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原春季沙尘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尘天气标准,对太原地区1961-2002年春季沙尘天气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该地区春季沙尘的启动风速、沙源地、影响系统等研究结论,并对其年代际变化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42年来太原春季沙尘天气以浮尘、扬沙为主,且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是引起沙尘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植树种草是防治沙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19年(2000~2018)MODIS L1B数据对黄土高原102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遥感监测与分析,以探究黄土高原沙尘天气发生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沙尘天气呈减少趋势,沙尘频发季节为春季。黄土高原沙尘源地主要分布在其西北部,位于沙地和沙漠区、农灌区与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原沟壑区等生态脆弱的原生沙尘暴带。黄土高原典型的沙尘源为活动沙丘及丘间沙地、干涸湖泊河道和农田等,表明沙尘天气频发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沙尘天气的遥感监测捕捉了黄土高原沙尘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高效地识别了沙尘源地和尘源类型,对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和环境修复与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塔里木盆地周边28个气象站1961—2003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 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在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影响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气温 、地温日较差、气压、平均风速、降水量5个气候因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沙尘 指数。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春季是高发期,沙尘日数 与气候因子季节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沙尘日数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具有6~9 a的 振荡周期。3—9月盆地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是平均风速、降水量和地温日较差。春 季降水量占主导地位,6—9月平均风速占主导地位。选取各月对沙尘天气影响有意义的气候 因子建立了沙尘指数,它在时间序列上对沙尘天气有很好的反映,可用来做沙尘天气出现日 数的气候预测。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乌拉特中旗地区1991年1月至2007年8月的沙地扬沙,沙尘暴天气的气候特征,概括了沙尘天气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的基本情况,以及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了沙尘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2009年4月16-18日影响吐鲁番盆地的大风沙尘天气进行了分析,指出地面冷锋的东移南下为吐鲁番盆地的强大风和浓沙尘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沙尘天气的产生除了有强劲的大风提供动力条件,还有热力不稳定条件外,前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塔中石油基地沙尘天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中石油基地1997-2005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塔中沙尘天气多出现在春、夏两个季节。塔中沙尘天气近9a总的趋势是整体平稳,变化幅度不大,沙尘暴的日数减少,浮尘和扬沙日数有所增加。沙尘天气与气温、降水、蒸发量、季风等气象要索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2002-2016年兰州市PM10、SO_2及NO_2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空气质量指数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兰州市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沙尘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空气重污染天数减少,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首要污染物仍以PM10为主,其污染天数占总污染天数的89%.较重的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11-4月,尤其春季的沙尘天气对空气污染有重要影响.兰州市每3~4 a会出现一个沙尘天气多发年, 3类沙尘天气以浮尘为主;沙尘天气的月、季分布特征明显, 90%以上的沙尘天气出现在春季.沙尘天气的PM10年均质量浓度最高,为非沙尘天气的1.2~5.4倍,平均为2.6倍;沙尘天气的PM2.5年均质量浓度比非沙尘天气高2.4倍, SO_2和NO_2的年均质量浓度差别不大.沙尘天气对兰州市PM10月均质量浓度贡献率较大的月份为3、4月,对PM2.5月均质量浓度贡献率较大的月份则持续至5月. 14 a间3类沙尘天气对PM10日均质量浓度的平均贡献率均为正值,对SO_2和NO_2,除沙尘暴对SO_2的贡献率为正值外,其余均为负值, 2013-2016年浮尘对PM2.5日均质量浓度的平均贡献率为110%,扬沙对PM2.5的平均贡献率为-30%.不同强度的沙尘天气对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体现在细颗粒物和粗颗粒物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达日县1956年—2004年间沙尘天气的气象实测资料。对达日地区沙尘天气的变化进行分析,力求找出其变化规律、形成原因及对本地区的影响,为达日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顺利进行及发展地区经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常毅 《甘肃科技》2016,(2):22-23
沙尘天气是大风与沙尘相结合产生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是一种突发性的高强度自然灾害。为了客观评估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着重介绍了沙尘天气发生和持续时间的判定方法,初步测算出沙尘天气对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的贡献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沙尘天气微气象和沙尘演变规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沙尘暴实验探测资料,给出2004年春季多次沙尘天气过程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湍流通量及沙尘浓度的极值对比,重点分析了3月27-28日强沙尘暴过境时近地面微气象学要素和辐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沙尘天气过程中,白天近地层温差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夜间逆温强度减弱;净辐射与感热通量较晴空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沙尘天气过境时,动量通量显著增加,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配合,有利于加强沙尘源区的局地起沙和沙尘的垂直输送过程。3月27-28日强沙尘暴过境时,伴随地面水平风向的转变,沙尘浓度迅速增加,风速及其垂直梯度增大;在沙尘暴增强阶段,近地层降温达7℃,比湿出现极大值,净辐射和感热通量降为负值。当沙尘浓度达到最大值后,净辐射上升至零,反映了夜间沙尘气溶胶对低层大气和地表的保温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塔中1997~2005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分析,表明:①塔中沙尘天气多出现在春(3~5月)、夏(6~8月)两个季节。秋(9~11月)、冬(12~2月)较少。②塔中沙尘天气近9a总的趋势是:整体平稳,变化幅度不大,沙尘暴的日数减少,浮尘和扬沙日数有所增加。③沙尘天气与气温、降水、蒸发量、风等气象要素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沙尘天气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沙尘天气的类型,研究了沙尘天气的特点以及沙尘天气的危害,对沙尘天气的预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提出了沙尘暴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沙尘条件下输电线路容易发生闪络和跳闸事故.为了研究不同沙尘环境参数对输电线路外绝缘性能的影响,设计了能够调节沙尘天气强度、风沙流风速、沙尘含盐比、粒径和沙尘荷电量的沙尘环境模拟系统,利用额定电压为2400 kV的冲击电压发生器产生标准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在青海塔拉地区(海拔3000 m)对1、2、3 m间隙距离的棒-棒、棒-板长空气间隙进行正极性放电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风和沙尘混合作用下,间隙的50%操作冲击放电电压随着风速的增大而降低,且下降幅度随着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沙尘环境对间隙的操作冲击放电特性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21年3月中下旬,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发生大范围沙尘暴天气,也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 本次沙尘天气具有风力大、沙尘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目前北京沙尘暴黄色预警和大风蓝色预警双预警生效中.此外,北京市气象局于3月27日11时30分启动气象灾害(沙尘)Ⅳ级应急响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沙尘过程对太原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在线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结合后向气团轨迹数据,对沙尘和非沙尘天气细颗粒物(PM_(2.5))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质谱信号强度比较,沙尘天气期间细颗粒物中的~(23 )Na~+、~(24 )Mg~+、~(76)SiO~-等地壳元素质谱信号强度较非沙尘天气明显,非沙尘天气的元素碳(~(12 )C~+、~(36 )C_3~+)、金属离子(~(39 )K~+、~(206,207,208)Pb~+)及~(18 )NH_4~+、~(62 )NO_3~-、~(97 )HSO_4~-等二次离子的信号强度明显大于沙尘天气。(2)从细颗粒物类型比较,沙尘天气矿物质颗粒占比高于非沙尘天气5.4%,有机碳类物质包括有机碳(OC)、左旋葡聚糖(LEV)以及高分子有机物(HOC)和混合碳(ECOC)等占比也均高于非沙尘天气;而非沙尘天气的元素碳、重金属和富钾颗粒分别高出沙尘天气9.3%、1.8%和3.9%。(3)从细颗粒物来源比较,监测期间PM_(2.5)主要受机动车尾气、燃煤、工业工艺和扬尘源的影响。沙尘天气下,燃煤源对细颗粒物的贡献比例(27.4%)明显高于非沙尘天气(13.7%),扬尘源贡献比例(20.5%)也高于非沙尘天气(12.3%)。结合后向气团轨迹数据分析,沙尘气溶胶主要来自中国西北地区。(4)从扬尘源中各类颗粒物类别比较,沙尘天气时段,Dust-Al、Dust-Mg、Dust-Si三类颗粒占比明显高于非沙尘天气时段,其中Dust-Si颗粒占比增加最大,而Dust-Ca、Dust-Fe-Mn和Other三类颗粒占比低于非沙尘天气时段,Dust-Fe-Mn颗粒在沙尘天气中比例下降最大,为16.8%。  相似文献   

16.
利用运城市13个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对1961—2001年运城的沙尘天气气候特征和沙尘天气的主要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城的沙尘天气中,浮尘最多,占66%;扬沙次之,占32%;沙尘暴最少,占2%。风沙多发生在春季,冬季次之,夏季最少。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沙尘天气多,80年代至90年代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陈大兴 《科技资讯》2006,(31):126-127
2001年开始,作为沙源区和沙尘过往的主要通道,宁夏在全区范围内建立沙尘暴监测网络,开展对沙尘天气的实况监测。宁夏在2006年1~3月全区共监测沙尘天气4次,并对2006年沙尘天气的起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51-2017年甘肃省81个国家级气象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沙尘天气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除甘南和陇南部分地方外,甘肃省大部分地方均出现过沙尘,但强沙尘暴主要集中在河西偏北地方中,敦煌和民勤是强中心,河东大多数站点建站以来从未出现过强沙尘暴;沙尘在该地区主要表现为浮尘或扬沙等轻度沙尘,其中浮尘占全部沙尘的45%,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分别占37%、13%和5%;沙尘的年际变化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减弱减少趋势,周期约20年。沙尘在上世纪50~60年代最频繁,但影响规模在70年代最广,近30年极少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沙尘主要出现在春季,其中4月份最多,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前半年。  相似文献   

19.
基于PMF模式的北京大气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PMF模型对北京大气污染进行源解析,进一步分析了北京大气污染特征.针对2000~2005年北京大气污染变化趋势,文章选取了3个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因子代表北京大气燃烧源型污染,主要污染物为NOX、SO2、CO,污染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以秋、冬季较为严重,年际变化大,整体来看,从2000~2005年,燃烧源型污染有减轻的趋势;第二主因子代表地壳源型污染,以极端气候条件下地壳运动产生的大气颗粒物为主,北京春季容易发生沙尘天气,污染最严重,地壳源型污染年际变化复杂,2000~2002年北京沙尘天气频繁发生,地壳源型污染严重,2003年北京沙尘天气少,污染比较轻,2004和2005年,北京地壳源型污染较2000~2002年减轻;第三主因子代表光化学二次污染,主要特征污染物为O3,北京光化学二次污染夏季最严重,年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气象数据、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卫星数据和逐小时空气质量数据,分析了一次典型的甘肃沙尘天气过程的成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是由高空槽东移发展,冷空气南下,配合地面高压系统和锋面东移,冷锋后强气压梯度形成大风造成的; HYSPLIT模式模拟结果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显示沙尘天气沿西北路径传输,沙尘源地位于南疆地区,沿河西走廊向东南传输至陇中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前沙尘源地气温上升造成土壤湿度下降,低层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起沙,沙尘期间各层水平风速均较大,有利于沙尘的水平输送;沙尘源地和武威沙尘加强区中低层的垂直方向皆为上升运动,有利于将沙尘源地的沙尘粒子带入高空,传输路径中的酒泉、张掖和兰州为下沉运动,有利于将沙尘带至近地面,形成沙尘天气.沙尘天气影响了甘肃绝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影响由西北向东南减弱, 7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500的持续时间超过10 h,张掖达19 h,酒泉、武威和兰州达16h;沙尘天气对甘肃各城市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由西北向东南减弱,对甘肃中西部城市颗粒物质量浓度影响最大:武威w(PM_(10))最大值达8 771μg/m~3,是沙尘天气发生前的258倍, w(PM_(2.5))最大值为1516μg/m~3,是沙尘天气发生前的95倍,沙尘天气期间风速增大,省内中西部城市气态污染物质量浓度下降,兰州w(SO_2)由沙尘天气前30μg/m~3以上,最高80μg/m~3降至沙尘天气时的20μg/m~3以下, w(NO_2)由65μg/m~3以上,最高123μg/m~3,降至沙尘天气时的30μg/m~3以下,沙尘天气结束后气态污染物质量浓度缓慢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