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凝胶渗透层析法(简称GPC)是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分布的新技术。用GPC测定高聚物聚合度分布具有快速、简便、重复性好等多种优点。自从Mcore的工作发表后,GPC法获得迅速发展。传统的沉淀分级法和溶解分级法测定高聚物的聚合度分布,要用上几天至半个多月的时间,而GPC法测定试样只要十几分钟到一个多小时,为工业生产快速测定聚合度分布及时指导生产提供了条件。在高分子研究等其他领域,它也起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凝胶渗透色谱(GPC)是一种液相色谱。它是利用高聚物溶液流过填有多孔凝胶的柱时,高聚物在桂内按其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GPC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具有速度快、准确、重复性好、可自动化等优点,所以自1964年Moore发表了第一篇关于GPC的论文以后,该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国外GPC已仪器化、自动化。我国也于1976年生产了第一批GPC仪。 GPC用于合成纤维,特别是用于测定滌纶(PET)分子量分布,所见报导还不多。我们采用简易GPC仪测定PET分子量分布。担体为国产青岛海洋化工厂的微球硅  相似文献   

3.
GPC-RI-MALLS技术测定羟乙基淀粉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羟乙基淀粉是一种优良的血浆代用品,作者介绍了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检测(RI)-多角度激光光散射(MALLS)联用技术测试羟乙基淀粉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实验技术,给出了测试折光指数增量dn/d c值、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实验步骤和方法,并对其分析测试过程中的关键实验技术及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该方法以CH3COOH/CH3COONa溶液作为流动相,实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可作为羟乙基淀粉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试的常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热固性聚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丙烯酸(AA)为原料,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醋酸丁酯作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酸酯预聚体。讨论了反应体系、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丙烯酸酯预聚体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然后用环氧树脂和邻苯二甲酸酐作为固化剂固化,得到了附着力好,耐水性优异的聚合物涂膜,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失重分析仪(TG)、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等对聚丙烯酸酯预聚体及其涂膜的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等进行了研究;GPC测得聚丙烯酸酯预聚体的 =6094, =12101,分子量分布为系数1.9,DSC测得聚合物涂膜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8℃,TG测得当聚合物涂膜质量损失20%时温度为378.59℃。  相似文献   

5.
高效凝胶色谱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分离技术。由高效凝胶色谱填料填充的高效色谱柱是这一分离技术的核心。我校化学系研制了一种由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共聚的聚苯乙烯凝胶,其粒度为10μm左右。 用此凝胶装填的GPC高效柱子,理论板数可优于2万块/米,用柱长50cmGPC柱分析高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只需2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6.
利用氮氧稳定自由基活性聚合所得的不同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为样品,研究了凝胶渗透色谱(GPC)示差折光检测器灵敏度和进样量变化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检测器灵敏度和进样量的增加,样品的信号均逐渐增强.检测器灵敏度和进样量的变化对于宽分子量分布样品的影响要比对窄分子量分布样品的影响明显.根据结果分析,在测试过程中一般应选择灵敏度为16或32,20~50μL的进样量.  相似文献   

7.
以苯酐、顺酐、二丙二醇、丙二醇为主要原料,通过一步合成法得到不饱和聚酯,并以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量产品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经探索发现本实验在醇过量10.9%、酸值为23.78~29.18 mg KOH/g、椎板粘度控制在10.25~15.50 Pa.s、反应时间32±2 h、反应温度204.5±0.5℃的条件下,可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子量分布为1.17~1.18)的不饱和聚酯(分子量为4 000~4 500),为获得窄分子量分布的不饱和聚酯产品的合成条件的选择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溶液法,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制取氧化纤维素,又与亚硫酸氢钠(NaHSO3)进行磺化反应,制备出氧化一磺化纤维素型减水剂。通过红外光谱(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表征改性效果,以水泥净浆流动度为参考标准,考察醛基含量、磺化度对其减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晶纤维素经氧化、磺化改性后分子量降低,当羰基含量为0.66%,磺化度(摩尔取代度)为0.43时减水剂减水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9.
先用酯化的方法合成了含有聚乙二醇(PEG)的降冰片烯大分子单体, 再用开环易位聚合方法使大分子单体聚合, 得到了PEG取代的聚降冰片烯接枝共聚物. 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研究合成的接枝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万~4.4万; 分子量分布为1.11~1.22, 并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随[M]/[I]的增加而变窄.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氢/醋酸体系降解壳聚糖及其产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过氧化氢/醋酸体系降解壳聚糖制备不同分子量的甲壳低聚糖,这些样品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碳-13核磁共振谱(^13C-NMR)分析表征。降解所得壳聚糖产物中有羧基生成,且随着分子量的降低,羧基含理增加。用微热量法来测量降解壳聚糖对金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用平板法测水溶性壳聚糖抑制多种细菌的活性,结果表明2%浓度水溶性产物可以完全抑制这些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纯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淋洗剂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法)测得的聚丙烯腈共聚物的淋洗曲线会出现分峰现象,在DMF中添加静电屏蔽剂硝酸钠后,峰的形状可以变得正常,但是无法以聚苯乙烯为标样,用高分子链的流体力学体积作为通用校正参数对GPC仪进行标定。以已知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聚丙烯腈宽分布样品为标样,用试凑法对CPC仪进行了准确的标定。提出了在测试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聚苯乙烯作为标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Novel MgCl2-supported Ziegler-Natta (Z-N) catalysts prepared using a new one-pot ball milling metho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amounts of Ti-loading in the catalysts. Complex GPC data on polypropylene synthesized by these novel catalyst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method of fitt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curves with a multiple Flory-Schulz function. It was found that multiple active centers exist in these novel catalysts. Detailed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Ti-loadings in the catalys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ctive centers showed that the Ti-loadings in the novel MgCl2-supported Z-N catalysts might affect the proportion of each type of active centers; and might be the main factor responsible for the effect of the Ti-loadings on the microstructure,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width of the resultant polymer,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相似文献   

13.
借助微波辅助手段,以天冬氨酸(A)为原料,在均三甲苯和环丁砜混合溶剂中,以磷酸(体积分数为85%)为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微波功率、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琥珀酰亚胺(PSI)的产率以及分子量的影响;进一步对PSI进行水解反应,并用红外光谱对水解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借助微波辅助加热手段,使得聚合反应时间大大缩短,由传统热缩合反应的3~5h缩短为20min左右,反应效率明显提高;随催化剂用量的增加,PSI的产率增加,分子量降低,但过多的催化剂存在会导致产率下降;微波功率增大,PSI产率与分子量均呈下降趋势;在微波作用下,聚合反应温度(170~200℃)明显低于传统热缩合聚合的温度,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PSI的产率和聚天冬氨酸(PASP)分子量均呈现明显增加。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制备出数均分子量为6000~20000,分子量分布为1.3~2.4的PASP产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含1,1-二苯基乙烯(DPE)侧基的聚苯乙烯. 首先用ATRP聚合单体4-乙烯基苄氧基二苯甲酮得到含二苯甲酮侧基的聚苯乙烯,然后通过Wittig反应将二苯甲酮侧基转化为DPE侧基. 采用1H NMR, IR和GPC对所得产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 结果证明所得聚合物含有DPE官能团,而且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  相似文献   

15.
以富马酸和三氯氧磷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主链重复结构单元中含不饱和双键的聚磷酸酯.研究了合成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FTIR及NMR表征.GPC研究结果表明随反应时间延长,聚合度增大,聚合物分子量趋于增大但分散性减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供体-受体双嵌段聚合物聚对(二苯胺基)苯乙烯-聚(2-(2-蒽醌甲酰氧基)甲基丙烯酸乙酯(P1-b-P2)。供体段是富电子的三苯胺段,受体段是缺电子的蒽醌段。该双嵌段聚合物的单体结构通过核磁(NMR)加以表征,聚合物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紫外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和循环伏安(CV)法加以表征。GPC和紫外吸收测试表明聚合物数均分子量约为7600,最大吸收波长为305nm,CV测试计算发现受体段比供体段长,与GPC测试结果一致,表现出更好的受体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的高分子量的聚羟基醚砜的分子量分布,建立了聚羟基醚砜在N,N—二甲基甲酰胺淋洗液中的GPC标定曲线,本文还测定了聚羟基醚砜的溶度参数并取得了与理论计算值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卤化亚铜/联吡啶(bpy)为催化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有预期结构的接枝共聚物,用IR,1HNMR,VPO,GPC,DSC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引发剂及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的纤维素/NMMO·H2O溶液,采用流变法测定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并与凝胶渗透色谱(GPC)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流变法测试时,尽管溶液浓度对测量结果有影响,但浓度越高,这种影响程度越小.因此采用尽量高的溶液浓度,可以得到更为稳定的结果.同时,当纤维素/NMMO·H2O溶液的浓度固定时,所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与GPC法测得结果大小是相对应的.流变法中,根据Tuninello的"稀释假定"理论,利用动态流变G'和G"的主曲线,计算出纤维素的相对微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应用Wesslan函数适应法(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模型函数)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多分散指数(PDI).  相似文献   

20.
氨酯键和脲键对嵌段聚氨酯和嵌段聚脲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四种聚氨酯、聚脲模型化合物.并用凝胶渗透色谱,应力—应变,广角X射线衍射等手段检验了在相界面或在硬段微区,不同键对聚合物分子量、力学性质和聚合物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