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构建"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挑战。高校必须与时俱进,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两型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合格人才,为"两型社会"的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高校、社会、政府等都对就业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本文研究的是就业率和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就业率排名为被解释变量,以学校排名、城市排名等为解释变量建立了线性模型。以其通过模型分析能够更加深刻地剖析当前的就业率问题,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3.
以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变量,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为自变量,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关中地区3种主要土地类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与林地分布相关的主要因素为坡度和地形起伏度,与耕地分布相关的主要因素为坡度、地形起伏度和有机质含量,与建设用地相关的主要因素为地形起伏度、河网密度和道路通达度;通过模型的比较研究,考虑空间自相关因素的空间自回归模型能较好地从空间上解释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省2001—2012年的相关数据着手,利用Eviews统计分析软件,研究影响旅游收入的相关因素,建立了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以旅游接待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参数检验和估计。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竞争不断激烈,教育竞争也在进一步的加强,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如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面对我市中职学校的现实状况,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与国家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实验背景下,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突破体制障碍谋发展;以"武汉城市圈"发展"两型社会"为契机,抢抓机遇谋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构建凸显了政治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转型而谋划可持续发展蓝图的政治意愿,而政策和立法中公民参与缺失的现状使得"两型社会"构建缺乏实施基础。促进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协调共进,明晰公民环境权的内涵和发展权的要旨,将真正协调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不同利益攸关者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两型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未来发展、完善提供和谐的空间和进路。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内涵及其与两型社会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国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湖南研究中心(衡阳师范学院)为例,结合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分析了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环境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切合两型社会建设背景的"积极有效宣传+教师教研并举+学生科技创新+对外合作交流"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江西省高校抽样得到的376份有效问卷和分层回归方法,探讨了创新政策、社会支持和个人主动性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理。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工作经验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政策感知、社会支持和个人主动性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研究生的个人主动性正向调节政策、同学关系等外部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将样本分别按照性别、学科、工作经历和高校类型分类回归后对比解释变量回归参数的变化,发现创新政策、社会支持、个人主动性及其调节效应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会因学生性别、学科、工作经历和高校类型而异。这表明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创新支持政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并激发研究生个人主动性是提升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宋名芳  谭小丰 《科技信息》2010,(18):29-29,32
本文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社区体育的运行情况,分析"两型社会"建设对社区体育的影响,探讨影响三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因素,提出了三市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实现三市城市社区体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与环境的保障.目前,"两型"城市建设已成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从我国"两型"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有关评价指标体系等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套指标体系,以山西省主要城市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两型"城市建设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结构、社会群体以及个人发展等不同层次的和谐。在"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高考改革应综合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重视改革力量的集聚,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基点,从而科学有效地发挥高考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考虑心理潜变量的选择模型来分析出行者的专车选择行为。首先构建了多指标多原因模型以描述个体社会经济学属性与潜在态度变量的关系;继而结合二项Logit模型分析出行方式属性、个体社会经济学属性及潜在态度对出行者专车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潜分类模型对出行者进行分类分析。以广州市为例,发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及收入水平对态度变量的构成影响较大,安全意识、服务质量及舒适性、忠诚度也是影响选择的重要因素;通过潜分类发现出行者可分为费用敏感型、舒适享受型和中立型3个典型群体,比例分别为61.6%、21.8%、16.6%,显示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解为可被社会经济因素本身不同解释的部分和由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不同解释的部分,从而定量刻画中国居民健康性别差异的结构。为此,在Fairlie非线性分解框架下,将经典的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扩展到适用于Logit模型的分解,基于CHIP2013数据集,定量分解了我国城镇居民健康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男性和女性健康的影响机制不同;接近1/4的健康性别差异可以被男女居民社会经济特征本身的不同解释,而各社会经济因素对男女健康影响的不同造成的健康性别差异达到3/4以上。同时进一步将可被社会经济因素本身不同解释的部分分解到各个变量,可以看出男女居民职业地位不同导致的健康差异(在可被社会经济因素本身不同所解释部分中)贡献率最大,教育年限则缓解了部分性别健康差异。定量分解方法的引入,对深入认识我国城镇居民健康的性别差异的结构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政策启示在于应该从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和男女职业地位不平等两方面入手缓解我国居民健康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才需求预测模型的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历史状况的分析,确定影响我国人才需求的主要因素,在复杂的历史数据中,选择恰当的解释变量,建立我国人才需求预测的主模型,为解释变量构建5个子模型.利用国家统计年鉴的历史数据,通过构建的2003年、2005年和2010年的预测模型,可以对我国未来人才需求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社科型智库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库信息化是地方社科系统智库转型的关键举措。基于ISM理论,本文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地方社科系统智库信息化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创新提出了"智库信息化评估模型——IAEOF模型",从原理、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在智库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社科系统智库要推动信息化,必须通过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来推进;智库信息化资源也是影响智库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中坚力量,智库信息化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是自上而下的递进关系,反过来也是自下而上的推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以"泛化的他人"为特征的人的社会化过程分解为媒介社会、社会映射、人内传播等人类传播子过程,试图通过米德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分析各子过程的作用,并解释它们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以及人内传播之影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设应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努力加强图书馆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图书馆员和读者的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农业科技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问题,通过Amos7软件,以1809个样本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包括4个潜变量、23个观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路径分析新时期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规格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广州市海珠区近¨年来与城市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依据,在GIS分析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趋势和驱动因子,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不改变系统基本规律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达到利用少数变量来分析整个系统目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发展动态因素和社会系统因素.  相似文献   

20.
程莹 《科技信息》2010,(16):I0008-I0008
建设和谐社会不能忽视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尤其是对于中国这个"未富先老"的特殊型老龄社会来说,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更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对芜湖市老年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兴趣、项目、场所、时间、次数等影响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今后芜湖市能更好地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