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其实质就是企业现代化管理变革的过程.自2000年开始,以ERP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浪潮席卷全国.但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遇到了一些困惑:一方面引进的国外先进的管理软件系统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使人心潮澎湃,另一方面就是这些软件实施后带来的尴尬:要么不能成功实施,要么就是在实施过程中被改动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2.
沈志勇 《科技智囊》2011,(7):I0018-I0025
商业模式就是帮助企业真正做大做强的战略 如果说,中国企业以前能够依靠一两个点子或者一招鲜,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也就是说,依靠术而不是道,也能取得成功,这是以前商业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多角化还是专业化: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并购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角化并购和专业化并购都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成功的惟一标准就是在并购后的整合中企业是否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多角化并购和专业化并购都是企业进行资本运行的重要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在并购后的整合中企业是否形成了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5、依靠技术开发和新品销售撑起的宏发电声 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继电器生产企业。2002年以来,市科技局持续支持该公司进行产品开发,目前公司已具有国内最先进的继电器研发和生产设备。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1,(4):12-13
在北大明天资源科技有限公司老总贝志城的眼中,国内软件企业的发展一般有3种途径。一是做通用软件,这容易受到盗版的冲击,做得很辛苦,也很难做出成绩。二是像财务软件一样,取得成功是由于国内外企业管理模式的巨大差别。而北大明天要走的是第三条道路,即以软件为基础,依靠服务取胜。以 QDSS 为例来说明,过去类似的系统都是由系统集成公司根据用户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企业家翱翔的长空,遨游的大海。优秀的现代企业家能乘风破浪,使他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走向辉煌;而蹩脚的现代企业家却会坠落沉没,使他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败北,走向破产。 近几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运行的现实表明,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企业家是企业的主心骨和灵魂。一个企业,无论它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或私营企业,它的兴衰命运往往系在一两个或三个企业家身上。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两个高明的企业家,要想兴旺发达,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决不是否认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而恰恰相反,正是说明一个企业要有一两个优秀企业家在那里运筹决策,才能按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要求,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把企业办好。因为真正的企业家,其本身并非凌驾在工人之上的孤家寡人,而是代表工人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中的一员。他们和工人们是一体的,他们和企业的命运是休戚相关的,他们是企业的法人,不仅有管理企业的决策权力,而且有很大人格力量,使他们具备强大的凝聚力,把全体工人凝聚在一起,齐心  相似文献   

8.
蔡信 《世界博览》2011,(18):26-27
说起日本的普通人.应该再继续细分一下:普通日本民众,和一些有“追求”的普通日本人。为什么这么说?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辛亥革命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唯一变化就是以前称呼中国为“清国”,辛亥革命成功后,改称中国为“支那”。1913年日本政府下文,称以后无论中国政体发生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依靠机制创新吸引高素质人才,依靠高素质人才开发高科技产品,依靠高科技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发展战略,使森源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发展到申报专利100多项,拥有5个河南省名牌产品,8个优质产品,10多年森源公司销售收入一直保持60%以上的增速,2007年更是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森源公司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森源公司除了拥有河南省百户工业重点企业,河南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一连串耀眼的荣誉外,他们新研发成功的离网型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更是在节能减排领域开辟出超万亿元的巨量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直销20年的短短岁月中,涌现出了太多的直销企业。入选中国直销20年之最具价值企业的,则是众直销企业中的翘楚。他们或历史悠久,沉淀厚重;或后生新锐,豪情勃勃;或外资大佬,资金雄厚;或内资巨头,当仁不让……他们是这20年来优秀直销企业的缩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直销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坚信,在未来的岁月中,他们将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1.
宁波大成化纤集团公司自创建至今,仅只有十个春秋。但凭着全厂干部职工开拓创新的改革精神、艰苦奋斗的务实作风,从一个小打小闹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为拥有资产8500万元,职工1200余人,年生产各类化纤产品2万吨的国家中型企业。几年来,连续被评为慈溪市、宁波市的先进企业、明星企业、科技进步优秀企业、省特级信用企业,被列为市特级企业、省重点骨干乡镇企业。回顾企业走过的历程,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立足开发 公司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成功的产品开发史。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诞生,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满足用户需要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孙家君 《华东科技》1996,(11):14-15
波士顿大学教授海卫·怀特说过:“日本的成功大部分是由于他们的蓝领工人懂得高等数学,看得懂复杂的工程图纸,并能从事先进的技术工作,他们这方面比美国蓝领工人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总量、体力和道德观念,更取决于智力素质,文化素质,也就是受教育程度。现代企业中继续教育己成为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途径,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工程”。 一、现代企业继续教育的新格局 继续教育的发展是由企业运行机制决定的,现代企业制度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企业继续教育工程呈现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安全有切肤的感受,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时时与安全问题相伴,这个群体就是——煤矿工人。他们整天劳动在冰冷的地底下,用血汗为现代社会换取光和热。然而,我们了解他们多少呢?最近,笔者走进矿山,走近矿工,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企业的成功还是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都有很大的影响。员工在企业中不单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他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更是企业迈向成功必备的因素。目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也不只是依靠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扩大企业的规模、科学技术引进的方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忠诚度高,有能力的员工,员工本身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和实践操控能力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和必备。然而现在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人才的流失、员工忠诚度降低等现状的产生,这些不利因素也导致了企业发展缓慢或止步不前。本人从认识企业员工忠诚度的作用开始论述,对于员工忠诚度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总裁、总经理是教授出身,在学术上他们是当今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作为企业创始人,他们掌握的先进技术,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华中大科技产业能够依托高校科技资源优势,在一些特定领域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进而从技术领先到市场领先,占据行业优势,离不开他们的创业精神.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负责人也深感自身的不足,那就是在企业的管理和资本的运作上,特别是在观念上,他们受到了诸多的限制.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他们的一个决策可以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和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杨晶 《创新科技》2006,(12):46-47
“在一个企业很小的时候,我们可以依靠制度来约束一些行为。但当企业逐渐壮大之后,就不能单纯地依靠制度。这时,就需要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也就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与"循环经济"理论 什么是"循环经济"?简单地说"循环经济"就是循环地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循环式地来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发展,应当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也就是依靠人的智力.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本届奥运会的特色之一,就是对众多先进科学技术的大量运用,也就是北京承诺奉献给世界的"科技奥运"。"科技奥运"是奥运史上首次提出的将科技与奥运结合的新理念。"科技奥运"的成功举办,将最大程度地展现我国多年来自主创新的成果,体现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实力。  相似文献   

19.
"所谓智慧城市,首先要有智慧基础设施,诸如3G无线网络、宽带网络、云计算、物联网、海量存储等.在此基础上要有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民生和智慧人文·由此可见,先进的网络是‘智慧浙江'的基础;强大的平台是‘智慧浙江'的载体;丰富的应用是‘智慧浙江,的核心.而联通主要的工作就是建设先进的网络,我们的优势就是有3G网络."  相似文献   

20.
苏州林通染料化工有限公司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是江苏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省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是我国有机颜料中间体的重要生产基地。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所带来的挑战和知识经济的要求,有效地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建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已成为林通公司现代管理的两大主题。企业为了迎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