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吉安县腮腺炎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1~12月份共发生腮腺炎病人182例,发病率为41.44/10万;流行高峰在1~5月份,发病153例,占发病总数的84.07%;发病年龄以5~9岁为多,共114例,占62.64%;腮腺炎病例数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3.01%,是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数的36.4倍.结论免疫空白、易感人群积聚是造成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因素.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广泛开展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是控制腮腺炎流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吉安县腮腺炎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年1~12月份共发生腮腺炎病人182例,发病率为41.44/10万;流行高峰在1~5月份,发病153例,占发病总数的84.07%;发病年龄以5~9岁为多,共114例,占62.64%;腮腺炎病例数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3.01%,是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数的36.4倍.结论免疫空白、易感人群积聚是造成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因素.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广泛开展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是控制腮腺炎流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吉安县腮腺炎流行特点和流行因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采用描述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1~12月份共发生腮腺炎病人182例,发病率为41.44/10万;流行高峰在1~5月份,发病153例,占发病总数的84.07%;发病年龄以5~9岁为多,共114例,占62.64%;腮腺炎病例数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3.01%,是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数的36.4倍。结论免疫空白、易感人群积聚是造成腮腺炎流行的主要因素。加强腮腺炎的监测,广泛开展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是控制腮腺炎流行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病人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11年4月7日~5月16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6∶1;最小7岁,最大13岁,8~10岁病例占69.23%;病例分布在紧密相连的三个自然村;病人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苗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发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玉溪市红塔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分布特征和流行特点,认识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红塔区2009~2011年报告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5659例,年均发病率为383.23/10万,每年4~7月为发病高峰期,乡村儿童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发病人群集中在散居儿童和4岁以下年龄组儿童,男、女发病数比例为1.32:1,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红塔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呈高发、散发态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诊断、治疗和防治.  相似文献   

6.
王卫民 《科技资讯》2009,(25):227-227
目的了解2008年3月12日至6月20日,南屯矿区学校风疹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南屯矿区传染病报告疫情数据库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8年3月12日至6月20日,南屯矿区学校共报告发病52例,罹患率21.94%;风疹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即以6~14岁年龄组为主,其中9~11岁占发并总数的77.64%。风疹疫苗吴有良好的免疫源性;对易感人群实施免疫接种可有效地提高特定人群风疹抗体水平控制和减少风疹的发生、流行及危害。结论在学校推行大面积风疹疫苗预防接种对保护易感人群减少风疹的发生、流行及危害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汪佐铭  赵春桃  马玉安 《甘肃科技》2009,25(16):127-128
了解甘南州麻疹流行特征,有效控制麻疹发病;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甘南州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2008年麻疹监测病例数为334例,发病率为49.93/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分布,3、4、5、6月占82.33%,(275/334);发病最小年龄为4月龄、最大为60岁,15岁以下儿童占75.44%(252例);未免疫或免疫史不详占56.58%(189例);发病7d内报告率97.30%(325例),报告后48h调查率86.52%(289例),病例标本采集率85.32%(285例),标本及时送达率85.02%(284例),送达标本合格率82.03%(274例);2008年甘南州麻疹发病与往年相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应认真落实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珍 《甘肃科技》2012,28(7):151-152
对168例儿童手足口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兰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诊治的168例儿童手足口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在168例确诊病例中,托幼儿童94例(55.95%);发病年龄多集中于5岁及以下儿童,占全部病例的84.52%;5月份病例明显增加,7月份达到一个高峰,之后病例数明显下降;住院治疗12例,无重症病例与死亡病例发生.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宾川县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手足口病疫情分布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宾川县手足口病个案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61例,其中男501例、女360例,男女比例为1.39∶1.00。0-4岁幼儿报告738例,占病例总数的85.71%。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681例(占79.09%),其次为幼托儿童148例(占17.19%)。2011年采集临床诊断病例粪便标本13份,检出肠道病毒EV71阳性3份,CoxA16阳性2份。结论:宾川县手足口病以0-4岁幼儿发病为主,2岁组发病最高,达304例,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是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在黑龙江省流行已几十年,呈散发水平,海林市柴河镇散发病例不断,每年大约发病在3~6人,2005年病例骤然上升,发生病例34例。为深入研究海林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规律,掌握流行动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上述34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吉林地区淋病流行现状及趋势,以便控制淋病的进一步蔓延。现将吉林地区1993~1997年淋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吉林地区九个县(市)区卫生防疫站传染病疫情卡片统计汇总,人口数由统计局提供。2结果与分析2.1发病概况1993~1997年累计报告淋病2068例,累计发病率为48.05/10万,占性病总数的81.23%,居性传播疾病的首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39%(见表1)。2.2人群分布年龄分布:年龄段20~29岁,占43.23%;30~39岁,占39.41%(见表2)。性别分布:男性1243例,占60.11%;女性825例,占39.89%,…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1990-1998年该院收治457例肾综合征症出血热病例中64例少尿期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患者治疗的临床分析报告。文章指出:肾综合症出血热少尿期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出血热病量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当前医学很难解决的难题。本报告在及时综合治疗同时采用血液透析法治愈率达93.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05年-2009年祥云县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5年-2009年祥云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23种6 50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6.41/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1.18/10万.发病分类构成显示,呼吸道传染病占41.01%,其中肺结核占该类报告病例数的96.03%,发病呈逐年下降;肠道传染病占33.51%,其中91.22%为痢疾,且发病有逐年减少趋势,伤寒+副伤寒也逐年减少;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20.01%,其中77.58%为乙肝,且发病呈逐年下降;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5.47%,其中76.34%为疟疾,发病逐年减少.结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对及时发现暴发性或聚集性疫情,及时采取应急防治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摸清2004年疫情,指导全省性病防治.方法: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4年湖北省77个地(市)县累计报告性病病例22 921例,较2003年(23 869例)下降了3.97%,自1999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2004年全省性病总报告年发病率为38.867/105.其中男性病例13 829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60.33%,女性病例9 092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9.67%,男女病例数之比为1.52:1.20岁左右组占33.91%.30岁左右组占37.33%,40岁左右组占1 7.04%.0岁左右和1岁左右2个年龄组占0.87%.讨论:2004年湖北省性病疫情与2003年相比虽有所下降,但艾滋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患者主要集中在20岁左右组和30岁左右组2个年龄组.儿童患者的数量有明显的升高.性病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青壮年和婴幼儿人群.  相似文献   

15.
分析甘肃省甘肃省文县2007-2016年近十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文县2007-2016年报告的27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艾滋病的人群分布、 地区分布和时间分布等特征.27例HIV/AIDS中,男性21例,女性6例,所占比例分别为77.78%和22.22%;患者平均年龄为35.14+4.52岁,其中又以20~39岁青壮年多见,共21例,所占比例为77.78%;未婚和离异丧偶共计19例,所占比例70.37%;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1例,所占比例77.78%;2007-2010年未发现新病例,2013年-2016年共报告新发病例24例,占10年总患病人数的88.89%;城镇户口者4例,农村户口者23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4.81%和85.19%;传播途径主要中,性接触传播者24例,所占比例为88.88%.甘肃省文县艾滋病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以职业不固定的农村流动人员为主,表现为患者年轻化、未婚青年、文化程度较低、异性性行为、性传播途径为主要特征,故应加强艾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兰州市永登县大同一中一起甲3型流行性感冒流行的基本情况,探讨流行因素以及防制措施;方法 对2004年2月22日—27日该一中所有发病人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情况及防制措施等相关资料;结果 大同一中所在的790名学生中共发病36例,罹患率为4.56%,发病班级以初(一)四班最多,为31例,占发病总数的86.11%;发病时间为2月22日,26日达到最高峰,28日以后再未新发病例;发病学生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主要分布在14~16岁之问;临床表现以发热、咽痛、咳嗽为主,全身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阳性率为64.52%,病毒分型为甲3型;采取了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后该中学所及周围人群再无新发病例发生;结论 根据流感的流行因素、流行规律以及临床特点,及时排除SARS和人间禽流感等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干扰,采用综合防制措施,防止流感在学校等聚集性场所中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兰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兰州市2016年法定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兰州市2016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20种14 842例,报告发病率401.60/10万,死亡12人,报告死亡率0.32/10万,病死率为0.08%.发病以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和痢疾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7.85%;死亡病例为艾滋病(11人)和肺结核(1人);传染病类型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占48.01%.结论:2016年兰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仍应引起重视,今后应继续落实好免疫规划工作,加大传染病防治力度,并随着传染病构成的不同随时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一类以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等多种症状为表现的急性传染病.该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文章就该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在社会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流行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6月到某医院传染科确诊住院448例病人群体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性别分布:男性患者为72.10%,女性患者为27.90%,其比例是3:1;年龄分布:30-39岁年龄段的患者占31.03%,其次20-29岁的占23.88%,其他年龄段的占45.09%;职业分布:农民占42.63%、工人占18.30%、学生占9.60%、无业者占7.59%、个体户占6.70%、干部占6.03%、流动性职业者占3.79%、学龄前儿童占1.12%;民族分布:汉族占63.84%、白族占26.79%,其他族别的占9.37%。结论:男性的发生频率高于女性,其比例是3:1;不同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以成年组最高;不同职业其发生频率不同,以农民最高;不同民族的发生频率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白银市2006—2011年性病报告病例数的流行趋势分析。为制定白银市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白银市2006—2011年三县两区性病疫情报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6-2011年白银市报告性病病例3293例,年均发病率为30.86/10万;病种以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44.28%)和梅毒(25.45%)为主;梅毒和艾滋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病例数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80:1;性病高发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0-49岁(占85.15%);文化程度以中学为主(73.37%);职业构成以工人和无(待)业者居多(52.90%);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53.58%)。结论:2006-2011年白银市性病疫情虽然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是今后性病防治工作仍须高度重视,尤其是梅毒和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