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U型换向球阀阀腔内液流的流动情况,对其阀腔进行了合理的简化,提出了计算U型换向球阀阀芯轴向瞬态液动和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 上推倒出U型球阀稳定性方程式。利用Routh-Horwitz稳定性判据,推导出U型换向球阀稳定性条件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得出在忽略粘性阻力, 弹簧刚度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球阀的流量增益,减压力系数,可增强球阀稳定性的结论,对球阀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U型换向球阀阀腔内液流的流动情况,对其阀腔进行了合理的简化,提出了计算U型换向球阀阀芯轴向瞬态液动力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倒出了U型球阀稳定性方程式.利用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推导出U型换向球阀稳定性条件的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得出在忽略粘性阻力,弹簧刚度一定的情况下,提高球阀的流量增益,减小压力系数,可增强球阀稳定性的结论,对球阀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延迟焦化主分馏塔工艺模拟与扩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流程模拟软件SimSci/PROⅡ探讨了延迟焦化分馏单元的模拟策略.根据延迟焦化分馏单元无法确定反应油气进料组成和塔底存在非平衡级的特点,采用塔出料反推进料油气组成和塔底换热段与精馏段分段处理的办法,选择Grayson-Streed物性选择集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标定数据基本一致.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发现分馏塔操作中存在气液流量在各塔板明显波动的问题,同时进行了主分馏塔的水力学核算,绘出了塔板的负荷性能图,发现大部分塔板存在漏液问题,堵住一定数目阀孔能解决漏液.最后根据工厂的生产要求,对装置扩能22%后的主分馏塔进行了模拟和水力学核算.结果表明,对分馏塔进行局部脱瓶颈改造能满足扩能后生产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兰州焦化塔底阀运行方法及使用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结 《甘肃科技》2010,26(19):30-32,104
扼要介绍了目前焦化塔底阀的结构特点,其中就焦化塔底阀在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作了重点分析总结,从兰州焦化120万t/a塔底阀的研制、结构、试验、石油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焦化阀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以便对焦化阀机构等处的改造提供线索,对焦化阀的发展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5.
先导阀节流孔位置精度,阀口圆度误差及导阀出流口位置影响并决定着先导阀流场特性,而先导阀流场是先导阀能否稳定的关键.分析了影响先导阀流场的主要因素,定性描述了流场对先导阀工作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阀腔内流场的数学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先导阀腔内流场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先导阀芯表面漩涡分布和切应力的分布图.通过改变先导阀出流口位置和阀腔节流孔位置偏差,得到先导阀表面应力分布,从而揭示了流场是先导阀稳定工作的关键,为改善先导阀稳定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泵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的一种提升液体的机械,过去为了使离心水泵存水启动,在吸水管末端要装置单向式吸水底阀,但在使用中存在阻力大,阀瓣易磨损,常漏水失灵,因此检修频繁,达不到存水启动的目的。大中型水泵、污水泵或其他供排水要求安全运转较高的水泵,虽然也取消吸水底阀,  相似文献   

7.
以细长压杆失稳的欧拉定律作为核心工作原理的爆破针型泄压阀,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安全阀和爆破片的新型泄压装置,在中国石化行业的应用尚在起步阶段。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开展了针对爆破针型泄压阀的数值模拟分析,考察不同进口压力下爆破针型泄压阀的泄放过程,获得了阀腔内部流场的漩涡形态、压力场以及速度场分布图,计算了不同进口压力下阀门的泄放量,对阀瓣在介质流场作用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阀盖在阀瓣冲击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为不同类型爆破针阀的结构优化、不同工况下的选型和应用,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响应时间先导型溢流阀的作用原理如图1。K_1为主阀A刚能开启时的弹簧压力,K_2为先导阀B刚能开启而使阀腔2与回油孔道沟通时的弹簧压力。若稳态时的系统压力为P_N(即溢流阀的调定压力),则当溢流阀关闭时阀腔1、2的压力均为P_N。如在某一瞬时由于荷载变化而使系统压力增至P,即P>P_N时,则阀腔1的压力变为P;同时因油流通过主阀芯上节流孔的效应,所以阀腔2的压力变为P_2。  相似文献   

9.
研制出了一种泵底阀用节能滤网组件,并对其节能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泵底阀可在现有各类有底阀泵上配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6个方面对传统泵阀箱所具有的主要缺陷进行了详细总结分析;然后便是重点论述了新设计的L型高压阀箱的结构以及特点,让读者对新设计的L型高压阀箱有个准确的认识。并且通过大量实践证明,L型高压阀箱生产效率高,互换性强,在使用更换阀和缸套等易损件时特别方便,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具有内部机械反馈的比例阀结构复杂、可靠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流量-位移反馈机制的三位四通比例流量阀原理与模型。给比例电磁铁施加电信号使先导阀芯产生运动,进而改变先导流量,使主阀芯两端压力失衡,主阀芯在压差作用下产生位移,而主阀位移又使主阀两端压力重新平衡,形成流量-位移反馈机制;以三位四通阀作为主阀使比例流量阀可以控制负载运动速度与方向;基于流量-位移反馈机制建立了三位四通比例流量阀的状态空间模型,推导出主阀芯位移与先导阀芯位移的近似函数关系。通过分析比例流量阀模型控制腔压力调节的范围,发现控制腔压力的下限值由零位时可变液阻等效面积与固定液阻直径决定,当阀芯离开零位时控制腔压力升高,其上限值为油源压力值。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对所提出的三位四通比例流量阀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比例流量阀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主阀芯位移与先导阀芯位移在零位附近为线性关系,且主阀阀芯位移在最大行程内没有死区;当控制腔压力为油源压力的0.3倍时,主阀阀芯位移在阶跃信号下响应时间为0.01 s,在同等条件下与传统比例阀相比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回油路串接调速阀的调速阀出口节流调速系统,以负载作为输入,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压力作为输出,分别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系统可简化为稳定的二阶系统,得到了液压缸两腔压力超调量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液压缸两腔压力变化,对理论推导和分析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王国志  李光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0):2682-2685,2699
先导式溢流阀振动的主要来源为先导阀的振动。针对先导阀在工程中出现的振动问题进行研究。建立先导阀芯振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相关参数对先导阀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连接主阀上腔和先导阀前端孔道的长度、减小孔道直径、减少油液的含气量和减少油液工作温度等有助于减少先导阀的振动,提高溢流阀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张会萍 《科技资讯》2012,(19):102-103,105
随着泥浆固控系统的飞跃发展,固控系统多功能部件的开发达到了空前提高,应用于罐底管线控制的特殊阀——罐底阀也应运而生,由于前期开发研制阶段的匆忙,旋升式罐底阀还存在着诸如制造安装困难、成本过高等缺点。为提高产品综合质量及效益,该功能部件的革新改制势在必行。为此,从现场操作及使用的角度着手,改进设计出一种杠杆式罐底阀,它具有结构简单、快捷方便、省时省力、可靠性较好、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尤其是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在固控系统的制造中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黄超 《科技信息》2012,(23):392-392,409
针对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一井102上山底鼓严重,频繁返修的现状,通过对锚注支护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了采用以锚注支护为核心的联合支护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底鼓控制效果,该技术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旋转式底阀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我厂广大革命职工在厂革委会的领导下,敢于打破洋框框,走前人未走过的道路,通过二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试制成功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旋转式底阀。底阀——这是机电排灌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心泵或混流泵没有底阀的配  相似文献   

17.
以用于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的超高压往复泵为研究对象,为探索提高泵工作性能及可靠性的解决思路,开展了泵工作腔内压力变化规律及基本特征的分析研究。根据力学基础理论,定性地分析了泵阀开启、关闭时刻点的工作腔内压力变化。搭建了全尺寸超高压往复泵工作腔压力测试台架,获得了4种柱塞冲次和5种排出管汇压力下的泵腔压力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排液冲程中柱塞冲次和排出管汇压力对工作腔压力降低的滞后时间具有显著影响,工作腔压力在临近峰值的高压区间内会产生“M”型压力冲击特征,对此特征的分析将为进一步分析阀箱内壁疲劳失效原因、优化泵阀运动机理提供解决思路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石油集输管网中氮气式水击泄压阀快开慢关、小开度下大泄放量的要求,对氮气式水击泄压阀的工作原理及初启阶段动态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及仿真研究.通过对氮气式水击泄压阀开启过程的分析,建立阀芯动力学方程及阀芯腔室近似氮气弹簧刚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 CFX软件进行了泄压阀初启阶段动态仿真模拟,研究了在泄压阀初启阶段阀芯密封面处介质流速及湍动能的变化过程,并分析了不同超压比和阀芯腔室氮气压力对泄压阀初启阶段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液压锥阀阀口冲蚀磨损问题,运用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DPM)进行了锥阀阀口流域固-液两相流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阀口主流束冲蚀与阀腔漩涡离心颗粒磨蚀联合作用下,阀口处阀芯壁面出现大面积冲蚀磨损,阀座拐角工作面冲蚀磨损率最大;随着压差和介质黏度的增大,阀座壁面的冲蚀磨损加剧;圆弧形阀座工作面具有"圆角效应",能够光顺阀口主流束颗粒轨迹,迫使阀腔漩涡区域后移并远离工作区,其工作面基本无冲蚀.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水下装置对高压、大流量压缩空气的控制要求,对其关键元件高压大流量气动电磁换向阀的原理和动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提出采用先导式结构,以气动力作为高压大流量截止式主阀阀芯驱动力.通过对主阀启闭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气体动力学,建立了基于高压气动电磁换向阀启闭动态过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在启闭过程中气控腔的压力变化过程,并探讨了气控腔作用面积、主阀复位弹簧刚度对主阀动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