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系统耦合效应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新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耦合”理论为有效解决水土耦合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在深入剖析系统耦合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内涵及关系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耦合模型、耦合技术以及耦合模式,并就该领域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多子系统非线性集对耦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是不确定性系统的分析问题,包含高度的非线性关系.作者建立了多子系统非线性隶属函数的集对耦合分析综合评价方法与系统的评价步骤,提出了针对不同评价指标的非线性隶属函数构建形式,并首次将水环境指标纳入到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之中.通过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价验证方法体系有效性,结果表明其不仅具有简洁、易操作和高精度等优点,同时可以为区域科学管理及时提供综合承载力的制约因子.  相似文献   

3.
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研究框架构建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改进的均方差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及耦合协调模型,对杭州市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杭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呈波动降低态势,承载力级别呈现良好转向中级的趋势.2007-2016年,承载力子系统障碍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系统、社会承载力系统和经济承载力系统.2007-2016年杭州市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协调度变化态势呈现差异性,其中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协调度评价结果距离优质协调仍有着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旅游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广西区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2003年~2013年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对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的时空演变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旅游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紧密,且旅游业发展水平指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均表现出较好的上升态势;基于时间维度,广西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从较低水平耦合协调过渡到高度耦合协调阶段,现已进入良性耦合协调时期;而空间维度上,广西区域内部关于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差异性显著,其中仅桂林、南宁和柳州3市达到了中度以上耦合协调类型,而其他城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大都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类颉颃阶段.由此可见,区内部分城市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上海市1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数据库建立了18个区县图层数据库和对应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数据库;引用基于GIS技术和多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各区县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了上海市水资源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大部分区域水资源综合承载力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水资源短缺风险较小;只有少部分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较低,承载力小,水资源短缺风险较大。评价结果可为上海市各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否协调的标准之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调节人类活动强度,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量化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评价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地质环境承载力,并利用相等间隔法将承载力等级划分为好、较好、中、较差、差五个等级,进而获得各评价时间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图。经对比分析,在评价时间内研究区中北部冲洪积平原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63%;南部基岩山区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19%。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控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减小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否协调的标准之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调节人类活动强度,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量化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评价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地质环境承载力,并利用相等间隔法将承载力等级划分为好、较好、中、较差、差五个等级,进而获得各评价时间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图。经对比分析,在评价时间内研究区中北部冲洪积平原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63%;南部基岩山区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19%。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控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减小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已从低度协调耦合迈入中度协调耦合阶段,但省内差距逐年增大;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逐年优化,从空间的角度看,耦合协调度呈现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粤东西北地区低的中心外围格局.  相似文献   

9.
对2006~2015年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求出每年人居生态环境承载力。结合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数据及实际情况选择10个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用地平衡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10年总生态环境承载力与人均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降低,总生态环境承载力由2006年的5 053.77 hm~2下降至2015年的4 795.64 hm~2;人均生态环境承载力由2006年的0.546 153 hm~2下降至2010年的0.426 21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与景观格局指数的耦合形态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与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指数的耦合形态均呈下降趋势;但降低幅度较小。与水网密度指数、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数之间的耦合形态呈小幅度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与人均耕地面积之间的耦合形态基本呈直线型,与人均林地面积之间和废水净排放量的耦合形态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与第三产业比重之间的耦合形态大致呈直线型,与城市化率的耦合形态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找出促进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方法,以黄河三角洲区域核心城市东营和滨州为研究区域,利用耦合协调测度模型,对研究区域2002—2016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以及2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同时对指标的权重进行敏感性验证。结果表明,2002—2016年东营和滨州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综合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来看,研究区域处于良好耦合阶段,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经历了从中度失调到良好协调的5个阶段,应用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合理可靠。研究结果可为东营和滨州的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同类型城市的研究提供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河流水环境系统具有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将模糊逻辑理论与集对分析理论耦合,结合集对分析理论的同一性、差异性和对立性,构建水质综合指数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根据该模型,利用某河段水质资料计算出属性识别的水质等级识别结果及综合评价结果对各等级的隶属度。研究表明,评价结果精确、可信,在已知的各类系统综合评价问题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2006~2015年研究区域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求出每年人居生态环境承载力。结合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数据及实际情况选择10个指标,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用地平衡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10年总生态环境承载力与人均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降低,总生态环境承载力由2006年的5053.77hm2下降至2015年的4795.64hm2,人均生态环境承载力由2006年的0.546153 hm2下降至2010年的0.426212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与景观格局指数的耦合形态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与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指数的耦合形态均呈下降趋势,但降低幅度较小,与水网密度指数、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数之间的耦合形态呈小幅度上升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与人均耕地面积之间的耦合形态基本呈直线型,与人均林地面积之间和废水净排放量的耦合形态呈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与第三产业比重之间的耦合形态大致呈直线型,与城市化率的耦合形态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分析2004—2013年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同.2004—2013年间,四川省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呈现出总体上升的态势,而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则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分别在2008年和2013年出现下降.二者耦合协调度则呈现出持续增长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0.680 6,处于初级协调的耦合类型.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供需失衡导致的保障风险问题,采用SD(System Dynamics,SD)模型和可变模糊集理论开展区域水土资源保障风险仿真和评价研究.该文构建了黑龙江省水土资源SD模型,分别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构建水土资源保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可变模糊集法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保障风险进行评价.仿真和评价结果显示,若黑龙江省水土资源继续按现状标准发展,将面临土地后备资源减少、土地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资源保障风险.根据可能产生的风险,通过SD模型对水土资源保障风险代表性驱动因素进行了原因树分析,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及分析结果提出一系列保障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承载力(WRCC)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集社会经济预测模型、情景决策分析与模糊评价模型的水-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评判模型对黄河中游延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并预测其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状况.评判结果显示:2005年延安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值为0.40,处于可承载的较低水平;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值分别为0.46、0.52,总的看来,延安市水资源承载力将在可承载程度上逐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复合系统呈明显的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对关中灌区水土资源和农作物水土生态需求进行分析,以期在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促使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关系趋于平衡,使利用效率和效益最佳状态,为此,对关中灌区土地资源进行了评价与分等,对主要作物水土生态需求规律进行了论述与分析,提出了水土资源和各类作物协调与合理利用的优化配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互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河南省城镇化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进行评价,得到如下结论:(1)时序特征方面,2000-2011年河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强度从0.498 4降至0.473 5,耦合状态基本处在颉颃阶段;2000年以来河南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伴随着"十一五"、"十二五"城镇化建设的深入而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而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年以来河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状态,作用强度经历了从中强度耦合的低等水平向中强度耦合的中等水平过渡.(2)空间分异方面,耦合度和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异呈现较大的差异,个别等级呈倒置分布状态;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虽与耦合度、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分布有些许类似,但其主要受城镇化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竞争、合作关系影响.基于时空分异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采取综合措施,构建"两型"社会城市;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综合承载力;坚持城镇体系协同发展,促进城市群整合发展;制定差别化的政策,缩小地区间的差异水平等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人类活动指数来综合反映干旱区人类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能力,构建出反映这一区域人类活动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计算干旱区动态的人类活动指数的计算模式,这套计算方法不仅能反映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的时序演变过程,也反映出各评价单元之间的差异.通过以典型干旱区——塔里木河流域县级区作为评价单元,选择1978~2000年间6个评价时段点计算研究区40个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结果表明,近20年中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强度普遍为增进过程,但增加幅度不同;增加较大的单元分布在水土组合条件好的源流区,增加较小单元位于水分条件较差和环境恶劣的区域;各评价单元人类活动指数差距很大,近20年间这种差距略有缩小,表明干旱区人类活动的定量研究结果有利于人类生态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平塘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平塘县林地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平塘县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结构、GDP增长率和森林覆盖率是限制该区域森林生态的主要指标;(2)研究区的森林结构需求指数(0.5946)>经济需求指数(0.3359)>森林功能需求指数(0.2267)>社会发展需求指数(0.2260);(3)研究区森林生态承载力值为1.3832,处于强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千米尺度的空间网格为基本测算单元, 通过构建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 开展区域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一致性评价。以上海市青浦区为案例的研究结果表明: 1)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区域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压力空间分布状况, 能够对区域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一致性展开评价; 2) 青浦区平均产业压力指数为0.51, 生态承载力指数为0.25, 全区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一致性较高, 平均一致性指数为3.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