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势对时钟的影响出发,讨论了引力红移的半经典解释.运用引力势对时钟的影响及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关系,计算了光频的引力红移,结果表明,由这种方法得到的引力红移量与人们预期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Rosen的双度规引力理论的引力场方程于球对称星的情形,假设球对称星中心处引力为零,在这一假设下解了Rosen方程,得出星体的内外度规无奇性,因之引力红移无上限。所以类星体的非常大的红移量可以看为是引力红移。提供了另一个对Rosen理论的判据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考虑重子八重态{n,p,Λ,Σ-,Σ0,+,Ξ-,Ξ0}, 研究了超子耦合参数对前身中子星引力红移的影响. 研究发现:作为中心能量密度函数的引力红移随中心能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它对超子耦合参数较敏感.对于不考虑超子的情形,引力红移最大.同时作为质量函数的引力红移对超子耦合参数也较敏感;我们的计算结果间接地被证明与天文观测相符. 研究还发现,作为M/R函数的引力红移对超子耦合参数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在这篇论文中,一个包括宇宙学红移,多普勒红移和引力红移在内的普适红移公式在静态双体宇宙模型的基础上被得到。  相似文献   

5.
用多普勒红移和引力红移分析类星体的光谱特征及类星体的性质,并对类星体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测量中子星表面辐射谱的引力红移被认为是探究这类致密天体基本物理特性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 但是,脉冲星、磁星这些强磁化中子星表面的辐射红移不仅源于引力的作用, 还需要考虑星体表面的磁化等离子体以及由超强磁场所诱导的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 QED) 真空极化效应对辐射的电磁作用. 运用Gordon有效度规理论研究磁化等离子体以及QED真空极化效应对星体辐射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一般情况下对辐射引力红移的修正起主要作用的是星体表面的磁化等离子体, 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还必须考虑QED真空极化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据基本的天体运动学定律,利用地、月轨道变化的生物钟数据及相关资料,经分析、推理,建立起了一个引力常数变化的模型.用此模型对地球、太阳系结构演化,以及光谱的非宇宙学红移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地球、太阳系结构演化过程中的相关物理量;计算了木星相应年代的相关物理量.运用本模型,证明了引力常数减小既产生宇宙的膨胀运动,也产生了光谱的非宇宙学红移和宇宙学红移,光谱的实际红移是这2种红移综合作用的结果.解释了类星体现象.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所作对比表明,此模型与实际观测是基本相符的,确定了此模型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引力常数减小对天体运动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从一个新的角度论证了宇宙的结构和演化,以及宇宙结构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8.
嫦娥五号(CE-5)任务具有天地联合的优势测控资源,为地基无线电测量新方法验证、工程应用与科学研究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重点开展CE-5探测器开环测速精细提取及应用.首先,提出了基于信号重构互相关的开环测速多普勒频率提取算法,建立了从信号输入、信号处理到观测量输出的完整实现步骤;然后,基于中国深空网开展了CE-5轨道器开环测速试验,经信号处理分析结果表明:CE-5轨道器开环测速精度达到2–3 mHz水平,优于深空站基带测速精度3–4倍;其次,通过CE-5轨道器精密定轨,有效验证开环测速观测量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开环测速的定轨残差为0.12 mm/s,基带测速的定轨残差为0.46 mm/s;最后,提出了基于深空探测器的多体问题引力红移验证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高精度开环测速在引力红移验证方面潜在应用可行性,初步设计了引力红移验证设想方案,以现有CE-5轨道器开环测速结果为依据,建议开展引力红移验证专项试验,有望实现10-4–10-5水平的引力红移验证精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谱分析确定恒星的化学成分,测算恒星表面温度,并由多普勒红移验证星系的退行速度,为宇宙膨胀论奠定了基础;由引力红移确定光子的引力质量,使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均匀引力场,太阳引力场和恒星引力场三种情况下讨论了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光谱线的引力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现有广义相对论专著中关于引力红移论述存在的含糊和混乱,并对这些含混内容给予了澄清.  相似文献   

12.
用视界表面引力的定义,即相对于视界静止质点的固有加速度和红移因子的乘积在质点趋于视界时的极限、Klein-Gordon方程与Hamilton-Jacobi方程3种方法研究了稳态Kerr-Newman-Kasuya黑洞视界表面引力.其结果表明黑洞的视界表面引力与黑洞所带电荷、磁荷和角动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一种可能的修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一种非黎曼几何的相对论性的可能修正公式。并且只用三维平直空间的简便数学方法,得出了近日点进动、引力红移、光线偏折和雷达回波延迟等引力效应。结果与用黎曼几何表述的广义相对论和实际观测相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讨论了在我国开展地面站原子钟与空间原子钟相比对精密测量引力红移的技术方案,并利用STK卫星仿真软件对卫星轨道参数进行了仿真设计。  相似文献   

15.
引力理论对宇宙膨胀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宇宙背景辐射温度2.7 K推知宇宙始于一次大爆炸,由多普勒效应的红移现象可知宇宙在不断膨胀,从引力理论和熵增原理可证宇宙在不断膨胀.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狭义相对论及其与量子力学的结合预言正电子的存在,广义相对论以及用此理论解释牛顿理论无法解释的水星近日点进动、光谱引力红移和太阳引力场对星光的弯曲.  相似文献   

17.
本文假设类星体θ—Z图截止线外的三颗星存在引力红移,认为这种红移由中微子天体(NAO)引起。从而给出类星体θ—Z图截止线外的反常分布一种解释,指出这些类星体可能位于NAO中。同时,推断出NAO的形成时间早于10~7年(宇宙时),并且中微子的质量约大于1ev。  相似文献   

18.
迈克尔逊的实验结果只能证明以太不存在,但却不能作为光速不变原理的证明。因为以太的存在与光速不变原理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逻辑关系。因其只排除了以太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于其他影响因素并没有涉及到。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引力的影响,而我认为引力是光传播的介质。引力透镜和引力红移都表现出了引力作为光传播的介质的物理特性。而且引力作为光传播的介质是符合实验的结果的。2电磁感应中电流的产生是由于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切割碰感应线时产生的洛伦滋力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引力场的深入研究,用现有引力场理论的各种合理结果,严格证明了定理:“引力场(波)能量是负能量”。自然地解释了光谱线宇宙引力红移的观测结果。合理地给出了一个真实的宇宙。  相似文献   

20.
光在引力场中传播时,频率将会发生改变,但通常考虑光的引力红移时,却没有涉及到光子的静质量.从"重"电磁波的Proca方程出发,研究了线性引力波场中Proca光的频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若考虑光子的静质量,其频移效应将产生一个微小的修正(附加频移),但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不会产生可以观测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