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海南臭黄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臭黄荆(Premna hainanensis)根用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二十六烷酸(Ⅱ)、β-胡萝卜苷(Ⅲ)、木栓酮(Ⅳ)、羽扇豆醇(Ⅴ),对羟基苯甲酸(Ⅵ).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战骨茎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将战骨茎质量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对石油醚部分进行成分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战骨茎的石油醚部分共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Ⅰ)、β-谷甾醇(Ⅱ)、熊果酸(Ⅲ)、β-胡萝卜甙(Ⅳ).其中化合物Ⅲ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聚合物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合成了一种非水溶性的β-环糊精聚合物,采用超动态法制备出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对多种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其结果显示该柱选择性高,柱效好,惰性,热稳定性好等良好色谱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研究中药狗舌草(Tephroseris phaeantha)全草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狗舌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八烷酸(1),槲皮素(2),梣酮(3)和3,4-二羟基苯甲酸(4).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狗舌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ex Widder)全草的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进行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正反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对苍耳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对甲氧基苯甲酸(1)、蒲公英赛醇(2)、羽扇豆酮(3)、α-菠甾醇(4)和苍耳皂素(5).其中,化合物2和3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以平板打孔法测试提取化合物对不同菌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2~5对蕃茄早疫、黄瓜枯萎、蕃茄灰霉和苹果腐烂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长白狗舌草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1),十六烷酸单甘油酯(2),α-棕榈酸单甘油酯(3),β-谷甾醇葡萄糖苷(4)和齐墩果酸(5).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长白狗舌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甘草内生真菌HGC6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代谢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甘草内生真菌HGC6的抑菌活性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甘草内生真菌HGC6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同时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及18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从甘草内生真菌HGC6发酵液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R)-6-Hydroxymellein(1)、β-谷甾醇(2)、Pseurotin A(3)及甘草次酸(4),菌株HGC6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该研究表明甘草内生真菌HGC6发酵液中存在大量活性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落叶松正己烷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1~5.依据波谱数据分析及与已知文献对比,鉴定化合物1~5分别为羽扇豆醇(1),白桦醇(2),β-谷甾醇(3),豆甾醇(4)和正三十烷醇(5).其中,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枸杞多糖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北枸杞中提取的多糖,通过DEAE-cellulose(OH-)色谱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凝胶色谱和液相色谱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并通过红外光谱初步分析了其基团构成.  相似文献   

10.
国产夹竹桃枝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国产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枝,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夹竹桃枝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16β,17β-环氧-12β-羟基-孕甾-4,6-二烯-3,20-二酮;12β-羟基-孕甾-4,6,16-三烯-3,20-二酮;20(s)21-二羟基-孕甾-3,12-二酮;3β,14β-二羟基-5β-强心甾-20(22)-烯.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国产夹竹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在氟喹诺酮类药物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环丙沙星和沙拉沙星互为模板分子合成了环丙沙星和沙拉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及作为色谱固定相的分离及影响因素.将制备的分子印迹固定相用于HPLC,该固定相对模板分子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达到了预期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甲基氯化锡与2-喹啉甲酸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三甲基锡2-喹啉甲酸酯,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和结构测定.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通过羧基氧原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新戊二醇/蒙脱土复合贮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新戊二醇/蒙脱土复合贮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变动力学.用XRD、IR、DSC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贮能性能及相变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贮能材料具有较快的相变速率、较弱的塑晶失重现象、较高的相转变焓,是一种集新戊二醇潜热贮能性能、蒙脱土显热贮能性能和填料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贮能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熔融缩聚反应以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和双酚A为基本单体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配比的液晶共聚芳酯,通过X衍射技术和热分析技术,测定了聚合物的形态,研究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 =1 0 )经过处理后 ,作为气相色谱固定液 ,在一定的分离条件下 ,考察对一些同系物的分离效果 .色谱分离图表明 ,这种表面活性剂作为气相色谱固定液 ,对于芳烃、醇、卤代烃、酯及烷烃各类同系物都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 ;对于乙酸及乙酸酐的分离效果更体现了它的独特的性质 .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油气混输泵双端面机械密封的性能,采用Pro/E软件建立了密封动环、静环三维几何模型,由FLUENT软件模拟获得的液膜压力作为动、静密封环的边界条件之一导入ANSYS Workbench进行单相流固耦合计算,在不同工况下对动、静密封环的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端面机械密封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发生在动环与静环的端面接触位置,动环、静环和动静耦合端面上产生的变形量随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应力分布变化不大。所选用的双端面机械密封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用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碲镉汞晶体的显微结构.发现在[110]方向观察时结构有较强的电子辐射损伤.用电子衍射、能谱和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电子辐射作用可使碲镉汞晶体析出CdTe;辐射还可使某些区域出现结构无序化.此外,碲镉汞晶体在电子辐射作用下还可发生原子位移,导致超晶格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使用水平提拉法制备非中心对称的液晶Langmuir-Blodgett(LB)膜.吸收光谱和形貌观察表明LB膜中液晶分子以聚集体的方式存在,LB膜的静态热电系数为10~(-11)C·cm~(-2)·K~(-1)量级.同时讨论了LB膜结构变化对静态热电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非水介质中合成了一种新型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该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胀能力适中,非常适合作为柱色谱固定相.对绿茶提取物的吸附研究表明,该聚合物不吸附绿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但能吸附儿茶素类多酚,而且表现出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特殊高选择性.因此,该新型β-环糊精聚合物不但可以用于绿茶提取物脱咖啡因,而且可以用于纯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单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研究了水平和竖直偏振光对掺杂C60向列相液晶二波耦合和自相位调制现象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在水平偏振光照射下两束透射光有较强的能量转移而在竖直偏振光照射时几乎观察不到明显的能量耦合现象。可见,液晶盒中的分子取向与光束的偏振方向有很强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