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树良 《科技信息》2012,(36):I0107-I0108
近代日本文明史学是在“文明开化”的过程中,在引进基佐和巴克尔的文明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人物是福泽谕吉和田口卯吉。二人倡导追求先进文明,倡导人民和文明为研究对象的新史学,促进了近代日本史学的发展和“文明开化”的进程。由于其局限性,近代日本文明史学只兴盛了十余年就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
曾巩(1019—1083年),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他虽以文学建树名于后世,但在当时却是“以史学见称士类”[1],具有较高的史学修养,清章学诚把他与刘知几、郑樵并称为“良史才”。关于曾巩的历史编纂活动和史学思想,已有学者研...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说的心理分析法,不等于心理学的方法本身,诸如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以及测验统计法等等,而是指用心理学的原理去分析考察人物(历史人物)及至由人物演出的事件(历史事件)的方法.心理分析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在国外已不算新鲜,大约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尽管西方的心理史学都不同程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唯心主义成份,但它的某些合理因素仍从整体上促进了文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解决得怎样,直接关系到历史研究的水平和史学发展的未来.历史研究、历史编纂学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应该是揭…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南宋的郑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鲜明地提出了“会通”思想,这在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对“会通”思想的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在当时空谈义理、不重实学的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中,大力提倡“求实”的学风,并将其付诸修史实践,是难能可贵的。而他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中国史学研究的内容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从而为史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开拓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唐朝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很有见地的历史理论家。柳宗元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对他的研究,多注重于文学、哲学领域,而柳宗元在史学上的成就,至今还少有系统的论述。实际上,柳宗元的历史学说还是比较丰富的,它分为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纂理论两部分。本文试对其历史学说成就作初步的分析。一、柳宗元的历史发展学说柳宗元的历史发展学说主要有四部分内容:(一)关于天人的理论柳宗元否定了天有意志论,基本上还大以自然面貌。他认为“被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史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一部分,始终是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他对于中国史学史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在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实践中,李大钊形成的史学理论对当代历史研究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本文将从李大钊史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史学内容以及史学方法这几方面分别论述李大钊对史学理论研究的贡献,以及李大钊对辛亥革命、孙中山等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贡献、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李大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与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比较,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1792—1841)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启蒙思想家和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罕见的历史理论家。龚自珍的历史学说分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纂理论两个方面。他阐述的历史发展学说以有关人性的论述为基础,这在中国史学史上可说独树一帜。他的“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的历史编纂目的论、“善入善出”的历史才论和史料的相对可信性论述,亦为前人所未道。龚自珍的历史学说不仅在当时具有启蒙意义,即在今天,亦有可供借鉴之处。它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理应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统论观察人类历史,我们会认识到:历史也是一个由社会运动各个方面有机组织起来的大系统运动,要有复杂的立体式的网络关系,而不是机械历史唯物论所规定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那种三段式塔式结构。在历史运动中,一切都以相互作用形式进行着,但各方面的力量不平衡,经济是最始初的原因。这种认识,将有助于开拓史学研究的视野,变革传统的史料观和史料搜集法。同时,也使研究者清醒地意识到:史料不等于史实,史实不等于历史规律,从而将史料的微观研究与史学的宏观研究,有机结合为一体。运用系统论,还有助于改造旧的传统史学结构,并引进中介、层次、结构与功能对应等新的科研方法,形成综合性的动态研究法和立体研究法。尤其重要的是,系统论是改造史学工作者思维方法的重要理论武器,是其智力结构建设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史学研究本身的突破更具有深远意义。这一切表明,系统论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和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英国史学文化的历史现状及特征既归因于国内社会政治、社会心理思潮及学术文化机制的影响,同时与英国传统史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历史渊源也是分不开的。英国“新左派”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史政结合,关注现世”的史学理路、价值取向及成就斐然的学术研究逐步塑造着英国史学文化的面貌。概括地讲.它借鉴欧洲大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史学思想成果,通过理论引进、学术争鸣、拓展研究领域等方式对英国的史学研究和史学观念产生深远影响,开创了当代英国史学学术文化发展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历史科学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已热烈地开展起来了。这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成果。国外一些史学理论和方法相继被介绍过来,其中之一即是比较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史学的定义,当前还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流派已从历史专业中分离出来,这是很明显的。苏联学者认为:“尽管历史比较以前也应用甚广,在整个历史科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但作为一种独立的科学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方法是在上个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科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有创新,而创新又是以学科理论取得突破为前提的。中国学人多数注意到治史应依据客观真实史料严格考证,却忽视了史学所具有的活泼特性以及治史还需要发挥合理想象的一面。因此,对于史学研究中想象力的特性和想象力与史学之间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实,有见识的史学家早已在治史中发挥了想象并取得了理论突破。事实证明,想象力是学术研究尤其是史学研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史方法,应深入认识想象力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介入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日本充当了引介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中国从日本大量引进日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汲取日本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日本引入,使唯物史观和大量带有日本色彩史学术语移植到中国,李大钊、李达等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解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构建,在此背景下最终促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萌发。  相似文献   

13.
口述史料是根据个人亲身经历或见闻而口传或笔记的材料。细菌战口述史料是指与(日本)细菌战有关联的口传史料、回忆录、调查记录和访谈录。目前,日本细菌战口述史料搜集与整理的理论与方法相对薄弱、滞后,因此,研究者要有意识地、主动地、脚踏实地地投身到口述史料的采访、收集、整理与研究中去,利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探求口述历史、口述史料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顾颉刚的疑古史观是我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的桥梁。它反对封建意识,运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论基础;它以历史进化论为指导,将历史辩证法运用于史学研究。疑古史观还体现了对史学主体意识和主客体关系的重视,为史学理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章认为藏史学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一大批佛学兼史学的名大师。留下了卷帙浩繁的珍贵史籍。他们的述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期藏族社会的历史,也不乏反映藏、汉民族团结,西藏地方与中央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藏史学的研究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研究方法独具一格,各领风骚。藏史学的学习和研究正是加强藏学基础性研究的一个必要方面。也是弘扬藏民族优秀历史化的一项重要课题,讨论藏史学在藏学中的定位、特点和走向,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历史具有历史本体和历史意识两重含义,历史本体是客观的,而历史意识具有主观性。对历史的认识要受历史观的支配,西方的历史观在唯物史观产生以前经历了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天命史观、理性史观、历史哲学的演进,这些理论虽然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但都是当时哲学思想和史学理论的优秀成果,都是人类思想进化的阶梯,为唯物史观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前提。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史学史上,米涅开始以阶级斗争的观点考察和研究历史,他和基佐,梯叶里同为当时法国新史学派的创始人。米涅认为法国自中世纪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而法国大革命就是这一斗争的继续和发展。1823年,仅二十七岁的米涅写成了《法国革命史》一书,以阶级斗争的观点考察了法国大革命的全过程。他在书中认为,法国革命摧毁了旧社会,并“在欧洲开创了新社会的纪元”。恩格斯曾经说过:“在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中,我仍然比较喜欢米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27页) 米涅的《法国革命史》叙事简练,文  相似文献   

18.
基佐文化、文明史研究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基佐的两本文明史代表作《法国文明史》、《欧洲文明史》的分析 ,从方法及观点两个方面分析基佐在文明史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和地位 ,指出基佐不愧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大文化史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 ,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构学术化与宏观化的具体表现 ,也是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是这种学术化和宏观化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医学史著作在论说佛教医学对于日本的影响时,大多是顾名思义地从现代有关茶之保健作用的认识角度,评价镰仓时代(1192—1333年)僧人荣西所著《吃茶养生记》的医学价值。另一方面,在诸多有关“茶文化”的著作中,也同样可以看到对于荣西及该书重要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论说——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日本“茶道”的先驱。但实际上,该书的上卷是在佛教思想的指导下,将所有疾病的原因都解释为源于“心”,同时借助中国医学理论言说苦味对于“心”的重要作用,构建起佛教教义与世俗医学理论、脏器之“心”与精神之“心”一体化的理论解释和治疗方法;下卷又从鬼魅作祟的角度解释一些疑难病症的原因,提倡使用具有“灵气”的桑作为治疗药物。上下两卷构成了一个包含外治(苦味)与内治(神灵)两面的完整宗教医学体系。其后逐渐形成的茶道,也同样不是着眼于茶的保健作用。“茶”在“茶道”中,仅仅是一个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