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高等师范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教育技能的教师,培养教师的素质,必将影响到今后广大中学生的素质.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多方而的,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有机化学实验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应从专业型向素质型人才培养推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化工、环保、材料、地质、生物、医药、农林等专业重要的主干课或基础课。根据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按照化学学科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和各专业的教学目的,面对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分析了当前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现状.提出了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从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向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不仅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中,系统地、牢固地、正确地、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和现代分析技术,达到不同学科、专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适应科技飞速发展对分析化学人才的要求,达到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李翠兰 《松辽学刊》2003,24(4):63-64
从教师的素质、教师的形象和教师的教态谈健美操课中教师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模仿,会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健美操课中教师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物理课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学物理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至关重要。作为培养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的高师院校,应加强对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对案例,动手实验等《中教法》课程教学实例的研究,指出高校教师应立足本职,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多渠道创造条件培养师范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教育学作为师范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未来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师范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就应首先以教育学课程的改革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本以《实变函数》课程中的三分Gantor集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其对培养面向21世纪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立足“双万计划”,注重“立德树人”,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课程平台,建设具有工科特色“知识、能力、素质”的药剂学课程目标.从课程体系、教学设计、课程思政、学生实践能力、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讨论,突显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与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一系列建设与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药剂学课程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热情,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国际经济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目前,加强理科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中外高等理科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和我国理科教育现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讲座了未来教师的职能,提出了21世纪高中物理教师的素质要求和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10.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对人才要求是不同的,只有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才能把握人才素质的内涵,才能确定有时代内容的培养目标。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要解决这个课题,首先要研究21世纪科技、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才能确定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一、21世纪科技、经济、政治发展的趋势1.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著名科学家卢嘉锡指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突破,二是融合,…  相似文献   

11.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也是农、林、牧、医和生物技术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与双语教学的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的一项重要而有益的举措.1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实施双语教学,师资是关键.双语教师除了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从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质量观和“专才教育──通才加适度专才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实现方式的演进轨迹,论证了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是跨世纪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次,从阐析全面素质教育及相关概念,明确了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而且是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策略;另外,从揭示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医学模式转变要求,以及我国社会变革需要,提出了由思想道德素质、医学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构成的21世纪高级人才素质结构。最后,根据21世纪高级医学人才综合素质结构要求,探寻了由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以及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等4个方面组成的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及确保实施工作顺利进行的若干必要措施。素质教育与个人培养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构建了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运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了基因工程双语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基因工程双语课程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生物技术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把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办学特色和中心任务,作为高职院校主体力量的教师,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决定性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衡量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主要看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水平。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巨变,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地位的上升,教师的使命空前提高,其任职资格及职业的专业化水平理所当然地要相应提高。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处于战略地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理论教学应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师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实践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是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 ,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 ,它要求人们拥有的不仅是一般性的知识 ,而且必须具有充分的科学知识与能力和强烈的创新精神.可见 ,培养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创新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 ,使之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 ,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最终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这是整个教育体系要达到的目标.初等教育阶段是教育的基础 ,也是创新教育的基础阶段.创新教育的基础牢固 ,才能最终成为创造性的人才 ,因而初等教育不应忽视创新教育.作为地理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在新形势下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使…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思想提出引发的教育观念革命,将有利于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素质实际上是学术知识加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实际上是道德价值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正>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综合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应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与时俱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素质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在以往的教学中,高职院  相似文献   

18.
对结合当地生产和实际,培养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进行了综合性教学改革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课教学,改革实验室管理,加强毕业生追踪调查,及时调整培养计划,编写与教改相配套的《精细化工》教材。在教改实践中创立一套“培养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新的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各个教学环节的能力因素,全面提高了师专化学专业学生的“三种素质”和“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21世纪人才素质四个因素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提倡素质教育是思想观念上的一种突破和发展,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模式来倡导。因此有人把高校素质教育定位于面向21世纪的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既然要面向21世纪来培养人才的素质,那么就有必要弄清楚未来的21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究竟有哪些基本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笔者认为,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可从四个方面来认识:①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身体素质的均衡和谐发展;②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全新知识结构;③人文素质与科技素质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④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席磊  余华  陈英 《河南科技》2005,(6):29-30
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过去那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的教学计划模式必须改变。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学去掌握新的知识,而这种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又依赖于逻辑思维方法、抽象思维能力、本学科有关方法等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中加强对计算机学科认识,同时不断完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