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工业以太网,使得每个污水处理环节中的数据,可以在其相关联的控制器中得到实时的更新,同时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人员也可以在办公室通过工业以太网,得到现场的实时数据和视频监控图像。工业以太网利用其具有冗余性、高可靠性、实时性的特点,为污水处理厂的实时数据传输提供了保障。通过工业以太网技术,实现了污水处理厂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普通厌氧化反应器和两相厌氧流化床反应器,引用合适而又高效的除硫酸根方法,在将硫酸根浓度降到一较低水平的基础上,来优化含硫酸根味精废水生化法处理工艺,研究亚铁离子和铁对味精废水生法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方法有好的COD和硫酸根去除效果,能有效地用于工业上味精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膜技术是一种高效、低能耗和易操作的液体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介绍膜技术分类和分离机理的基础上,对膜技术在造纸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印染废水、食品废水等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1985—2008年间我国废水排放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水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1985—2008年废水排放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24年来我国废水排放量动态,以及工业废水排放情况、治理投资、排放达标率等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废水排放量呈显著上升态势,每年平均多排放10亿t以上;尤其以城市生活废水排放量增速显著,多年平均增速达7以上;工业废水多年排放量变化不明显,占我国总废水排放量比例逐年下降;废水处理设施增速较快,24年间处理设施增加88左右,废水处理投资额逐年加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双双逐年增加,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2左右。本研究指出,我国废水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措施和力度的逐渐加强,尤其是对工业企业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使得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及达标率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5.
任文祥 《科技信息》2011,(35):I0423-I0424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采煤工业废水处理及利用现状,列举了适合当前较为先进的采煤工业废水深处理工艺.并对处理后的采煤工业废水回用前景进行论证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抗生素工业废水难处理,特别是以抗生素工业废水为主的混合工业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尾水.有鉴于此,本文用MicroFA四相催化氧化技术对二级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发现效果好,其FeSO4和H2O2控制投加量分别为6.5mg/L、5.5mg/L,对重铬酸盐指数(CODcr)、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0.48%、94.71%,出水CODcr、TP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甚至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艺一次性投资较高,但运营管理较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成本0.92元/吨、相对合理.该工艺为难生物降解的抗生素类制药为主的混合工业废水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SBR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SBR法的工艺特性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指出SBR法是一种极具竞争力的生物处理技术,介绍了用SBR法处理可生化性较差的印染废水的研究结果。实验表明,采用SBR法并辅以铁屑过滤预处理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为COD去除率达85%,BOD5和色度去除率均在90%以上,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聚糖是一种氨基多糖,它由甲壳素经化学方法制成,可以生物降解,且不污染环境,在治理工业废水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结合壳聚糖的分子结构,简要阐述了壳聚糖处理不同工业废水的机理,并对壳聚糖在印染废水、食品工业废水、电镀工业废水以及其它工业废水水处理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膜生物法处理工业废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工业废水的膜组件布置方式进行了讨论,并重点讨论了膜的清洗方法、清洗剂的选择和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了MBR运行的进水要求和污泥特征,阐述了不同膜组件布置方式下的沉积层控制方法。认为MBR处理工业废水的主要特征是废水成分的多样性可能对膜产生影响,以及污泥浓度、粘稠度及粘稠度增高导致流变学特征变化所引发的运行控制问题,并就清洗剂的选择和使用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滕娟  王腊春 《河南科学》2009,27(11):1452-1456
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苏南各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演替轨迹.结果表明:苏南苏锡常地区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呈"U"加倒"U"形波动特征,南京呈倒"U"形曲线特征,进一步验证了EKC的存在,且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已相继跨过倒"U"形曲线拐点,工业废水排放量随经济水平的提高有所降低,水环境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1.
工业废水中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去除一直是环境工程领域的难点,为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和上海伟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出基于延时芬顿氧化与生物耦合的低耗废水处理技术、基于原位生成纳米羟基氧化铁吸附剂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基于污染物分子结构调控的定向氧化技术等系列的废水处理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系列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上的突破性进展,并针对目前环境工程领域在废水处理上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废水反应效率的影响机理,增加温度能明显促进反应速率,降低压力可以减小反应器壁厚、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减缓腐蚀。通过实验研究了在水的过热近临界区域对废水氧化处理的可行性。选择焦化废水、青霉素废水、造纸厂废水、丙烯腈废水、TNT 废水5 种较难降解的典型有机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实验。实验温度为420~530℃,压力为21~26MPa。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压下随着温度增加,5 种典型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cr)净化率都迅速增加;在恒温下随着压力增加,5 种典型废水的CODcr净化率只稍有上升;随着温度增加,不同压力下系统反应出水CODcr 的差值和净化率的差值都在逐渐减小。在温度520~530℃,压力21 MPa 时5 种典型废水净化后的CODcr 值均小于200 mg/L。通过对过热近临界水氧化技术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从工程实际考虑,对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更适宜采用过热近临界水氧化技术,而不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相似文献   

13.
含硫废水的处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工业含硫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以及应用研究情况,对新兴的超临界水氧化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的生物处理法在含硫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工程应用中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各种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及生化处理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并探讨了一些新兴含硫废水处理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雨水管网中工业废水接入导致的混接污染排放,以及污水管网中工业废水突发的非正常排放冲击问题,选择我国典型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企业,通过对企业排放废水中候选水质特征因子的稳定性及显著性分析,得出钾、钠、氯化物等无机盐对食品行业废水具有较普遍的表征性,且与电导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为废水排放实时监控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识别食品行业废水排放的无机盐质量浓度和电导率参照值,提出了基于节点水质监测的雨污水管网中工业废水排放追踪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全球能源危机愈发突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的危机.能源藻作为新型生物质能源逐渐得到重视,而能源微藻的培养成本仍居高不下.综述了不同光生物反应器的能源藻培养效果,比较了不同能源微藻的生长效率,分析了以工业废水为营养基质实现低成本培养能源微藻的可能性,及利用能源微藻治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实现能源藻对工业废水的无害化处理,旨在为能源微藻的低成本培养、工业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参考,并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6.
硝基苯生产废水高效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硝基苯废水难降解的特点,研究采用投加硝基苯废水降解菌群和“循环式电极反应固定床-兼性厌氧水解-投加粉末活性炭的活性污泥法”的高效工艺处理该废水,确定各处理单元的最佳操作参数,系统15d的连续监测数据表明,CODCr,色度和硝基苯的总去除率分别达到85.1%,98.7%和95.9%以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啤酒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啤酒工业废水的产生、水质水量和废水治理技术现状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啤酒废水治理仍是以生物处理为主的多种多样工艺,第二代厌氧生物反应器在啤酒工业废水治理中将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概括了当前水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无机陶瓷膜的几种制备方法及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膜的污染防治及性能恢复,指出陶瓷膜在工业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进程导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用水技术效率有关,为了量化研究工业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工业用水技术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数据检验之后,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产值、工业用水技术效率分别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工业废水排放量对工业产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工业产值、工业用水技术效率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最大贡献度分别达到4.93%和12.74%.  相似文献   

20.
以襄垣煤矿电厂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为例,通过对传统混凝、沉淀、过滤技术与加载絮凝磁分离技术相比较,分析了加载絮凝磁分离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阐述了该工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