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e Jongh 和 Wynberg 第一个报导了利用1,3-环己二酮与交叉共轭α,β-不饱和酮进行双 Michael 缩合的一锅反应,合成了螺环化合物.但这个螺环作用因产率低而受到限制,例如环己酮和环戊酮产率分别为5.3%和0%. 本文利用丙二酸亚异丙酯(Ⅱ)在相转移催化剂 TBAB、无水 K_2CO_3和 DMF 存在下,于室温实现了与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Ⅰ)之间的固—液相转移催化的双 Michael 缩合一锅反应,合成了7个3,3-二甲基-7,11-二芳基螺〔5-5〕-2,4-二氧杂十一烷-1,5,9,-三酮(Ⅲ),均为文献上没有报导过的新化  相似文献   

2.
2-甲基-1,3环-己二酮是合成甾体和萜类等多环化合物的起始原料,笔者以丙酮、甲醛和盐酸二乙胺为原料制备成曼尼赫碱Ⅰ,它的甲基碘化物与丙二酸二乙酯缩合得化合物Ⅱ,经脱羧得化合物Ⅲ,Ⅲ合环后再甲基化得到预期产物2-甲基-1,3-环己二酮(Ⅳ)。这条合成路线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合成步骤较少等特点。合成路线用反应式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3.
应用固相合成方法合成了氯甲基聚苯乙烯(氯球)担载的1-6代聚酰胺-胺(PAMAM)树状分子镍配合物,将此类配合物用用作在无溶剂情况下分子氧氧化环己烯的催化剂,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对环己烯的氧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反应以2-环己烯醇、2-环己烯酮、和7-杂氧二环[4,1,0]环庚烷-2-酮(3)为主要产物.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且可回收和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六水合三氧化铁催化下,环己酮和2,2-二羟甲基丙酸(DMPA)的缩合反应.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酮与醇的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六水合三氧化铁对环己酮2,2-二羟甲基丙酸的缩合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性能.最佳反应条件为:以环己烷为带水剂时,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DMPA)质量的0.9%,环己酮与DMPA物质的量比为1.6:1,反应时间为9h,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环己酮2,2-二羟甲基丙酸缩酮的产率可达到94.4%.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TiO2-Ce(IV),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SO42-/TiO2-Ce(IV)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SO42-/TiO2-Ce(IV)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酮)∶n(醇)=1∶1 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5%,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h的优化条件下,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5.7%.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负载型催化剂H3PW12O40/C催化合成丁酮乙二醇缩酮的催化行为.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丁酮和乙二醇的缩合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经纯化后,丁酮乙二醇缩酮的最终收率可达67.3%,优于纯H3PW12O4。作催化剂时的收率.  相似文献   

7.
我们根据文献制备了P-2.00-Ni催化剂,对一系列α,β-不饱和醛、酮、酯等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发现该催化剂对共轭碳碳双键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一般在90%以上。在这一工作的基础上,再利用饱和酮通过格氏反应,可合成七个新的叔醇化合物。 1 α,β-不饱和酮的合成 合成的α,β-不饱和酮有2-甲基丙烯基,苯乙烯基乙基酮,2-亚环戊基环戊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TiO2-WO3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了SO4^2-/TiO2-WO33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问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SO4^2-/TiO2-WO3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酮):n(醇)=1:2.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25%,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h的优化条件下,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5.8%。  相似文献   

9.
反-4-(4'-甲基苯基)环己基甲醇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3,3-二甲基1,5-二氧杂螺[5,5]十一烷-9-酮和对溴甲苯为起始原料,经格氏反应、醇脱水、催化加氢、Wittig反应、水解、转型和硼氢化钾还原共7步反应合成了反-4-(4'-甲基苯基)环己基甲醇,总收率达43.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MS确认,该化合物可以作为制备双烯类多环体系液晶的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10.
杀菌剂苯醚甲环唑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杀菌剂苯醚甲环唑的制备.以2,4-二氯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醚化、溴化、缩酮化、亲核取代4步反应制得苯醚甲环唑.醚化反应采用一步法,酚的成盐与醚化反应同时进行,收率可达93.6%.在醚化产物(Ⅲ)的甲基上进行溴化反应得到溴化产物(Ⅳ),产率89.1%.化合物(Ⅳ)与1,2-丙二醇反应得到缩酮产物(Ⅴ),产率89.6%.化合物(Ⅴ)与1H-1,2,4-三氮唑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Ⅵ),产率69.0%.对各步反应的工艺进行了改进,总收率高达51.6%.  相似文献   

11.
2,3,5-三甲基氢醌连续合成工艺中失活催化剂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3,5-三甲基氢醌(TMHQ)连续合成工艺中失活催化剂活性组分、硫含量、比表面积及孔容的变化、催化剂表面形貌等进行分析以及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处理,研究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在运转前后活性组分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容变化不大,不足以引起催化剂活性大幅度地下降;催化剂中的硫含量随催化剂运转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对于贵金属催化剂属无毒物;运转后催化剂的沉积物只是疏松地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对其比表面积和孔客的影响不大.催化剂失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催化剂表面沉积了TMHQ和少量的2,3,5-三甲基苯醌.  相似文献   

12.
以孤岛减压渣油为原料 ,采用高压釜加氢方式考察了以钴、钼、镍、铁和稀土金属为活性组分的 2 1种催化剂对渣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钴、钼、镍系列催化剂中 ,钼系催化剂的效果较好。其中 ,钼酸铵系列最佳 ;钴系与镍系催化剂的效果相当 ;铁系催化剂中的硝酸铁具有较高的活性和抑制甲苯不溶物生成的能力 ;稀土系列催化剂的活性远高于钴、钼、镍、铁系列催化剂 ,其产物中减压馏分油的收率较高 ,而且这种催化剂抑制甲苯不溶物生成的潜力较大 ,可以在更苛刻的反应条件下与减压渣油反应。首次采用相对效率因子 fr 来评价悬浮床加氢裂化催化剂的活性 ,与分极指数RN相比 ,fr 更能有效地衡量催化剂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用IR和TPD方法,研究了长链烯烃与芳烃的烷基化反应的Y型沸石催化剂的酸性对反应的作用。研究表明具有中等强度以上的酸性中心都对反应有贡献。长链烯烃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比苯要强得多。长链烯烃在催化剂上除了吸附活化与苯反应之外,还有生焦的倾向。催化剂上的焦碳积累引起微孔堵塞,反应活性下降,可以从孔分布变化和扩散性能下降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4.
用分形几何描述催化剂的表面形貌,用盒子维模型测定了不同制备方法和载体所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分形维数D被看作是催化剂形貌的表征参数。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形态具有自相似性,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介于2.57至2.67之间,尖晶石载体对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影响最大,制备方法也影响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相同组成的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增大,催化剂的CO转化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开发液化石油气水蒸气重整催化剂为目的,利用沉淀法制备Si-Al系载体,并用浸渍法制备NiO/Si-Al催化剂.以正丁烷为模型化合物,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查了催化剂组成及制备方法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XRD、TG-DTG、TEM、X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硅铝沉淀次序制备的催化剂优于铝硅沉淀次序;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其活性有很大影响,773K焙烧时的催化剂活性要高于973K高温焙烧时的催化剂活性;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有催化剂积碳(片状积碳和须碳)和表面烧结而导致活性组分分散度下降.NiO/Si-Al催化剂适宜的催化剂床层温度为1023~1073K,并在水碳比为2.0的反应条件下仍保持较好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苯乙烯环氧化合成氧化苯乙烯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金属配合物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杂原子取代分子筛催化剂,并对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认为负载型金属Schiff碱配合物,尤其是Salen型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具有活性较高、与产物易分离和重复使用性能优良等特点,更符合绿色化工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今后制备氧化苯乙烯催化剂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制备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CC等装置所产少量丁二烯对 C4馏分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有很大妨碍 ,采用选择加氢除去丁二烯是经济可行的办法 ,因此 ,对催化剂的研究具有实用性和必要性 .文中简要介绍了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历史和现状 ,分析了丁二烯催化加氢的反应机理 ,研究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催化剂载体、活性前身物、制备方法、制备条件和后加工过程对催化剂物性和催化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指出 Pd基双金属催化剂是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18.
催化剂的研究对于降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成本,促进其商业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介绍了阴极催化剂的发展情况,并将其分为铂系和非铂系催化剂两大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选用了 4种不同类型分子筛和基质的新鲜催化剂 ,在水气氛下进行高温老化 ,并对老化后的催化剂进行了性质表征。结果表明 ,催化剂Reduxion 6 0、RHZ 2 0 0和RHZ 30 0在老化后仍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合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 ,并具有好的产物分布和产物选择性。在重油微反装置上对胜华催化原料与 5种催化剂进行了最佳配伍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原料与催化剂之间存在配伍关系 ,对于孤岛和草桥蜡油选用Reduxion 6 0催化剂可以获得较高的轻油收率和总液收率 ;对于奥里蜡油 ,选用RHZ 2 0 0和RHZ 30 0催化剂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产物分布、高的轻油收率和较低的焦炭产率。  相似文献   

20.
The catalytic removal of NOx under lean condition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s in catalysis research. The activities of metal oxides, zeolite-based catalysts and noble metal catalysts together with the factors are influencing the selective reduction of NOx with hydrocarbons are review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for the three types ofcatalysts are briefly discussed. Recent progress in combined catalyst and NOx storage reduction catalysts is also introduced. Finally,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foreca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