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晓霞 《科技资讯》2014,12(21):179-180
转型期社会背景下,中国式亲子关系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爱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为子女过度付出,从而使子女感觉到压力.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矛盾,它受中国长期以来农耕经济影响,也受父母自身的认识水平影响.亲子关系的改善需要亲子双方共同努力,其中父母方面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张弛有度,敢于信任孩子,并且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孩子-父母关系分析在现实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研究表明,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可以较好地进行亲子关系验证,但是亲子关系分类仍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大挑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双线性分类器进行亲子关系分类,其中包括从相似性度量,分类器的设计这两个方面来探究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空间结构依赖关系.通过在模型中对不是一个家庭的图像组的相似度施加约束来确保随机选择样本的稳定性.在TSKinFace和Family101亲子关系数据库上,我们都达到了较对比方法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家,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地方,居室布置在培养亲子感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亲子关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亲子交往主要体现为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和子女之间的交往。亲子行为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如在家中吃饭、看书、交谈中。有孩子的家庭在装修时大多会考虑为孩子留出一个专属房间,不少家长对于儿童房的布置也颇为用心,但却忽视了孩子和大人能互动的空间。孩子的活动空间不只是儿童房,在居室的其他区域也应该为儿童留出活动空间,与父母互动以培养亲子关系。本文以居室环境为例,探索研究亲子空间的开敞性设计。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高中生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强调这种亲子关系构建中父母与其子女的特殊关系和相互作用,说明树立正确的亲子关系观念的重要性,以及由此如何调适和建立有助于高中生成长和发展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5.
父母责任是一种独特的权责状态,是指父母依法对未成年子女人身进行照顾、保护、教育以及对其财产进行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的总称。域外国家和地区不仅出现了父母责任概念的区域统一化,也走向了父母责任实体制度的国际统一化。深入探寻我国亲子关系的思想文化根源,中国传统的爱幼观念在亲子关系规范建构中发挥了结构性功能,在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指导下,建立针对未成年人子女的父母责任模式,是未来我国亲子关系立法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理论,阐述人的发展是和早期经验、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分不开的。人的幼年期主要在家庭中度过,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亲子关系等对儿童的生活风格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想每个家庭成员,在一个家庭中能融洽相处,都有其各自感人的美德故事.这些美德故事中有关于夫妻的;有关于子女的;有关于亲子关系的.在我的家庭中,让我最感到自豪的是我的两个孩子.他们天真、善良、活泼、好学.当有人对我说,"你的两个孩子真可爱"时,我总是得意的说"我觉得也是".然后,接着得意地问,"是不是我教得不错?!"其实教育与被教育都是相辅相成的.在亲子关系中,在相互关爱下,渗透在每天生活中的是影响与被影响.父母是在教育并抚养自己的子女,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子女也在时时地教育着我们.  相似文献   

8.
姚璐璐 《科技信息》2011,(5):I0109-I0110
近年来有关亲子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本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认知、情绪、气质、行为及社会化等方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9.
影响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生物学因素的气质;二是外部条件的家庭因素,包括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当然,其他各种因素也起作用,而且它们都不是独立影响儿童早期社会交往,它们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这些因素中,气质是个体内因;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属外部因素,父母是外部因素的主要操控者.因此,父母在儿童早期社会交往教育中,应该特别注重儿童的气质,并与儿童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和改善家庭环境,为培养儿童早期社会交往能力建构有效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权威民主型教养方式是指严格要求与理解尊重相结合的教养方式,一方面父母严于律己并对孩子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理解和尊重孩子,关切孩子的权利,给孩子自由。权威民主型教养方式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民主性,不但能深刻变革传统教养方式,而且能重新定位现代亲子关系和有力提升亲密关系效能。然而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也存在方式运行中的僵化与异化、观念认识中的误解与误区、实践操作中的偏差与机械,对这些不利影响进行审视和反思,旨在规避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科学合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亲子关系问题在家庭问题中占有较大比例。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家进入高校,大学生亲子互动尤其是远距互动与关系问题日益凸现。该文以两名社会工作学生的实习进程为例,介绍团体工作方法在协助大学生就亲子关系建立支持网络,实现应对亲子问题的沟通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方面的积极尝试,并总结出小组实习员对大学生亲子问题和社会工作实习的理解与评估。  相似文献   

12.
李霞 《科技信息》2012,(13):315-315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往往会有一些事物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面对父母的离异,孩子们不能明白为什么父母会分开,在他们小小的脑海里,这种事情是会留下很大的伤害的,那么离异的父母在孩子早教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孩子纳入身心发展的正轨,取决于父母对待此事的态度。所以为了孩子健康发展,我们建议家长: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隔代教养已经成为儿童家庭教育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教育形式。文章在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萍乡市三所幼儿园小班隔代教养家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状调查后发现,祖辈的教养方式对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较大。首先,祖辈抚养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水平低于父母抚养的孩子社会性发展水平。其次,祖辈的职业、学历情况都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祖辈的教养理念和方式也会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改善隔代教养质量,提高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三个建议:一是父母要明确自身责任,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加强与祖辈的交流沟通;二是祖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三是要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做好引导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问卷探讨父母陪伴与小学生完成作业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陪伴孩子作业相对于不陪伴情况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父母耐心指导作业的陪伴方式可以提高小学生作业质量;父母经常陪伴孩子作业可以提高小学生作业质量;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影响父母陪伴孩子作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也许不少家长面对自己的儿女都会有这样一些疑问:为什么孩子会变得那么样的独立和难以沟通呢?为什么他们会拒绝顺从家庭的价值观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要想找出原因其实并不难,亲子关系是双方互动的,当然双方都有责任。不过今天我们只从父母这方面来谈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克服与儿女沟通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在育儿模式多样化发展的今天,家庭交互模式特别是亲子互动日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该文主要从家庭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移动应用在父母以及儿童中的使用行为,并分析了儿童移动应用的现状。通过现今移动应用对家庭亲子关系的影响研究,找到一些亲子游戏设计中应有的原则。从促进亲子关系为目的出发,对亲子移动应用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亲子关系包括自然自亲和拟制血亲两种.对拟制血亲的范围,我国婚姻法仅限于养父母子女间和继父母子女间,而对于实践中出现的"借种"、"借腹"所生子女及因某种原因错养的子女亲子关系如何确认,则显得有些无能为力或不够合理,结合国内外立法及实践,就以上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亲子关系研究浅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关于亲子关系内涵的界定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基本社会群体,多为有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成员所组成.它是儿童早期生活最基本的环境,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儿童时期是个体生长、发育、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容易接受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时期.而家庭中父母亲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则又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核心,所以研究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于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从而提高家教水平的重要意义已早为人所共识.当前国内外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专家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采用各种方法对亲子关系在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大多数父母而言,孩子是自己的希望.尤其现在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孩子几乎成了整个家庭的希望,所以,父母一般总是会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需要,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外,对他(或她,以下同)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情感与爱等心理上的需要.对多数父母来说,孩子的物质需要是看得见的,也容易给予满足;而心理上的需要,则不易被发现,并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这方面的需要,因而不能常得到恰当的满足.  相似文献   

20.
余文林 《科技知识动漫》2007,(4X):123-123,133
众所周知,人际交往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关键期”——孩子的少年时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紧张与疏离,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发展和品质的形成。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一种驾驭生活、完善自我的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让孩子走出孤独,学会交往,应是我们每位品德教师值得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