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风险社会与互联网时代叠加,致使由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也日趋增多.为充分了解我国网络舆情研究进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引发的不利影响,选取CNKI数据库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该领域文献进行主题聚类、时空分布等可视化分析.现阶段我国学界关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舆情演化传播、监测预警和引导治理三大方面.在对其相关文献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已有研究需要改善的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传播定量研究较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动态实时监测、防范控制领域研究较少,尚未构建基于现实情景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等.提出应加强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范式转变、网络舆情风险动态监测、跨学科研究视角下的舆情引导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中科学发展观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社会理论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风靡西方的社会理论。这一理论认为随着世界突发事件的增多、不确定性的增强 ,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一个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是近代以来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性危机得到全方位展示的社会。风险社会是由于人们坚持盲目乐观主义发展观、经济增长就是发展的狭隘发展观造成的。因此 ,必须转换思维模式 ,树立全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这样才能应对风险社会对人类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是现代社会风险的实践性结果,这一结果也在再生产着社会风险。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危机带来的社会风险因素有着与他国不同的地方,这些风险还有着浅层风险与深层风险之分。风险来源于社会,还应当从社会层面来思考风险的规避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侃 《创新科技》2015,(5):43-47
网络突发事件是突发事件中一个新的类型,随着网络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其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突发事件的产生与网络社会的到来密不可分。网络突发事件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网络与社会现实不断互动下的系统。对网络突发事件的认识需要放在网络社会的大环境下来进行,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也需要我们从传统的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转变成面向过程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我们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时候,要从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来同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社会风险的涵义 企业社会风险是指社会发生的现象和事件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企业社会风险一旦成为现实,企业的损失往往很大。企业社会风险通常是人力所无法抗拒的。企业社会风险有政治性的,如战争、种族冲突;也有社会性的,如暴乱、罢工、关键人员流失、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等。 企业社会风险引发的事故损失往往比其他种类的风险事故有更大的偶然性,也有更多的不合理性,即有时纯粹是无端的“飞来横祸”。例如 1993年8~9月我国的“银河号”事件。当时,美国政府出于政治上的偏见及错误的情报,无端指责中国“银…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稳步发展.重大突发事件爆发,民众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其社会心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了解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心态的表现和反向偏差的社会心态对社会治理的消极影响,是社会治理中重要的议题.在全景敞视视角下,根据重大突发事件中社会心态的特点提出从制度监督、社会监督、网络监督、教育...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这其中必然伴随各种风险,为规避风险保证社会正常发展,对社会的管理就必不可少,执政党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是其执政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这一转型历经了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至邓小平南方讲话、邓小平南方讲话至十七大以及十七大之后四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风险社会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于1986年提出。二十多年来,这一理论得到了不断地扩充和发展,在社会理论界、政策研究界和公众中的影响也与日俱增。本文希望透过风险社会这一理论视角来探讨和分析当前中国社会频发的公共安全事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吕娜 《科技信息》2010,(31):I0110-I01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项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社会的安全运行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展开,我国已进入风险社会时代,社会风险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转型期的中国,防范和治理社会风险对减少社会的动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月 《科技信息》2013,(5):162-162,190
<正>国际上关于"突发事件"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欧洲人权法院对"公共紧急状态"的解释,即"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因为突发事件起因复杂,多数情况下突然发生,对社会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的程度大,所以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突发事件是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发者",因此在现代媒体环境下研究从政府和媒体的角度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突发事件传播中舆论引导的困境与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风险社会理论,当代中国已进入风险社会。这种形势要求政府改变治理模式,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构建预见性政府,以实现善政和善治。为此,政府需要调整社会发展政策的策略和重点,多方面开展风险教育,建立各种有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大阪,洛杉矶3城市的市民就香烟和毒品的风险认知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中日美3国大约4/5的人对吸烟持负面性风险认知和评价,在3国中,美国人对吸烟的风险认知和危害性估计最高,中国居中,日本最低;(2)总体而言,中日美3国约9成以上的人对毒品持负面性风险认识和评价,在3国中,日本人对毒品的风险认知不安感最高,比较而言,美国人对毒品却表现出相对宽容的态度;(3)在3国中,日本人对香烟的社会容纳最高, 而对毒品的容纳度最低;美国人对毒品的社会容纳度远高于中国和日本;中国对香烟和毒品的社会容纳度都相对较低,这将有利于禁烟和禁毒。  相似文献   

13.
张林贺 《创新科技》2014,(23):32-33
重大突发事件因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以及严重的社会影响,而被赋予了极高的新闻价值。新的时期,中国主流媒体需要不断更新报道理念,充分分析受众心理,研判重大突发事件发展脉络,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报道策略,才能不断健全重大突发事件传播机制,改善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的报道方法,从而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复杂性,引入多属性决策的相关理论,在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的基础上,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对城市基础设施事故风险进行评价,找出城市基础设施事故灾害的关键风险因子,以期为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本文以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城市供水系统突发事件为例,建立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风险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供水突发事件风险最大的是供水管网存在的风险,其次是输水系统存在的风险;而引起供水突发事件风险最大的因子是水质污染风险,潜在风险最小的因子是水源供应不足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浅议技术创新风险的社会分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风险的社会分摊进行了思考。简述了技术创新风险的定义及其构成类别,指出了技术创新风险社会分摊的含义和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技术创新风险社会分摊的一些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6.
日益显露出的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科技风险问题,使得公众对科学技术原有的信任正在逐渐丧失,科技风险的治理也成为现代社会特别是科技政策学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那么,现代社会科技风险的产生根源是什么?对它的治理应当采取何种模式以及应当遵循怎样的基本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西方学者在反思现代化过程中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本文以风险社会为视角,探讨了政府在公共安全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我国现阶段公共安全形式,提出政府在公共安全方面应该做到重塑政府公共安全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国家制度、实现风险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公民社会的培育、对全球化风险与民族福利国家危机管理模式的借鉴,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和化解风险,实现政府管理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转型时期的深入,社会风险相伴而生,努力化解转型时期社会风险的关键是建构一套系统的利益表达机制。当前中国利益表达机制建设存在着政府引导利益表达主体表达意识的工作欠缺、社会组织在利益表达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民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民众利益表达机会不平等以及民众利益表达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缺陷。依法解决这些问题,建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中国转型时期化解社会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凸现,恐怖主义势力抬头,民族宗教矛盾和地区冲突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和重大疫情时有发生。日益突显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给乡(镇、街道)政府一中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提出了新的任务,对乡(镇、街道)政府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规范对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管理,提高乡(镇、街道)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凸显信用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生 《世界知识》2008,(14):12-12
德网社会学家乌尔里西·贝克就风险和全球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认为这些风险促进了全球风险社会的形成。风险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于,其风险不受空间、时间和社会的限制。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影响很好地诠释了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银行由于亏损而收紧银根、严格控制信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