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共轭双股线的结构与拉伸性能,分别使用棉纱和涤纶长丝制成共轭双股线并对其进行加捻、扫描和拉伸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共轭双股线的结构随着复捻的增加,纱线中的一股因同向加捻而收缩成为芯纱(丝),另一股因退捻而伸长成为包缠纱(丝),共轭双股线在复捻的作用下产生的捻缩率主要取决于芯纱(丝)的捻缩率,包缠纱(丝)对芯纱(丝)的包缠角取决于两根纱(丝)的捻缩率差异;共轭双股线的力学性能表现为,其强力低于相同纱号的普通双股线,随着捻度的增加,开始其强力急剧下降,存在一个临界捻度或捻系数,继续增加捻度,其强力增加,伸长加大,而且其拉伸断裂时会出现双峰现象,这是由于共轭双股线结构的二元性所决定的,当复捻足够大时,这种现象得到改善.在拉伸力学模型中,引入了新颖的滑块元件,对这一类型的纱线结构与力学性能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空心锭子差捻包缠纱的成纱过程,论述了空心锭子差捻包缠纱的包缠捻度、加捻捻度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棉/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成纱工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弹涤纶长丝和精梳纯棉粗纱为原料,纺制不同捻度、不同喂入间距、不同长丝预张力的Sirofil复合纱,并测试了纱线的强力、条干和毛羽.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得到实验范围内棉/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优化纺纱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21,长丝须条间距6mm,长丝张力片重量3g.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纳米纤维的可织性,自制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包覆成纱装置以及空心锭包缠纱装置,在纳米纤维包覆纱基础上再包缠一层纱线或长丝形成包缠纱,以便将纳米纤维应用于传统织造工艺.根据纱线包缠效果可以分为过包缠、包缠良好和露芯等3个现象,同时引入包缠系数以解释相关现象.研究发现,采用合适的包缠工艺,芯纱表面的纳米纤维包覆结构被完整覆...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环锭纺细纱小样机,试纺了9种不同规格参数的驼绒/水溶性维纶包芯纱,考察芯纱张力、芯纱含量和捻度等因素对包覆效果的影响,并测试包芯纱的拉伸性能、条干均匀度和毛羽指数等指标,获得了最佳纺纱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适中的芯纱张力可以提高包芯纱的包覆效果;芯纱含量越小,纱线包覆效果越好,断裂强力越高;捻度越大,包覆效果越好,毛羽指数越小,但断裂强力先增加后降低.优选工艺参数:芯纱含量为19.1%~19.9%;捻度为300~325捻/m;在芯纱不断裂的情况下,提高芯纱张力有利于改善包覆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涤纶基导电长丝为芯纱、锦纶低弹丝为固结纱、羊绒粗纱经牵伸后为饰纱,开发了4种抗静电羊绒花式纱线(花式平线、波形线各2种),并分别制成纬平织物.对织物的抗静电性能进行测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抗静电羊绒花式纱线织物的电荷面密度仅为同线密度纯羊绒织物的1/8.同时分析了花式纱线的结构和包缠捻度的大小对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花式平线的导电效果优于波形线;随着捻度增加,由抗静电羊绒花式纱线制成的织物电荷面密度有减小的迹象.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喷嘴内纱线运动状态、受力、旋转速度等,探讨减少纱线毛羽的机理及减羽的可行性,得出纱线旋转速度与纱线直径、纱线气圈速度、解捻过程、喷嘴结构参数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假捻-解捻-包缠"减少毛羽的机理.纱线毛羽在气流的作用下被包缠在纱体周围.通过计算特定条件下纱线通过喷嘴的时间,及毛羽包缠纱体的时间,并比较得出毛羽可以包缠在纱体周围.  相似文献   

8.
从麻织物风格及其吸水性能的要求出发,探讨利用涤纶中空纤维设计纱线号数、混纺比,捻度的方法、提出当设计纱号为32s、混纺比80/20,设计捻度100.763捻/10cm时纺制的纱线可较好地体现中空涤纶纤维吸水性能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的分析喷气纺纱的发展现状和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喷气纱的芯纤维和包缠纤维结构。对喷气纱的性能从机械性能、条干、毛羽、捻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喷气纱伸长小、缩率低、条于均匀、纱疵少,3mm以上毛羽较环锭纱少,纱的表面光滑。芯纤维无捻度捻向、条于均匀、粗节少,重不匀小。虽成纱强力较低,但强力不匀率较环锭纱好,质量的综合评价较好。  相似文献   

10.
在常规纱线拉伸强力仪上采用自主搭建的声发射检测系统,分别采集涤纶长丝和环锭纱在拉伸破坏过程中的声频,利用Matlab软件编制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程序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以获取纱线拉伸过程中各破坏源的时频特征。分析结果表明,AE信号经HHT可识别涤纶环锭纱拉伸过程所涉及的纤维断裂和纤维滑移2种模式,其特征频率分别为30,20kHz和6,3kHz,本研究为纱线拉伸断裂机理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延伸研究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13.1tex设计捻度为85.6捻/10cm的涤/棉(65/35)混纺环锭纱,用退捻、加捻的方法获得5种不同捻度的单纱.对同一捻度的单纱合股后反向加捻成不同捻度的合股线,测量了合股线的断裂强力、伸长、初始模量,发现同一单纱捻度的涤/棉股线,随着合股捻度增加,其断裂比强度出现4个极大值,且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从50年代末美国 Du Pont 公司提出利用缠绕方法纺纱到现在,喷气纺纱在设备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这种纺纱方法的加捻与成纱机理的研究却是非常少的。本文提出了喷气纺纱过程中假捻区捻度形成的一种机理,可以用来解释单、双喷嘴情况下的捻度分布情况。通过对村田(孪生双喷嘴)及 Du Pont(单喷嘴)纺纱原理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包缠纤维的形成机理。分析表明,由于村田原理喷嘴的安排使第1喷嘴与前罗拉钳口之间纱线的自转与气圈回转的方向相反,推后了边缘纤维被纱线夹持的位置,使较多的边缘纤维有可能在纱线中成为有效的包缠纤维。进而阐述了喷气纱的特点:毛羽的单向性、包缠纤维及纱芯捻度的不均匀性、单、双喷嘴成纱条件和成纱质量的区别,主要纺纱参数对纱线强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赛络纺与赛络菲尔纺成纱性能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毛/涤赛络菲尔复合纱与纯毛赛络纺纱线性能特点的差异,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1个长丝喂入装置和1个粗纱喂入装置纺制毛/涤赛络菲尔复合纱,在相同的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2个粗纱喂入装置纺制纯毛赛络纺纱线;在捻系数相同的条件下,纺制了29tex的毛/涤赛络菲尔复合纱与纯毛赛络纺纱线,对其力学性能、条干和毛羽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毛/涤赛络菲尔复合纱的断裂强力高于赛罗纺纱线;赛络菲尔复合纱的毛羽比赛络纺纱线的毛羽多;捻系数小于420时,赛络菲尔复合纱的条干比赛络纺纱线的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三组分花式线的力学性能,对其强力的构成进行理论预测和试验分析,从花式线组成出发,分析了三组分花式线的结构和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对常见三组分花式线进行了强伸性能的测定;最后,对3种三组分花式线的强力进行了理论预测和试验分析。结子线的强伸性能有较大差别;圈圈线的强伸性能主要由芯纱决定;氨纶包缠纱由氨纶提供弹性,由包缠在氨纶外侧的非弹性纱决定纱线的强力。  相似文献   

15.
以捻系数、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子实验和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麻赛尔/棉混纺纱线性能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找出最佳工艺参数;并用最佳工艺参数纺制不同混纺比的麻赛尔/棉混纺纱,比较不同混纺比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捻系数、分梳辊速度、转杯速度的增加,成纱的断裂强力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随着麻赛尔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在自制纱线扭矩-捻度装置(扭力秤法)上对绢丝/锦纶长丝、绢丝/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扭矩及其扭矩松弛行为进行测试分析,探讨其扭矩及其扭矩松弛率与复合纱纺纱捻度和纺纱间距间的关系,为这类仿丝型Sirofil复合纱的加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转杯纺复合纱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过改装的转杯纺纱机上,通过调整涤纶长丝的超喂率生产不同结构和性能的转杯纺复合纱。长丝超喂率对复合纱的外观、结构和性能均有较显著的影响。当长丝张力随长丝超喂率减小而增加时,长丝从复合纱表面逐渐趋向于分布在纱线内层。复合纱的拉伸性质、条干、毛羽等性能与长丝超喂率有密切联系。与纯棉转杯纱相比,复合纱的外观和性能均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实验以纬平针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24tex纯棉纱线为原料,科学地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纱线捻度值进行加捻实验,通过KH-868/KR-838型针织横机编织形成相应织物。对由不同纱线捻度值形成的针织物进行服用性能测试,包括透气性、悬垂性、起毛起球性、拉伸断裂性能,以分析不同的纱线捻度对针织面料服用舒适性能产生的重要影响。实验得出,对于S捻的24tex纯棉并捻纱线,纱线捻度值在4r/10cm时,织物的力学性能、透气性、柔软性和悬垂性等均达到较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以低弹涤纶长丝为纱芯的苎麻和亚麻包芯纱,在不同捻系数和不同混和比的情况下,其机械物理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包芯纱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功和弹性恢复率均高于纯麻纱,乌氏条干均匀度有较明显改善,断裂强度低于纯麻纱。包芯纱断裂强度与捻系数间呈抛物线变化规律;断裂伸长率随捻系数增加而增加,弹性恢复率随捻系数增加而下降,两者均呈线性变化规律。捻系数对条干均匀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PBST/棉包芯纱的拉伸回复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PBST(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棉包芯纱拉伸回复性能的分析,探讨了捻度和混纺比对PBST包芯纱回弹性能的影响.在捻度相同、PBST纤维相同的条件下,PBST包芯纱的拉伸弹性回复性随着棉纤维的增加而减少;在纱线混纺比相同时、PBST包芯纱的拉伸弹性回复率随着捻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采用捻度为500捻/m和40/60的混纺比纺制PBST/棉包芯纱时,纱线的拉伸弹性回复性能较好,并且在小变形下,PBST包芯纱能保持良好的拉伸回复性.这对PBST包芯纱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