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西部地区男大学生下体体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扫描仪,对233名年龄在18~25岁的中西部地区男大学生进行人体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提取能够反映男大学生下体体型特征的15个特征指标,同时提出男大学生下体分类指标中间体数值.研究结果为设计合体舒适的裤装提供人体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人体体形特征的分析以及裤装立体模型的建立 ,研究分析了裤装结构中省的设计原理及规律 .并探讨了裤装中省在各部分裤片设计的作用 ,总结了裤装结构设计中省的设计原则 .  相似文献   

3.
女子下体与裤装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裤装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涉及穿着者服用裤装的合体性、舒适性和卫生健康,并且对服用后下体的外形美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基于裤装较大的市场需求和人体下体千姿百态的体态结构特征,找寻裤装结构设计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下裆角、裆宽和膝盖围三者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部地区六所高校360名年龄在18-25岁的在校男大学生牛仔裤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西部地区市场上的牛仔裤在质量、舒适性、规格、合体性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穿着要求,在款式设计、颜色、价格等方面不能很好地迎合大学生的消费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服装企业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以《大学生需要结构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对西部六所师范院校410名在校大学生需要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优势需要倾向依次为知识能力需要、友情需要、自立需要、心理素质需要;非优势需要倾向依次为求援需要、奉献需要、权利需要和性需要;西部师范类大学生需要层次在性别、年级自变量呈显著正相关;师范类大学生实际优势需要倾向与教育工作者的评价结果出现显著差异。基于上述研究,对目前师范教育的教学管理提出三条针对性建议:一是全面了解西部师范类大学生需要结构,及时调整自我认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二是关注西部师范类大学生需要的个体差异,加强教育针对性;三是深入研究西部师范类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加强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6.
选用8种裤装面料,制成合体和贴体两种裤子.通过压力测试及数据分析,得出影响裤装膝部压力的主要因素有面料特性、裤装合体程度、人体运动状态.织物的纤维弹性越好,裤装膝部所受到的压力越小;棉织物,因其组成纤维强度较小,面料的弹性越小,越容易变形,裤装膝部受到的压力越小;涤纶等化纤织物,因其组成纤维强度较大、不易变形,面料的弹性越大,裤装膝部所受到的压力越小;面料的厚度越小,裤装膝部所受到的压力越小,裤装也越容易产生变形;裤装的贴体程度越高,裤装膝部受到的压力越大.研究结果为服装企业的裤装设计和生产、消费者裤装选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人体结构、人体运动的特点以及设计实例,分析户外运动裤装口袋的位置、大小、开口方向等相关细节,总结出户外运动裤装口袋功能性设计的特点.强调户外运动裤装口袋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户外运动裤装设计中细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男性裤装合体度与舒适度,本文着重探讨与人体裤装密切相关的腰臀区间形态特征。随机抽取福建地区182名18~22岁青年男性为样本,通过三维人体测量方式采集人体腰臀区间的相关数据,分别对腰臀区间截面形态、围度形态、立体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臀横矢比与腰横矢比离散程度较小,横矢比较腰横矢比略大;腰围与臀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8项典型指标,运用K-均值聚类法和方差分析,最终将腰臀区间曲面形态分为6类,为福建地区男性裤装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男性人体下部与男式内裤款式的结构理论分析,结合内裤结构与裤装结构设计的相似性,对男式内裤结构进行讨论,认为男性人体下部的各结构特征都影响着男式内裤款式结构的细节变化,要制作出合体的内裤必须满足人体的不同体貌特征,去调整细微的结构变化;裤装原型与内裤原型有着合理的相似性,可以根据裤装原型,调整符合内裤设计的数据,从而依据裤装制图方式绘制内裤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选取4种延伸性不同的裤装面料并分别制作成款式和规格相同的合体裤,通过穿着试验,结合主观评价法对4条合体裤的压力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体姿势不同、身体部位不同及面料延伸性差异,均会对合体裤的压力舒适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测得华东地区女子体型数据基础上,运用服装剪切口变形分析法,对女裤装动、静态的穿着变形进行分析,得到裤装主要部位的结构与人体运动的对应关系,为研究优化下装结构提供量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头面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地区742名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20项头面部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族和汉族女大学生的头长、眼外角间宽、眼裂宽有极显著差异,口宽、头水平围有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的头长、形态面高、容貌面高、鼻高、鼻宽有极显著差异,容貌额高、眼内角间宽、唇高、耳宽和头水平围有显著差异;蒙古族男、女大学生和汉族男大学生以特圆头型为主,汉族女大学生以超圆头型为主;汉族男大学生和蒙古族女大学生以阔面型为主,蒙古族男大学生和汉族女大学生则以过阔面型为主;两个民族的男女大学生均以狭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的发展 ,从根本上讲有赖于民族人才的培养和民族素质的提高。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西部高等院校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中国南方黎族和北方哈萨克族大学生的体质特征,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和卫生工作提供参考.对南方黎族和北方哈萨克族大学生的同类体质测试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黎族大学生身高(cm)、体重(kg)、肺活量(mL)三项身体形态机能指标显著低于哈萨克族大学生(P0.01);两项身体形态机能派生指标的比较,体重(kg)/身高(cm)×1000指数,黎族大学生显著低于哈萨克族大学生(P0.01),肺活量(mL)/体重(kg)指数,黎族大学生和哈萨克族大学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台阶实验(指数)、坐位体前屈(cm)、立定跳远(cm)三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黎族男大学生与哈萨克族男大学生立定跳远(cm)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黎族女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显著高于哈萨克族女大学生(P0.01),其他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比较结果均为黎族大学生显著高于哈萨克族大学生(P0.01).南方黎族大学生与北方哈萨克族大学生各项体质指标的比较结果表明,黎族大学生具有身体形态相对廋小,身体机能耐力相对强,身体素质的柔韧屈伸度大、跳跃灵巧性好的体质特征,哈萨克族大学生具有身体形态较为高大,身体机能耐力相对弱,身体素质的柔韧屈伸度相对小、跳跃能力一般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刘丽  李向农 《科技信息》2008,(11):165-166
本文根据对西安西部大学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空闲时间的分析,有针对性的说明了上王村农家乐对西安市西部大学城大学生的吸引力,并对上王村农家乐如何开发西部大学城大学生市场提出一些建议,着在启示人们重视大学生这个独立而庞大的群体,从而架起大学生与农家乐旅游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探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 ,为民族地区的心理咨询和民族教育工作提供依据。为此本文采用EPQ(adult)对 153名对照组大学生和 157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测查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成因做深入的分析。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内———外向 (E)维度得分和掩饰性 (L)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 ,神经质 (N)维度和精神病性 (P)维度得分高于常模 ,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民族文化背景是形成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特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运用马丁人体测量仪等测量器具对30名男性大学生(身高170 cm左右,体型A型)进行接触式人体测量,分别测得腰部、中腹部、臀部、大腿根部、大腿中部、膝盖部等部位静态、抬腿15cm、前屈90°、坐高40cm、自然下蹲动态时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部位静态皮肤长度、动态皮肤拉伸围度及长度方向的特征数值;并结合面料弹性进行分析,获得服装结构设计宽松率与面料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男士裤装的结构宽松量设计和面料选用提供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黑龙江大学的219名大学生,采用性别角色态度问卷,中国大五人格简式版问卷,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以及人格对职业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男性比女性,农村男大学生比城镇男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态度更加传统;神经质在能力特质与表现与常规型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宜人性在社会参与与权力义务对与社会型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神经质、宜人性在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职业倾向的中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衣环境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通过对人体穿着不同厚度、密度、宽松量、湿度的裤装进行安静、运动状态的对比实验,分析了服装压、拘束感、脉拍、耗氧量及能量代谢与服装宽松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得到决定裤装穿着拘束感的若干相关因子的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学生就业关系到西部振兴与社会稳定。在分析西部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后认为,西部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应该是政府主导的市场化就业模式,包括以下内容:依托政府主导、深化高校改革、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