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重庆市高校学生体育用品消费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部分高校为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部分高校学生体育用品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解,着重调查重庆市高校学生体育用品消费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体育用品消费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部分高校为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部分高校学生体育用品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解,着重调查重庆市高校学生体育用品消费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体育用品消费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城乡居民体育用品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体育用品消费行为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不同区域的城乡居民体育用品的消费支出有显著不同且水平较低;城乡居民体育用品消费的需求层次存在差异;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城乡居民体育用品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孙健  林华镜 《科技信息》2009,(30):233-234
本文对南宁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是健康的、积极的、合理的 体育消费的项目主要以实物型为主,消费水平不高 场地太少、经济条件差、课程负担太重、体育用品价格太高等因素是影响其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休闲体育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结构较高,休闲体育消费意识较强,休闲体育消费动机主要以健身塑形和休闲娱乐为目的,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对休闲体育学习有着积极的态度;影响休闲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是体育用品价格太高,缺乏就近场馆,服务体系不健全,余暇时间太少.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大学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江苏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平均水平比较低,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性和运动型消费为主。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过半数的学生首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消费,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依次是:经济来源少、体育消费品和门票价格高、学业繁忙和空闲时间少、体育活动场地少、休闲娱乐项目少。建议江苏省体育经营和服务部门,制定合理的体育消费价格;建议高校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适当增加学生的闲暇时间,加大体育消费的宣传教育,加强体育设施和增加休闲体育项目,以形成积极的氛围和合理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7.
刘敏芳 《科技信息》2012,(31):218-218,200
以广州市部分高校乒乓球俱乐部学生的乒乓球消费为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部分高校乒乓球俱乐部学生乒乓球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解,着重调查广州市高校乒乓球俱乐部学生乒乓球消费的具体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乒乓球消费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牡丹江市大学生的体育用品需求市场进行研究.表明:牡丹江市高校大学生的体育用品需求旺盛,购买力较强,潜在消费空间大;体育用品需求主要是运动休闲服装和运动鞋、帽、包,以国内品牌为主,价位在101~200元的商品最适合学生的需求;特点是运动休闲服装"多",运动鞋、帽、包"精";运动健身器材和其他类体育用品需求量较少.  相似文献   

9.
于波 《科技信息》2007,(3):223-224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查阅文献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浙江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系统、全面地了解浙江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浙江省城镇居民的生活正向以追求享受型和发展型迈进,吃、穿、用消费正转向住、行、游消费,体育消费结构仍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经济因素、时间因素、社会因素、个人条件因素、消费观念因素是影响浙江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指出: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体育用品专业批发市场、大型商场超市体育用品专柜、体育用品专业店、体育用品专卖店以及体育用品博览会的体育用品市场体系.体育用品市场在综合市场中主要集中在工业品综合市场,在专业市场中主要集中在小商品市场.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体育用品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市场体系趋于完善、布局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方式.这样生活质量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新产品.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规划、设计、组合成相关产品.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农牧区城镇居民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座谈法、实地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青海省农牧区城镇居民的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人口数量偏低,结构不合理;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随意性;体育活动方式以个体自发形式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和精神愉快,选择的运动项目注重简单实用;居民选择体育活动场所时以随意、就近和方便为原则;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年平均体育消费金额约为24.26元,且以实物性消费为主;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平均每5792人左右拥有一名.制约农牧区城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1)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匮乏;2)对群众体育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力度不足;3)受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青海省农牧区城镇居民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六条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女子院校学生体育现状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女子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良好,但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有一定的脱节,多数学生除了体育课外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女子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缺乏体育锻炼的氛围,现有体育课开设时间短、课时少.体育社团的建立不够完善,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人较少.提出了增加对学生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兰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兰州市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但消费行为的独立性较差,体育消费支出内容还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5.
以福建泉州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了高职学生的运动素质情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素质不够高,他们缺乏体育锻炼意识、没有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自己的体育个性和专长,为此,要有效贯彻科学的体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和改革体育考核方法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贵阳市高校大学生健身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发现,体育人口不稳定,健身动机呈多样性、体育消费动机呈多元性,体育消费结构单一,以实物消费为主导。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强高校内有偿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强高校内营销理念、加快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使高校体育课同学生的体育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重视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为贵州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角度对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探讨.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体育运动不可分割的部分;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将会减少参与者的攻击性行为.反之,不良的体育运动环境将会增加参与者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历程、驱动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化程度很低。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驱动力是:国民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体育市场潜力巨大;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消费需求上升,体育市场进入快速启动状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体育市场利润增加。存在的问题是:我国体育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体育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小;体育市场化程度低;体育用品缺乏品牌,体育消费需求不足;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居民体育消费的需求;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由此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以长春师范学院2003级学生为对象,对CAI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体育舞蹈教学寻求一种更为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效果,以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同时,也为共同体育课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准确把握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的实态,增强居民休闲体育的意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陕西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陕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参与状况良好。主要表现在:74.2%的人参与过休闲体育;体育消费人数占84.7%;活动目的以消除身心疲劳为主;选择同事为活动伙伴占56.3%;健身走和慢跑是主要的休闲体育项目。结论休闲体育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选择休闲项目简单易行;空间环境选择就近、方便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