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频发,已经给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模拟,可为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预报预警提供依据。以长春市南关区为研究区,以城市暴雨内涝灾害为研究对象,从多情景视角出发,提出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多情景模拟框架,并以一、二维非恒定流为控制方程,以不规则网格为骨架综合构建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数值模拟模型,实现研究区暴雨内涝灾害危险性多情景模拟。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内涝应急管理部门在内涝灾害预报预警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应急效率和应急水平亟待提高的问题,该文采用OODA环理论框架研究了城市内涝灾害及其应急流程。通过分析城市内涝灾害的形成机理,建立了城市内涝灾害描述模型,构建了基于复合OODA环的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联动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Petri网对应急联动流程进行建模,验证了该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文理论方法对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联动体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乃冰 《安徽科技》2014,(10):33-34
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因内涝引发的不幸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反思我国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建议,很有必要。一、城市内涝的定义城市内涝是一种由强降雨或连续降雨所形成的城市内部积水的灾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已经成为常见的灾害之一。频繁的内涝灾害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在对南京市地理和历史资料和近年来南京城市内涝报道大量收集整理的基础上,以南京市33条城市河流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考察与调研,从城市建设中河流变迁和城市内涝的相关性角度出发,分析南京城市内涝灾害区域特征及其和城市河道变迁的关系,探究南京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注意到城市河道的建设问题,希望能对解决南京内涝灾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城市内涝灾害发生后对居民、社会及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哈尔滨市区为研究区,以典型内涝灾害年为案例年,收集气象、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从社会与个体、社会与家庭、社会与心理、社会与交通、社会与秩序、社会与稳定六个方面筛选城市内涝灾害社会影响评价指标,并构建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实现了城市内涝灾害社会影响评价与区划.研究结果可为哈尔滨市内涝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近年情况来看,城市内涝成了新的汛期灾害。有的地方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是造成内涝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城市大量的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也容易形成路  相似文献   

7.
蒋义圣 《广东科技》2014,(12):84-85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频发,我国多个城市发生内涝灾害,其中不乏一些沿海经济较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的城市。现在的城市普遍存在着"逢雨必涝"这样的城市病。内涝问题是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各大城市也就这个问题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地找寻着原因,并制定了许多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薛莹莹  贺山峰  王欣 《河南科学》2019,37(5):854-860
基于风险感知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灾害认知情况、防灾意识和技能、响应情况三个方面对郑州市居民的城市内涝灾害风险感知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路段之间居民对内涝灾害感知的差异性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城市居民内涝灾害的风险感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居民对内涝灾害缺乏科学、系统的认知;②约80%的居民有一定的防灾意识,72.6%的居民掌握有基本的防灾技能;③多数郑州市居民对于内涝灾害都能积极响应,且对政府的相关工作有所期待.根据调查结果,对郑州市居民及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三点建议,为郑州市提升防范内涝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和政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海暴雨灾害的系统特征与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30年暴雨和灾害资料,对上海城市系统受暴雨灾害影响下的暴露程度和敏感性等进行了动态分析,得出了该系统受暴雨灾害的脆弱性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近30年来暴雨的数量和强度均有明显增加趋势,城市多强暴雨天气增加了城市内涝灾害的危险程度.低强度暴雨造成的城市水情灾害影响已很小,但极端强度暴雨仍构成严重的威胁.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地面排水能力的设计和提高、旧区改造和房屋建筑标准的提高等社会系统的变迁,会影响不同暴雨类型所造成的灾害程度与脆弱性;而城市在发展中又会出现新的薄弱和危险区域.因此,必须对灾害脆弱性进行动态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基于情景模拟的城市内涝动态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建立了一套针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二维水力学模型模拟积水的时空分布,并采用基于国内实地调查获得的脆弱性曲线估算内涝灾害损失。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为例进行了内涝风险评估,模拟了该地区不同降雨情景下的内涝时空分布和灾害损失情况。结果显示:持续时间越长、重现期越长的暴雨导致的积水和经济损失越严重,但不同的暴雨导致的积水区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通过不同雨水井分布情况下经济损失总量的估算,分析了雨水井对降低城市暴雨内涝风险的作用。结果表明:雨水井可以有效降低内涝风险,但应对短时强降雨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渍涝灾害防治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暴雨、地势低洼是形成武汉市渍涝灾害的重要原因,其防治的战略措施是:强化综合防灾的意识,开展渍涝灾害科学的综合研究,加强防治渍涝灾害的综合管理、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增强排水减灾工程建设的投入,强化综合减灾的法制管理。  相似文献   

12.
城市暴雨内涝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06年太原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及其相关资料,统计分析了各种因素在内涝灾害形成中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以二维非恒定流理论为基础,构建暴雨内涝预报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中山环路沿圈是城市灾害的高发区.城市综合灾害的诱发和灾损后果与城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等因素的背景条件有控制制约相关关系.为防灾减灾目的,应用模糊矩阵数学方法对中山环路沿圈的12个统计小区,选用13个相关因子进行复合生态总体综合评价.评价结论很差和较差的6个小区是灾害重点防治小区,并提出了复合生态因子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当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与城乡建设的快速扩张导致人地灾矛盾加剧,因此,研究城乡建设空间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就尤为重要。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城乡建设空间及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法、综合归纳法等方法,探究粤港澳大湾区城乡建设空间扩张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1)城乡建设空间扩张与自然灾害关系密切,且是双向影响关系;(2)城乡建设空间扩张与灾害演变相关性大小存在区域差异,灾害易发区与城市建设密集区的重合,两者关系更为密切;(3)地质灾害、暴雨洪涝灾害的演变与城乡建设空间扩张相互影响程度大;(4)城乡建设空间扩张加剧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5)自然灾害的存在限制城乡建设空间扩张的发展方向,增大了城市开发的成本,易发生灾害的区域需要避免进行高强度建设和重要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建国以来洪涝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东北区尤其是松辽流域洪涝灾害频繁,是全国主要的洪涝灾害发生区之一.利用东北区1950—1990年洪涝灾害相关资料,以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为研究对象,根据洪水灾害的发生学理论,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建国以来东北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特点和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东北区减轻或避免洪涝灾害的主要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貌在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岩溶地区的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及洪涝等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貌特征的关系内在联系及机理分析研究,为岩溶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河流阶地、冲洪积扇、台地、剥蚀面、滑坡平台等地貌类型的分布特征、演化规律及作为城镇选址的利弊,并提出兴利除弊、合理利用的途径.以四川省为例,对山区城镇地貌灾害的演化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从地貌的角度对山区城镇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内涝频发且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研究内涝影响因素,进行内涝风险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获取内涝空间数据和影响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进行探究,识别内涝潜在风险区和分析影响因子与内涝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内涝风险的主导因子为离立交桥的距离、建筑密度、不透水面比例、人口密度、暴雨持续时间、NDVI;(2)研究区内超过24.6%区域范围都处于内涝风险区,高风险区总面积约为40.17 km2,中风险区的总面积约为298.09 km2;较低风险与低风险区面积分别为423.75 km230.53 km2;(3)各区内涝点分布数量大小关系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西城区、东城区;历史内涝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密北疏,西密东疏”的分布格局与“多核中心,次中心团带连接”的特征;(4)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风险概率在丰台区中部,海淀区东北部、南部,石景山区东部地区呈高—高聚集,表明该区域在未来可能会受到周围区域的影响而发生内涝灾害,要高度关注该区域实现精准防控。相关成果为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完善改造、潜在内涝积水点防治、制定应急减灾预案和应对措施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全面客观评估城市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预防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基于EPA SWMM 与 ArcEngine,结合等流时线法与水量平衡原理,开发了城市内涝风险分析模型系统(USRAMS)。阐述了USRAMS的原理与功能,说明了利用USRAMS进行管网排水能力评估与内涝风险分析的方法,并验证了USRAMS的适用性;对沧州市进行了现状管网排水能力评估和城市内涝风险分析,以主题图的形式准确直观地表达了瓶颈管段位置以及城市内涝风险的分布情况。实例证明,USRAMS地表产汇流模块只需径流系数与汇水时间2个参数,较好地适应了中国当前情况,二维地表淹水模拟采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稳定、快速,其模型结果可为城市内涝防治与雨水管网系统的规划改造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