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相关性在结构模态分析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充液管道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其固有频率以及相应的振型,并通过锤击试验得到试验模态频率及振型,对计算模态和试验模态进行振型相关性分析,验证了管道有限元模型,为充液管道动态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模态分析技术对铣床进行动态性能分析,通过模态实验,运用ITD法对模态参数进行辨识,得出若干阶模态振型,从影响精度的振型分析,提出有利于减轻振动及提高加工质量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气缸体组件的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试验模态分析技术应用于4113柴油机的动态分析,通过对4113柴油机气缸体组件的试验模态分析,得到气缸体组件的模态频率和振型参数,并对前6阶模态振型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试验结果,找出气缸体组件的薄弱部位并为其结构的优化提出初步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提出并论述了多自由度振动结构的当量模态质量振型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固有位移振型的全部信息,而且还表达了结构的动态质量和动态刚度分布状态,是对现有振动模态分析理论的一个补充。以应用动力吸振器控制轻型客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的研究为例,分析了当量模态质量振型对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单层柱面网壳的风振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脉动风作用下单层柱面网壳结构的风振响应与一般高层高耸建筑的响应有较大的区别,其主要贡献模态一般不是第一模态,而往往分布在前数十阶模态.寻找对网壳结构风振响应有主要贡献的模态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采用考虑高阶振型共振响应的综合模态法,计算了单层柱面网壳的风振响应,分析了自振频率、阻尼比等因素对共振响应的贡献,讨论了计算综合模态时所需的振型数;针对结构自振频率的密集性,揭示了考虑振型互相关性的必要性、影响振型互相关性的因素和计算振型互相关性所需的振型数,并给出了具体结构的位移风振系数和内力风振系数.  相似文献   

6.
一种获取结构实模态振型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取结构真实而精确的实模态振型,提出将复振型向量构建的特征方程应用于基于参考点的数据驱动子空间方法中进行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的方法.为验证该方法识别结构模态参数的可行性和精确性,对一矩形截面悬臂梁端部突加一集中荷载,进行有限元时程分析,得到梁上一系列节点的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而利用提出方法识别了悬臂梁的频率、实模态振型及阻尼比.识别结果与悬臂梁模态参数的理论值吻合较好,表明利用复振型向量构建的特征方程结合基于参考点的数据驱动子空间方法进行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是可行和精确的,该方法可以得到结构可靠的实模态振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模态分析中若干问题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模态分析实践中常见的若干重要问题。主要是:关于传递函数的表达公式;复模态与实模态振型的区分;准实模态的振型实化;模态振型的规格化;以及模态参数的意义及单位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小型货车驾驶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驾驶室模态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前10阶自由模态和振型,分析了驾驶室各阶固有模态频率、振型和局部振动特性。为了使驾驶室具有更为合理的振动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结构和尺寸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平方振型加权模态参数整体识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整体频响函数的新概念,以振型平方和的形式对全部频响函数进行加权组合,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模态参数的识别模型,仿真验算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一致性好,能分离密集模态和消除随机噪声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大型复杂结构的试验模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使用ODS FRF方法分析叶轮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作振型(ODS)技术为基础,采用工作振型频率响应函数(ODS FRF)分析方法对风机叶轮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所测叶轮的振动峰值频率分布及其相应振型,并和传统试验模态方法(锤击测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ODS FRF分析方法可以从试验数据中成功提取出叶轮的重根模态,比锤击测试模态分析结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耗能减震结构的振型分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设置不同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在基于等效线性化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分析中存在的等效线性化方法不同从而导致动力分析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量不同的问题,文章采用实模态强行解耦振型分解法和复模态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2种方法在安装有不同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动力分析中的适用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对安装有粘滞耗能器的减震结构为保证计算精度宜采用复模态分析法,而对设置有粘弹性、金属屈服型或摩擦耗能器的减震结构,建议采用实模态强行解耦的振型分解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非工作模态振型对环形行波超声波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在参考理想环形行波超声波电机接触模型的基础上,将相邻高阶模态振型与工作模态振型相结合,构建新的接触模型,并采用解析法推导非工作模态影响下的环形行波超声波电机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电源频率距离工作模态频率越远,非工作模态振型占比越高;相同预压力和负载情况下,非工作模态振型占比越高,转矩转速波动越厉害;轻载时预压力越大,转速转矩波动越大,重载时情况与轻载时相反.由理论和试验分析可知,非工作模态振型对电机输出的影响较大且比较复杂,研究成果有助于为环形行波超声波电机的控制方案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全联合变电构架风荷载设计提供依据,以华中地区某500kV变电站联合构架为工程背景,运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500kV变电站全联合构架的实体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全联合构架划分网格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全联合构架前20阶模态频率以及模态振型图。通过分析找到了500kV全联合构架前20阶模态频率分布特点以及模态振型规律,发现该联合构架为风荷载的敏感结构,水平方向的脉动风速容易激起构架的低阶振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流体作用力、离心力及重力等载荷对混砂车搅拌叶轮模态的影响,建立了混砂车搅拌系统的三维模型,分别对叶轮的静态模态和预应力模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载荷对混砂车叶轮模态固有频率影响不大,叶轮在两种工况下固有频率变化较小,最大变化率仅为0.61%;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叶轮振型的第2阶及第3阶振型最大值有所减小,其他各阶振型最大值无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5.
将模态叠加法应用于车辆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用有限元方法对车辆结构进行模型简化,采用模态分析法计算出结构的模态振型,然后用模态叠加法对其进行动力分析,计算结构的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16.
在ANSYS Workbench中,联合Transient Structural和CFX模块对航空发动机扇级叶片进行双向流固耦合振动行为研究。分析叶片转速和凸肩结构对叶片模态频率、模态振型以及气弹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增加对叶片的预应力模态频率提高显著,但对模态振型的改变微乎其微。施加凸肩结构不仅能提高模态频率,而且对模态振型改变较大,明显地减小了振动位移。在叶片上,合理的凸肩安装位置不仅能提高叶片气弹稳定性和运行的平稳性,而且能降低高周疲劳破坏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转子系统动力分析的预应力模态综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盘片轴一体化转子系统的大规模网格问题,提出用于该类结构动力分析的预应力模态综合法.对前两级整体叶盘进行静、动频分析,给出了影响一体化结构动力分析精度的模态截断数的选取原则,同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计算了盘片轴一体化转子系统的静、动频,给出了旋转作用对该系统模态的影响.比较整体叶盘与一体化转子的模态结果发现,引入转轴的作用使叶片振型对应的动频降低,且一体化转子振型中存在叶片、轮盘及转轴之间的耦合振型,这阐释了利用预应力模态综合法进行大规模网格盘片轴一体化结构动力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盘片轴一体化转子系统的大规模网格问题,提出用于该类结构动力分析的预应力模态综合法.对前两级整体叶盘进行静、动频分析,给出了影响一体化结构动力分析精度的模态截断数的选取原则,同时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计算了盘片轴一体化转子系统的静、动频,给出了旋转作用对该系统模态的影响.比较整体叶盘与一体化转子的模态结果发现,引入转轴的作用使叶片振型对应的动频降低,且一体化转子振型中存在叶片、轮盘及转轴之间的耦合振型,这阐释了利用预应力模态综合法进行大规模网格盘片轴一体化结构动力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机床动态性能研究中,一般采用的比例阻尼假设不符合机床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宜采用实模态方法分析机床的动态特性。本文应用复模态原理,对机床的各阶振动模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并采用一种新的图示法,在一张图上同时表示机床各主要部件的瞬态振型和最大幅值振型,使各阶复振型具有直观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75Cr1圆锯片的振动特性,运用有限元法对不同辊压工艺参数下的圆锯片进行模态分析,得出圆锯片旋转过程中齿通频率范围内的模态振型以及固有频率。模态试验测试发现辊压后圆锯片各阶固有频率会升高,验证了有限元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 954~7 578) Hz频率范围内,辊压处理后圆锯片模态振型减少;模态振型出现顺序发生改变,高阶振型向低阶移动,中间阶次振型向高阶移动;固有频率分布规律发生改变,辊压前在齿通频率范围内固有频率分布均匀,辊压后不再均匀,而呈现一种前段密、后段疏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