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王安石咏史诗对李商隐的接受与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与王安石的咏史诗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王诗接受了李诗强烈的讽时性、善于翻新议论和将身世之感融入咏史之作的特点,又在咏史诗所关注的历史视域与艺术手法方面有所新变.  相似文献   

2.
李商隐诗歌意象从取象的内容、目的以及意象的组合上看,都呈现出迷离之境与遥深之情的融合。这在他的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以及无题诗中均有突出的表现。本文试图从李商隐诗歌的意象入手来探究其诗歌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歌中以七言绝句所拥有的读者为最多。唐人七绝的高手甚多,成就最为突出的是李白、王昌龄、李益、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处于中唐的刘禹锡,其七绝创作在题材和表现方法方面,对盛唐李白、王昌龄等既有继承,更有突破,形成独特风貌,从而也确立了很高的历史地位。本文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对刘禹锡在七绝方面的贡献作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咏史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源远流长,成就甚高,影响甚大。不仅每一个时代多有咏史诗,而且绝大多数诗人写有咏史诗,可说代有名篇,人有佳作。后世学者,凡研究某一代诗作,不能不涉及咏史诗作;论述某一诗人的创作,也不能不涉及其咏史诗作。历史人事,往往能引起古代诗人们的写作兴趣,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因为古代诗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有很好的学习,历史上的各种事件和人物,他们都很熟悉。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当现实中的某种现象某个问题和某种思想与历史上的某些事实和人物行成某种感…  相似文献   

5.
温庭筠、李商隐女性诗的共同特征是难以掩饰的感伤主义基调。不同之处有以下三点 :一、女性类型 :展示温、李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倾向 ;二、女性典故 :表现李商隐的悲剧性情怀和温庭筠平浅自然的心境 ;三、高频意象 :李商隐以理想主义者的视角书写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注重写情 ,表现出对爱情的完美追求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高邈虚幻之感 ;温庭筠以浪子文人的视角细致描摹女子 ,注重视觉感受 ,表现出对女子的欣赏喜爱以及审美愉悦心理。  相似文献   

6.
由白居易《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尚书》、《洛阳春赠刘李二宾客》等诗考证刘禹锡洛阳住宅在怀仁坊 ,由刘禹锡《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作》“十字春波绕宅墙”可证刘禹锡居洛住宅的具体方位当在怀仁坊北边 ,即今洛阳市郊区李楼乡楼子村北一带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李商隐女性诗的共同特征是难以掩饰的感伤主义基调。不同之处有以下三点:一、女性类型:展示温、李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倾向;二、女性典故:表现李商隐的悲剧性情怀和温庭筠平浅自然的心境;三、高频意象:李商隐以理想主义者的视角书写理想中的女性形象,注重写情,表现出对爱情的完美追求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高邈虚幻之感;温庭筠以浪子文人的视角细致描摹女子,注重视觉感受,表现出对女子的欣赏喜爱以及审美愉悦心理。  相似文献   

8.
赵红 《科技信息》2012,(2):203-204
左思是中国咏史诗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是自班固创立咏史诗这一诗歌的形式以后,把中国咏史诗带入到一个全新境界的人物。本文主要对左思咏史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分析,研究左思咏史诗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唐代咏史诗的分类、取材特点、繁荣原因等,学界虽有议论,但仍存在一些待解之处。本文按照唐代咏史诗称引历史人事的特点将其分作专题咏史、泛咏史与变体咏史。在对唐代咏史诗分类统计的基础上,对其材料使用上存在的题材热点、体系性等作了分析。关于唐代咏史诗繁荣的原因,应主要从唐代历史文化的整合、时代政治的起伏与变故、诗人自身遭遇等方面去考察。  相似文献   

10.
晚唐咏史诗空前繁盛的原因有多种。中晚唐科举重史意识,以及由此引起的普遍的重史风气,为晩唐咏史诗的繁荣准备了必要的素材。科举试策的辩证思维、社会思潮的求新求异,训练、培养了士人观史时独具只眼的洞察力,使咏史诗处于常新的审美过程中,引起诗人对咏史诗持续的关注热情。晚唐的局势与南朝相似,南方也成了国之命脉所系,再加上晚唐时大量的诗人都有到南方的经历,故使有关南朝的咏史诗因身临其境而真切、形象、生动,从而为晚唐咏史诗的繁盛别添异彩。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编纂的《全宋诗》及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全宋诗订补》均失收吉安地区古代诗人龙仁夫、刘诜、刘彦章、李珏及其诗作,实属档案工作疏漏。现据《全宋诗》编纂凡例精神,对入元前即有诗作后来仕之及入元隐居不仕的四位诗人及其诗作搜罗补缀。  相似文献   

13.
刘禹锡诗歌的感情豪迈、深沉,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人格魅力、执着精神、智慧力量。但是,由于情感的表现内敛而有节制,讲究蕴藉含蓄,重视向诗歌深层意蕴方面开掘,刘禹锡诗歌的情感力度又不表现为因重气势而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这种情感力度特征及其形成对他的诗风形成有较大影响,使得刘禹锡以峻朗的诗歌风格在中唐诗坛众多诗人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柳永词因其对歌妓舞女的露骨甚至色情描写而在宋代被人以淫艳鄙俗之名棒杀,但在当代的批评中,其词却又被拔高到为妓女写心、代女性立言的高度。这两种评价都不免走入极端。诚然,柳永词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描写有局限性,但其花情柳思、俚俗之体对宋词的发展亦有深厚的涵养;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由男性掌握话语权,女性缺乏自己的声音,在男性意识的笼罩之下是不可能出现真正代女性立言写心的词作的。  相似文献   

15.
许浑是晚唐时期制作诗序最多的诗人,诗序一般很短小,点明作诗背景或原因,很少抒发感慨。诗序缺少中唐时代群聚赋诗的激情展露,而是遁入私人化的情感空间,挖掘内心感受,与李商隐、杜牧处于相同的主观化趋势之中;从诗序与诗歌关系看,存在序轻诗重的情况,但诗序使许浑诗歌总体上显得主旨明晰,诗序的简明扼要与诗歌的珠圆玉润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6.
约翰·多恩的<别离辞: 莫伤悲>和柳永的<雨霖铃>分别是英国诗歌和中国诗歌中描写爱人离别的千古绝唱, 同是赠别诗, 但读来却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文章拟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两首诗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和诗人写作手法的差异等角度对这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詠、李师中、晁冲之、李昭玘是宋代菏泽籍优秀诗人,共存诗450余首。它们的内容涉及诗人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形式包括古体、近体的主要种类,风格亦自呈新貌,为牡丹之乡赢得了美誉,也为山东乃至中国文学史、文化史留下了一笔别具魅力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8.
李调元辑《全五代诗》百卷,首次对五代诗歌进行了断代的整理辑录。但该书收录的诗人中,有些则属于唐人或宋人,明显超出了"五代诗"的断限范畴。通过对该书误收的十八位唐代诗人和四位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进行考察,就其选目失误作出全面的辨正,应该说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赠内诗是兴盛于李唐时期的一种新型爱情诗。李白的赠内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极具艺术价值与审美特质,是唐代赠内诗中的一座艺术高标。其中,又以写给夫人许氏、宗氏之赠内诗最为著名。李白在其赠内诗中,将他与’午氏、宗氏夫妻间的殷深情谊,以及生死与共的患难经历等,均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后人如元稹、白居易、李商隐、韦庄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李白赠内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灯烛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其诗歌中用到灯意象34次、烛意象22次,就这方面来说,在唐代诗家中仅次于白居易。灯烛意象对李商隐影响深刻,而唐代的经济基础、政治气候、文化氛围也影响到了李诗对灯烛意象的运用。李商隐扩大了灯烛意象的表现力、内蕴力,创造出具有多方面文化意蕴的经典灯烛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