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了四氯乙烷-甲醇和三氯乙烯-庚烷两组具有不同溶解性能的分级体系,利用交叉分级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四亚甲基醚多嵌段共聚物(PET-PTMG)进行分级。测定了各级分的数均分子量,在氯仿溶剂中,30℃时的特性粘数以及分子量多分散系数(M_W/M_n)。结果表明,在PET含量由14.4%—26.0%,数均分子量由1×10~4—1×10~5范围内,PET-PTMG可近似用一个MHS方程表征特性粘数与分子量关系。[η]=4.60×10~(-2)M_η~(0.09)试样的数均分子量M_n可由下式计算[η]=4.60×10~(-2)(M_W/M_n~(0.58)M_n~(0.69)在订定MHS方程时,考虑了级分试样的分子量多分散性修正。  相似文献   

2.
测定几个宽分布样品的特性粘数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求得了聚荼酯(PEN—2.6)在邻氯酚:氯仿=1:9(体积比)的容剂体系中在25℃时的Mark—Houwink公式中的K和α参数。Mark—Houwink公式表示如下 [η]=5.88×10~(-6)M~(1,16)将样品在邻氯酚中100℃下溶解,以氯仿稀释配成溶液,室温用氯仿淋洗测定PEN—2.6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3.
Stockmayer以六氟丙酮水合物为溶剂,在25℃时测定了聚甲醛的分子量和特性粘数[η],由此计算出Flory特征比C_∞为10.5,与中等柔性聚苯乙烯的C_∞值接近。作者认为该值偏高,是由于聚甲醛与溶剂形成强的氢键所致。本文以间甲酚(100℃)和对氯苯酚(60℃)为溶剂,采用Salchard-Stockmayer-Fixman外推法求得C_∞为6.19,比聚乙烯的C_∞值还小些,并指出聚甲醛的无扰尺寸与温度的关系不大。还订定了聚甲醛在两种不同溶剂体系中的MHS方程为[η]=3.87×10~(-2)M_η~(0.705) (间甲酚,100℃) [η]=2.00×10~(-2)M_η~(0.79) (对氯苯酚,60℃)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研究了几种不同分子量聚酰胺1010试样的熔体粘度。温度范围是215—275℃。利用Bagley方法证明末端改正可以略去不计。在实验范围内,聚酰胺1010 熔体是牛顿流体,因此得到的结果是熔体的真实零粘度。熔体粘度和分子量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ogη_m=0.022〈M_n>~(1/2)+常数(T)。作者认为不用数均分子量而用聚酰胺1010在96%硫酸溶液中的特性粘数更适宜于表征试样的分子量与熔体粘度的关系,即logη_m=0.025[η]+常数(T)。除了[η]=85.5试样的活化能有微弱的温度依赖性以外,其余较小分子量试样的活化能都是常数。试样的[η]为55、71.6、85.5时其活化能分别为10.5、12.8及14.2千卡/克分子。综合了η_m-[η]-T数据得到经验方程: logη_m=1/T(24.6[η]+944)-(0.0209[η]+0.853)在本实验范围内误差小于6%。  相似文献   

5.
以分子量为15.5×10~4、12.69×10~4、6.67×10~4(分子量分布宽度分别为1.83、1.59、1.38)的宽分布聚氯乙烯样品,进行了GPC测定(THF,25℃)。结果表明:GPC淋洗体积(V_(es))与浓度c呈线性函数关系。特性粘数[η]与dV_(es)/dc的关系是通过原点的直线。这与Song,M.S.提出的GPC淋洗体积与浓度依赖关系的新简化理论模型相符合。经宽分布校正后,利用GPC浓度效应可测定第二维利系数,其值分别为0.84×10~(-3)、1.00×10~(-3)、1.32×10~(-3)。  相似文献   

6.
(i)建立了一种分子量范围在650—2000的低分子聚聚丁烯的特性粘数和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式,如 [η]=3.80×10~(-2)M~(0.69)鉴于环已烷具有优良的溶解能力,低毒及易于纯化等优良,我们于是选用了它作溶剂而没有采用其他作者常用的苯作溶剂。 (ii)用这方法测试了几种低分子聚异丁烯的分子量。所得结果与按Endo公式在苯溶液中所测得者平行对照。平均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5%(见表4)。 (iii)按中分予聚异丁烯粘度法公式计算所得结果比上述两种方法测出的相应值偏低很多(偏低~35%)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橡胶类型—聚异丁烯的浓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用多分散试样的模型理论所推导出的关系式,处理了多分散聚异丁烯(=2.8×10~4~22.0×10~4;=2.20~3.92,C=0.05~1.20g/100ml)试样实验数据,得到了理论与实验很好符合的结果。这证明了所提出的多分散试样的模型理论适用于柔性链线型高聚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粘度法测定双酚A型聚芳酯(PAR-A)在二氯甲烷(CH2Cl2)溶液中25℃下的特性黏数([η]),通过凝胶色谱(GPC)法得到了PAR-A的Mark-Houwink方程参数.根据方程lg[η]=lgK+αlgM,以lg[η]分别对lgMn、lgMw和lgMη作图,由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得到的Mark-Houwink方程参数K1=1.630×10 4、α1=0.763 9;K2=4.245×10 6、α2=1.052 5和K3=8.634×10 7、α3=1.177 6求得相应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和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η)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散指数.根据得到的GPC谱图和相应的Mn、Mw和Mη,可知PAR-A的淋出时间随着[η]的增加而缩短,而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随着[η]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表明,采用相转移催化界面缩聚法制得PAR-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双对数作图法比较可靠,其相关系数大于0.98.  相似文献   

9.
在GPC浓度效应的研究中,测定高分子的尺寸,采用GPC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指数,以及用粘度法测定其特性粘数,然后依据GPC浓度效应模型理论中所得到的流体力学体积同均方回旋半径的关系式处理了我们聚合的聚苯乙烯(=7.3×10~4~195×10~4,=1.3~4.5)和文献上的聚苯乙烯(=12.3×10~6~40.2×10~6,=1.2~2.0)试样,得到高分子均方回旋半径值同光散射法所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从而提出一种测定高分子回旋半径的简易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尿素-过硫酸铵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酸乙酯(EA)与明胶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结果表明,维持反应时间为2.0h,[G]=20.00g/L,[EA]=0.1900mol/L,[APS]=1.3×10~(-2)mol/L,[U]=1.3×10~(-2)mol/L;T=60℃时,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均较高.此外,还测得了接枝PEA的粘均分子量,讨论了其接枝共聚机理.  相似文献   

11.
结晶紫—锗钨酸—PVA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结晶紫-锗钨酸-PVA体系的显色反应。显色反应的条件是:[H_2SO_4]=0.13mol/L,(结晶紫)=1.2×10~(-4)mol/L,(聚乙烯醇)=0.32%。结晶紫-锗钨酸缔合物的最大吸收在54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5L·mol~(-1)·cm~(-1),锗钨酸在0-3.2×10~(-6)mol/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发色完全后1小时内吸光度稳定。由热重量法及摩尔比法测得离子缔合物中结晶紫离子:GeW_(12)O_(40)~(4-)=3: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双酚溶液脱盐路线研制聚芳砜004小试实验结果,讨论了工业环丁砜溶剂的提纯精制,回收溶剂的处理及循环使用;带水剂的选择和加量;成盐反应中的加碱量;K_2CO_3的调节作用;聚合反应的分子量控制以及改善聚芳砜004产品的热稳定性等问题,订定了聚芳砜004粘度公式[η]=kM_n~a中的k,α值(k=6.04×10~(-5),α=0.86,1%DMF,在25℃)。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利用Cr(Ⅲ)—鲁米诺—H_2O_2体系测定H_2O_2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极限是8×10~(-10)MH_2O_2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是1×10~(-9)-1×10~(-2)MH_2O_2。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由于试样溶液和所有试剂溶液中都含有较高浓度的EDTA,排除了大多数金属离子的干扰,所以方法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此法试用于自来水中H_2O_2的回收试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以重量比1:1的苯酚—四氯乙烷溶液为溶剂,正庚烷为萃取剂对聚对/间-苯二甲酸双酚-A酯的两相分级,並用分级得到的各级分通过光散射法测定建立了聚合物在苯酚—四氯乙烷(重量比60:40)和四氯乙烷中的Mark-Houwink方程。得到的结果是: [η]=2.69·10~(-3)·(?)_W0,530 (苯酚-四氯乙烷60:40,30℃) [η]=1.69·10~(-3)·(?)_W0,57 (四氯乙烷,30℃) 用修正的Elias方法,采用阿贝折射仪测定浊点,还确定了在25℃,重量比为22.4:77.6的正庚烷—四氯乙烷溶液为聚合物的θ溶剂。得到了聚合物的无扰链尺寸为: ((?)_O)~(1/2)=1.01·10~(-8)M~(1/2)(厘米)並与应用Stockmayer-Fixman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聚合物分子的流体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铽一六氟乙酰丙酮一三辛基氧化膦—Triton X—100荧光体系,并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用本法可不经萃取直接在水溶液中测定痕量的Tb~(3+),其灵敏度比萃取法增加3—5倍。铽的浓度在5.0×10~(-9)—4.0×10~(-6)M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检定限可达1.0×10~(-9)M。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合成稀土氧化物试样中的铽,结果令人满意。本文还初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Tb~(3+)荧光反应的增溶、增敏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pH=11.7的B—R缓冲溶液和甲醇:水=1:1底液中,1—(4—硝基萘)—3—(4—偶氮苯基苯)—三氮烯(Cadion2B)可产生良好的还原波。其浓度在2×10~(-5)~1×10~(-8)mol/L范围内与一阶导数峰电流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达8×10~(-9)mol/L。方法用于实验废液中题示试剂的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作者研究了多分散聚苯乙烯(PS)试样的浓度效应,并对其谱图同时呈现峰值位移、峰加宽和拖尾效应进行了讨论.以多分散PS和PMMA试样的GPC实验数据验证了我们所提出的多分散试样浓度效应新模型理论。得到了理论与实验符合.从而为用“多分散试样建立绝对单分散标样标定普适标定曲线”提供理论依据.讨论了(dVes/dC)C→0同,A_2和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性的相关性,并证实了从此关系式得到的第二维利系数(A_2)同光散射法得到的A_2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18.
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设计方案,对黔中铝土矿进行溶出试验。实验结果经处理后得到氧化铝的溶出率(η_A,%)与溶出温度(℃,X_3)、苛性碱浓度(g/L,X_2)和石灰添加量(%,X_1)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η_A=817.7+13.48X_1-0.485X_2-6.484X_3-4.673×10~(-3)X_1X_2-3.551×10~(-2)X_1X_3-2.739×10~(-4)X_2X_3-0.1839X_1~2+1.491×10~(-3)X_2~2+1.479×10~(-2)X_3~2利用该数学模型可以指导生产,寻找更经济合理的高压溶条件。在其它溶出条件一定时,石灰添加量有一最佳值,该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ηA值却增大。但生产上不宜超过这一最佳值太多,否则会使技术经济指标恶化。本实验发现石灰的添加量与溶出温度的交互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贵工1~#催化添加剂,能使η_A提高6.6~11.2%。这是一个很有使用价值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三(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二水合钕(Ⅲ)萃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Nd(PMTFP)_3·2H_2O,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分子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体学参数如下:a=17.799(9)×10~(-10)m,b=12.661(6)×10~(-10)m,c=18.691(7)×10~(-10)m,β=102.71(6)~0,v=4108.8(10~(-10)m)~3,Z=4.分子中中心原子钕与八个氧原子成配位键,其中六个氧来自三个双齿配位的PMTFP-基,其余两个氧则由两个水分子所提供,八个氧原子取四方反棱柱型排列在钕的周围。  相似文献   

20.
在pH5.3的0.06 mol/L HAc/NaAc底液中,Sb(Ⅲ)—TAR配合物产生一灵敏吸附还原峰.可用于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痕量锑.锑的浓度在2×10~(-8)~2×10~(-6)mol/L范围内,峰高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应用于测定矿石中痕量锑,结果满意.Sb(Ⅲ)—TAR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用多种电化学手段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