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正面战场开展最成功、最受世界关注、所获评价最高的战役。它不仅处于中国抗战的关键点,而且也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键点;不仅改变了中国抗日战场的被动局面,开创了中国正面战场战役反击的先例,而且成功逆转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连遭失败的形势。会战中战区总指挥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的精神,将士英勇顽强、敢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民众同仇敌忾、团结一心的精神,是对尚武好勇、自立自强、爱国爱种之湖湘精神的最好诠释和体现。  相似文献   

2.
发生于1939年9月-1942年初的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展开的三次重大战役。这三次战役,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1939年9月至1942年初的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展开的三次重大战役。这三次战役,特别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第九战区军民经浴血苦战,粉碎了侵华日军“三犯湘北,直取长沙”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即三次长沙会战),取得了自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以来正面战场上又一重大胜利。对于三次“湘北大捷”,历来史家臧否不一,尤其是鄂南人民在此期间的艰苦抗战于取得“大捷”有何作用,至今的有关抗战的著述中,不是一笔带过,就是语焉不详,这不能不是关于湘北会战研究中的缺憾,而且与鄂南在抗战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也是极不相称的。出现这种状况,一是湘北会战的重大战事在湘北进行;二是会战期间中共领导  相似文献   

5.
鄂西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常正面战场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战。被蒋介石称为斯大林格勒的石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决定会战胜败的关键。石牌战役的胜利在抗战历史上了重要的战略影响。文章系统的论证了石牌战役的战略部署及其战略影响,对石牌战役进行了中肯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6.
常德会战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中日双方投入较大兵力的一次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诸战役中少有的、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一次“惨胜”。常德会战的“惨胜”,充分体现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值此世界各国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此次会战,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浙赣会战是中国抗战相持阶段后期发生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一次战役,也是美军飞机首次轰炸日本本土降落于浙赣机场的积极尝试.它发生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有利的背景下,与世界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的战略转折相一致,成为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一大机遇.浙赣会战的失败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是盟军为了“先欧后亚”战略而让中国付出的更大牺牲.它的失败,不仅使中国战场丧失了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价值,而且对中国战场在世界反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四大会战之一,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会战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存至今的遗址遗迹、纪念场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常德市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国家新近发布的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强调在继续以我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时期的内容为旅游资源开发重点的同时,将1840年以来170年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精神为主题、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历史文化遗存纳入红色旅游发展范围。因此,以常德市抗日爱国主义旅游资源为题进行旅游开发研究,既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更是对国家第二期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积极响应,充实和丰富了常德市红色旅游开发的内容,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浙赣会战是中国抗战相持阶段后期发生的,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一次战役,也是美军飞机首次轰炸日本本土降落于浙赣机场的积极尝试。它发生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有利的背景下,与世界反法西斯各主要战场的战略转折相一致,成为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一大机遇。浙赣会战的失败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是盟军为了“先欧后亚”战略而让中国付出的更大牺牲。它的失败,不仅使中国战场丧失了进攻日本本土的战略价值,而且对中国战场在世界反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道同志主持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期间,派遣了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到江西正面战场各部队中从事军事指挥、作战参谋和政治宣传教育等工作,提高了官兵们的思想觉悟和军事技术,并与他们同甘共苦并肩战斗,打了不少的硬仗,比如在德安万家岭大捷、南昌会战、上高会战中,共产党员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支援江西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各次大会战中打得最漂亮的会战.跟其他会战相比,有五个突出的闪光点:以中国守军的胜利而结束会战;以己方较少的牺牲而歼灭了大量敌军;指挥恰当,战略正确;上下团结,同仇敌忾;具有更加重要的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打响后,日本决定集结重兵围攻长沙。第九战区最高司令长官薛岳战前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决心坚守长沙。会战中薛岳不固守阵地,随敌情而变,指挥得当,并得到民众的积极配合。正是薛岳的亲自督战,迎敌的勇气、无畏的精神、灵敏的战术,激励广大官兵奋勇杀敌,为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麦与士兵》这篇作品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日本作家火野苇平根据徐州会战时的战时记录改写而成的。关于这部在抗日战争期间所创作的"战争文学",日本方面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工作,相对而言,中国方面却鲜有深入具体的研究。在借鉴以往《麦与士兵》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于17世纪初的英国,翻译家朱生豪在抗日战争期间将《哈姆莱特》译人中国。从该剧本诞生的社会语境、译人中国的时代语境和译者个人的翻译目的乃至译本的思想内容等方面综合来看,《哈姆莱特》译本在中国抗战的大环境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三次长沙会战作战时间之长、双方用兵之众、战争规模之大、伤亡数量之多,是抗El战争时期绝无仅有的,体现了长沙军民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这种精神又可具化为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和舍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6.
长沙会战的胜利使得日军的侵略气焰严重受挫,其在华兵力不仅很大程度上被削弱,而且无法与德意法西斯形成合力称霸世界。会战的胜利不仅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力量与信心,为中国赢得了相应的国际地位;而且鼓舞了盟军的御敌士气,并牢牢地钳制了在华日军,为国际反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党的纯洁性,包括思想纯洁、组织纯洁、作风纯洁等,与雷锋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雷锋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对党无限忠诚、严格组织纪律性的"螺丝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傻子"精神,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中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弘扬雷锋精神与保持党的纯洁性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而且起着巨大的典范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战争和人》是王火对亲历过的抗战生活进行了长达40年的沉淀和反刍后才创作出来的鸿篇巨制。作品通过童霜威这个国民党的中间派,在抗战期间终于转变为国民党的左派的坎坷人生道路和艰难思想历程,形象地说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必然失败,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必然崩溃,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必然诞生的历史发展趋势。作品由于既深入地挖掘了人物转变的内因,又全面地表现了人物转变的外因,还充分地展示了人物转变的过程,也即历史地描写出人物的具体人性,因而成功地塑造了童霜威“这一个”人们“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