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社区矫正应定位为非行刑处遇措施。社区矫正制度的建构,要客观全面认识社区矫正的正向价值和负面效应,充分考虑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流价值观,正确处理专门机构和社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2007年8月启动,至今已有4年。四年来,山西省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社区矫正立法滞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尽合理、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低、缺乏个性化矫正方案,本文旨在通过调研的方式对山西省社区矫正工作提出改革和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论社区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的执行方式代表了犯罪人处遇的发展趋势,是对中国特色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本文从社区矫正在我国适用的意义和目前在我国适用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入手,对完善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社区矫正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产生了许多困境.通过对执行主体和社区矫正人员两大主体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即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添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的犯罪。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矫正方式,体现了新的刑罚理念,是一种更富有"人道主义"的监管方式。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社区矫正概念的阐述,对社区矫正依据、矫正主体、矫正对象、矫正手段等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构建我国青少年社区矫正制度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刑罚执行的目的在于预防而不在惩治,传统的监禁刑并不能适应所有的犯罪。而监禁刑的封闭性特点也容易造成服刑人员与社会脱节,出狱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因此,对轻微犯罪行为采取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成为刑罚执行的新趋势。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改革的产物,并经过调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当前对社区矫正执行的监督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督立法不完善、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加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立法,建立社区矫正数据库,加大社区矫正职务犯罪防控力度等手段,可以使我国的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体系更加完善,提升社区矫正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由上海试点到全面铺开的情形下,尝试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体制下,作为非监禁刑执行方式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赵咏梅 《科技信息》2009,(33):T0372-T0372,T038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性化的刑罚制度,于20世纪中叶诞生于美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认同和发展。社区矫正制度有利于犯罪者顺利回归社会,符合我国建设扣谐社会的需要,是我国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然而,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制度入手,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区矫正并非人道主义的胜利,其本质依然是循着"理性"和"人道"获得的合理性来实施对人的权力统治和奴役,是一种新的更为隐蔽的权力规训技术;社区矫正的核心和焦点是对犯罪人的行为养成和再社会化,而非企图改造犯罪人的思想;社区矫正的存在和刑罚轻缓也没有必然联系,并不意味着国家刑罚权的惩罚力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12.
公正、谦抑、人道是现代刑法的三大价值目标,对其实现离不开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等动态的法律运行环节。社区矫正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着刑法价值理念的转换。现代刑法价值对于社区矫正的催生作用,和社区矫正运行对于刑法价值实现的推动作用,是认识两者关系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刑法价值视角下,我国应着力处理好社区矫正的惩罚性功能与恢复性功能的关系,并通过立法保障和制度设计引导社区矫正走向。  相似文献   

13.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司法实践中观念陈旧、立法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推动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深入开展,亟需构建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司法所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性质之诘问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在官方的文件解读下是一种单纯的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的司法实践领域里却呈现出司法矫正的性质而非完全意义上的社区矫正,事实上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是一种新的刑罚类型,是刑罚中的一个上位概念,而不仅仅只是从属于监禁刑的刑罚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还是个新生事物,司法实践中观念陈旧、立法滞后等各方面的原因严重制约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推动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深入开展,亟需构建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司法所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他们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并阐述了对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减假保"特别是以"保外就医"为由的"暂予监外执行"引发的"徇私舞弊案"屡见不鲜。从一起案例入手,对监狱服刑人员暂予监外执行的现状、问题和成因进行历史地回顾和深入地研究,提出增设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担保制度,将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纳入社区矫正对象,将暂予监外执行纳入司法程序,实行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折抵刑期司法的确认制度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借助2008年GongH等关于纽约三家社区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情况调查所提供的材料,从社会资本角度,对美国社区图书馆的运行和特点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上海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发展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了当前推进社区自治的难点和阻力.研究认为政府让渡空间,培育社区自治的土壤;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社团组织的作用,形成社区自治的良性机制;健全组织制度,强化社区居委会组织自身的自治功能;提高居民素质,增强自治意识,是实现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目标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一个国家维持长治久安的主要条件.<周易>也十分重视以法治国,<周易>认为应该明罚敕法以使人民了解法律,在审问案件时要明慎用刑,对于犯罪的人进行赦过宥罪.从而最大限度上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