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晴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81-182
动物习语以其丰富的比喻形象,独特的作用和表现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英汉动物习语的异同反映了人类文化进化的二重性。文章运用实例,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外来语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动物习语文化差异的原因,指出在跨文化交际时,不仅要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更要重视隐含在其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张丽 《科技信息》2010,(21):252-252,269
习语是各国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国的风俗习惯。它作为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充分反映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因此,本文从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习语着手,论述习语在文化上六个方面中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即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数字习语的差异。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掌握习语的文化差异,对于培养语言的领悟力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动物类习语,因其使用群体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动物类习语在不同的语言中负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文章就部分动物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喻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探讨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不同的国度之间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民族风情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着重从英汉词语、习语、句子结构和语用场景等四个方面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进行论述。旨在让广大从事英汉翻译者认识到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透过语言表层结构,把握其深层含义,摆脱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和翻译障碍,从而使英汉翻译既准确又可靠,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经过长时间的提炼和纯化,习语堪称语言的结晶.由于英汉国家生存环境、地理条件、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思维模式的迥异,习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就相应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颜色词是构成习语的重要语素,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本文具体分析了英汉习语中廒色词的文化内涵和语用价值,以期加深二语习得者对英汉习语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习语又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因此,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英汉习语的对应关系,融会贯通其语用意义,对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习语、以及对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语言不通的问题以外,我们还经常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这些文化差异也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中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很容易造成语言交际的障碍。本文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日常用语,告别语等方面的差异,并粗略地指出了这些差异引起的交际失误。本文重点讨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时芬 《科技信息》2008,(9):292-292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英汉习语反映出了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文化差异的分析,主要探讨了英汉习语互译的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习语带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由于环境、习俗、宗教等不同,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本文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了语言、文化、习语间的密切关系及习语的来源,并结合一些习语具体分析了习语的文化差异,从中总结出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英汉习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习语的来源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王昆 《科技信息》2007,(32):239-239
委婉语是语言的特殊组成部分,在人类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对社会文化的反映。本文分析了英汉委婉语中的文化差异,认为了解和掌握委婉语和这些文化差异,才能顺利地进行跨语言交际,从而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语用学理论的广泛应用为英语习语的翻译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分析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韦璐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26(1):111-112,56
习语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而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不但构建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也构建了人类的语言.通过对英汉习语中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隐喻的认知共性和文化差异性被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3.
习语是人们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是人们长期习用的形式简单而又意思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英汉文化的不同造成英汉习语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能否忠实、准确地用译语再现原语习语,就要求译者首先认清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在分析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具体的翻译方法,达到准确、专业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4.
英汉典故性成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华,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英汉典故性成语折射出中西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经济生活模式与英汉习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是语言的缩影。大部分习语来自普通老百姓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经历,反映出经济文化等对语言的巨大影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残留在习语当中。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来揭示中英两民族早期不同的经济生活模式以及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6.
英语习语具有结构固定性、语义整体性和不透明性等特点,诸如地理,历史,宗教,和习俗等多种文化因素渗透在这一领域,使得英语习语是外语学习中的最难点之一,通常具有良好英语水平的外语学习者们在英语习语的掌握上却相当薄弱。虽然文化导入在语言教学中已经使用得较为普遍,但在习语教学中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教材中的习语以及与习语相关的材料也极为匮乏。因此应用文化导入的教学模式将文化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入到大学英语习语教学中,使课堂文化教学进一步深化,有助于学生对中西方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以及社会观念的差异作进一步了解,从而达到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目的。通过本文中的调查研究,作者试图找到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帮助学习者们掌握英语习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长久以来,人们更多关注汉语成语的英译或英语成语的汉译,即汉英成语之间的互译,却很少关注汉英词语在英译汉中的所起到的作用,更忽视了其使用选择限制。在翻译过程中,适当采用汉语成语能使语言生动、简洁。但是究竟怎样才可以使译文生"花"而不是"拙"?本文拟就借用翻译中的归化策略,对汉语成语在英译汉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使用选择限制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英习语中的国俗语义的异同现象,显示了中英文化共同和独特的特征以及彼此间的交流和融合。这对我们探索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对英语学习与研究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19.
英汉航海习语的研究对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英汉航海习语的文化意义呈现出个性和共性,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往往不同。准确把握习语的文化内涵并进行适当的喻体转换,方能实现英汉语义和修辞最大程度上的“等值”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