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本文认为,"天人合一"观念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和一种思维方式,发端于孔子.孔子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命"与"天"、"仁"与"人"之间的本质联系,把"天"、"人"观念理论化、哲学化了,并由此确立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儒家知行观的总体特征是强调知与行的协调一致,以道德践履作为知行观的主要内容,而疏于思辨认知.自春秋孔儒传统传至唐代,知行观强调的是知易行难,行重于知.宋代理学知行观对传统知行观有所突破,程朱知行观强调知难行易、知先行后,与传统知行观形成鲜明对比.王守仁将中国古代学者对于知与行的关系认识又带进一个新阶段.首先,王守仁在理论上反对传统知行观中对知行分先后轻重,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王氏认为朱学的错误在其把形而上本体论世界与现象形而下形器世界分为二,割裂了先验本体理与感性现实世界的联系,反映到知行观上是二分的,使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发生冲突.从学习学的视角看,王学矫正朱学轻视"自心自性"的粗略,改变了朱门后学支离繁琐、帖括拘泥的学风,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法,把宋元的学习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学习思想史上开辟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知行观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在隋唐时被突出,到了宋代以至明清,更成了哲学讨论的重点,王夫之对以前的知行观,尤其是朱熹和王阳明的知行观进行了批判和总结,达到了古代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结合,重新恢复了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权威,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并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试着对此历程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4.
“知行关系”问题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哲学认识论问题。《古文尚书·说命中》首先提出“知之非浪,行之维艰”的命题,以后从孔子到孙中山的许多人都对“知行关系”问题作过各式各样的论述,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有“知先行后”说,“行先知后”说,“知行合一”说等等。有的观点虽有某些可贵之处,但它们都毫无例外没有全面科学的解决“知行关系”问题。作为哲学范畴的“知”,是指知识、认识;“行”是指行动,实践。毛泽东的《实践论》在1951年发表时的副标题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可见知和行与认识和实践二者的哲…  相似文献   

5.
《论语》作为研究孔子的重要资料,其学术价值不容忽视."直"在《论语》中共出现22次,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正直的人,二是指直率、公平、正直的心态.而且可以上升为儒家伦理哲学的"直道".拙文在此将"直"作为研究孔子君子观新的切入点,并由此说开去.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以"仁"为核心范畴的儒学表现了鲜明的与道学相悖的父性人格崇拜的特质.这种人格是自我中心、自主自立、刚健正直、有为进取、言否责成、大气大度的体现仁爱要求的人格.而正是儒家这种以"仁"为核心的父爱人格.构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7.
诚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在表我对本我关系这一基本问题上的一致性或曰真性原则主张,要求体现物念及言行与自我本心相一致。诚在儒家之前一直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德目而被表彰的,儒家在继承和总结前人基础上将它提升为一个哲学的范畴,使之具有了宇宙观本体的意义。这不仅为儒家诚的道德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儒家哲学宇宙观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孔子的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最先由孔子提出。他在《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o他的孙子子思因“优道学之失其传”,“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则把它隐括为“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孔子把“中庸”看作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什么是中庸?孔子曾有过自己的解释。他说,就是像舜那样:“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选言,隐恶而杨善,执其两端,用其中…  相似文献   

9.
矩阵行标准形与同解线性方程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矩阵经过行初等变换而得到的行标准形是惟一的"这个结论的证明并不是很容易的.应用矩阵的行标准形是惟一的性质,讨论了与线性方程组的同解性有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论语>中"仁""人"等概念,这关系到哲学认识论和本位价值论等根本问题.孔子从实用理性层面阐述了作为道德人格之情感规范的"仁"的表现特点与体用方式,把"人"作为达致"仁"的标准的类名或"己"的对象化实现方式,强调通过复礼来克己、达仁、成人;借助具体情景描述这些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花婆被仫佬人民认为是掌管人间生育及平安的女神。花婆神话中隐含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仫佬人民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对平安的祈求与渴望。花婆神话还规范了仫佬人民的道德言行,增强了他们的伦理观念,培养了他们善良、刚正、仁爱的品质,具有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教师威信是一种客观的心理现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是衡量教师言行正确与否的标准,该文旨在通过对教师威信和师德修养进行探索和分析,以增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从而使其快速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刘伶简论     
学术界对刘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言行的考察。本文则从刘伶的言行入手,探讨其言行中所蕴含的玄学意境,探讨《酒德颂》的文本思想内容及其对颂体文的传统写作规范的突破,刘伶从特异的言行到对《酒德颂》的创作,是对玄学意境和自由的追求,虽然在这过程中他有反抗、蔑视和讽刺世俗礼法及其代言人的行为,但这只是其实践和追求过程中造成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方以智《通雅》对清代学风产生了切实的影响,方氏的《通雅》在清代被禁是因方氏有反清复明的主张及行为,而不是因《通雅》本身。  相似文献   

15.
从先秦的侠士行为和诸子的侠士认识两个层面加以阐述,探究先秦侠意识的形成,揭示中国侠文化的源流,并阐发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粱士诒是清末民初政坛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由于历史的原因,史学界对他的研究却很少,实际上他的言行中有意无意流露出的经世致用思想,总是具有鲜明的学归实用、爱国、利民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当前规模越来越大、个性越来越鲜明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辅导员能否采用最科学、最合理的讲话方式,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辅导员讲话的接受效果。影响辅导员在集体场合讲话效果的,不仅包括讲话的内容和形式,还包括辅导员的公正、平等、真诚、言行一致等话语外因素。辅导员要让讲话有说服力,有吸引力,就不仅需要斟酌讲话内容,还必须合理地使用各种修辞方法,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是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本体的强烈关注.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和写作功底的加深,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王安忆创作的纵向考察,不难发现在新时期之初,王安忆以"中性"状态进行写作,女性经验被主流话语遮蔽;八十年代中期,其女性主题意识觉醒;九十年代则立足女性自我,超越性别对立,对人的本质和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和质询.每一个阶段都表露出作者对女性本体如何走出困境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19.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它在目录学中的学派归属与图书归类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存在着很大争议,尤其是学派归属问题。在当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我们对此问题有了越来越深的研究,《晏子春秋》不但是一部富有浓厚政治思想色彩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历史、文学、哲学史的重要文献,这已渐渐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同时这也将继续促进我们对《晏子春秋》其它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商代史官的建置比较完备。当时的史官已有分类,各有职掌,但主要是占卜,沟通天人之际,亦掌管记录统治者的言行及重大事件的图书档案等性质的工作。商代史官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商代中后期,史官的社会地位已上升,他们已渗透到国家政治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专门的职事,其职责范围的扩大不但改变了史官为神职人员的历史命运,而且还起到开创政治新局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