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绿色转型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其中,经济、社会、产业3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上升趋势,资源与环境2项指标的绩效水平呈下降趋势,鞍山市绿色转型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5.
英涛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29(3):325-327,330
通过对鞍山市站前商业中心区改造规划与实践的研究,分析了交通环境、空间环境、历史与文化环境在城市商业中心区改造的重塑问题。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立体交通系统是人车分流的需要,也是商业活动的前提和命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商业空间环境的塑造原则;商业中心区的“场所感”和“可识别性”是塑造城市历史与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南阳市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宜居城市概念的基础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城市宜居性综合指数,从城市自身发展基础和居民感受两个角度对南阳市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南阳市区整体宜居性水平较好,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交状况满意度、居民就业、公共空间建设等是宜居城市建设的薄弱方面,并提出了南阳市宜居城市建设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鞍山市区的岩溶情况,进行岩溶塌陷风险区预测及风险区等级评估。所预测的风险区位于市区的西南部,属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8.
诗性空间的构建与生产,一方面是对当下普遍流行的"城市病"的一种对抗和拯救;另一方面,也与大连城市文化的自身特质密切相关。秀美的风景"、浪漫之都"的定位等都可诱发我们诸多诗性的想象,如何在这些物质符号上生发出更多的诗性密码,是大连城市诗性空间生产需要作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甘来  杨慧华 《江西科学》2009,27(1):95-101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精髓所在,一个城市最主要的特质就是通过城市公共空间来表现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城市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是与现代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它具体表现出大众化、生态化、立体化、室内化、综合化等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