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及与真菌菌属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8例IPFI患者和55名健康人群,检测其治疗前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并对IPFI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和痰液进行真菌培养;同时监测IPFI患者抗真菌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及相应的真菌培养阳性率;结果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浆(1,3)-β-D-葡聚糖在IPFI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优于肺泡灌洗液和痰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P0.05).IPFI各真菌菌属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曲霉菌属组与隐球菌属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也有显著差异(P0.05).原有治疗方案缓解组患者治疗第7天、第14天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调整治疗方案缓解组患者治疗第14天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较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也有显著降低(P0.05);病情稳定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0.05);病情进展组患者治疗第7天、第14天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各组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率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早期经验性用药的指导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及治疗过程的检测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β-葡聚糖酶对β-1,3-葡聚糖酶解的最佳条件.采用DNS显色法分别测定底物质量浓度、酶质量浓度、酶解的温度、pH值对酶解产物还原性糖质量分数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做正交优化试验,再对酶解时间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糖质量浓度1.4 mg/mL,酶质量浓度14 mg/mL,温度55℃,反应pH值为5.5,...  相似文献   

3.
β-1,3-葡聚糖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1,3-葡聚糖对小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乙醇或阿司匹林损伤性胃溃疡、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和乙酸腐蚀性胃溃疡等有非常显著的预防或治疗作用(p<0.01~0.001),而且均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小分子β-1,3-葡聚糖的抗溃疡作用优于大分子β-1,3-葡聚糖;β-1,3-葡聚糖抗溃疡作用机制与其对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无关,而可能与其对胃粘膜的直接接触和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颜世磊  孙瑾 《科技信息》2011,(10):I0125-I0126
笔者采用酸法、碱法和酸碱融合法提取酵母细胞壁中的β-葡聚糖,对得率和纯度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用碱法浸提工艺从破壁酵母中提取碱不溶性β-葡聚糖效率最高。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在75°C条件下、0.75mol/L的碱液处理15min。不同脱水和干燥条件的对比实验表明:脱水和干燥条件影响产品的色泽;溶剂和水分蒸发得越快,产品最终含水率越低,产品颜色越白。  相似文献   

5.
采用碱提醇沉法制备猴头菇β-葡聚糖(Hericium erinaceus alkali-extracted polysaccharide, HEAEP),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抗坏血酸浓度、金属离子、温度、pH值等)下抗坏血酸对HEAEP表观黏度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抗坏血酸对HEAEP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β-葡聚糖表观黏度与抗坏血酸浓度存在依赖性,当抗坏血酸质量分数超过0.10000%时,抗坏血酸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差;金属离子(Cu2+、Fe2+)的加入会进一步促进抗坏血酸对HEAEP表观黏度的降解作用;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pH值和作用时间也有一定影响,当pH值为4,作用时间为12h时,抗坏血酸对HEAEP降解效果最好。此外,抗坏血酸能降低HEAEP分子质量,但对HEAEP糖苷键类型及比例、单糖组成和特征官能团等结构特征影响较小。抗坏血酸降低猴头菇β-葡聚糖表观黏度的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抗坏血酸浓度、Cu2+、Fe2+等影响较大,但作用前后的多糖主要结构特征变化相对较小。研究结果旨在为抗坏血酸与β-葡聚糖共存食品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检测临床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以便对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 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并以传统真茵培养方法作平行对照实验,分析比较深部真菌感染组和非深部真茵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结果 16例深部真茵感染组的(1→3)-β-D-葡聚糖水平为51.7±66.5 pg/mL,明显高于正常非深部真茵感染组8.6±25.2 pg/mL(P<0.05),且比传统培养方法快速、准确.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深部真茵感染,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清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从而统计出待检标本深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率。结果60例可疑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经传统培养方法诊断28例阳性,32例阴性,阳性率为46.7%;经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33例阳性,12例为可疑感染,阳性率为55.0%,20例健康对照组均为阴性。说明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以富硒大豆豆乳为培养基,接种灵芝菌种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132 h范围内,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呈增加趋势,发酵至132 h,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最大值,分别为9.87、0.87、0.951、.07、1.85 U/mL,中性蛋白酶活力在发酵108 h达最大值5.35 U/mL.  相似文献   

9.
将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异硫氰酸酯分别与水合肼和芳醛发生反应,得到了希夫碱芳香醛缩N-氨基-N'-(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硫脲,在K3[Fe(CN)6]和NaOH存在下于醇液中环化制得2-芳基-5-(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亚胺基-1,3,4-噻二唑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生物活性初步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黄瓜赤霉、棉花立枯、玉米大斑、苹果黑斑、花生褐斑和小麦赤霉菌6种植树原菌的繁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燕麦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为β-葡聚糖,其许多功能的实现都要依赖于β-葡聚糖.实验以燕麦麸皮为材料,以水为溶剂提取其中β-葡聚糖,用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量各提取条件下燕麦麸皮β-葡聚糖的得率.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确定燕麦麸皮β-葡聚糖提取得率最高的条件组合.结果表明:实验中各因素对燕麦麸皮β-葡聚糖的提取率都有一定影响,影响顺序依次为提取液p H料液比反应温度提取时间.提取β-葡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100 min,料液体积比1∶20,提取液p H 10,反应温度10℃,在此提取条件中β-葡聚糖的得率为4.31%.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哒嗪酮类(1,3)-β-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的结构与其药理活性的相互关系,本次研究拟对20个哒嗪酮类化合物分别利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的研究,并各自建立起相应的模型.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利用CoMFA建立起来的模型相关系数r~2=0.999,交叉验证系数q~2=0.585;而CoMSIA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87,交叉验证系数q~2=0.534,均满足标准模型的需要.而将这2种方法建立起来的3D-QSAR模型用于哒嗪酮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的预测,也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且从等值面图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哒嗪酮类(1,3)-β-D-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的结构上适当引入一些疏水基团和氢键受体可以增强该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木霉产生的β-1,3-葡聚糖酶是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原菌的主要机制之一,它能降解真菌的细胞壁,本文着重介绍了β-1,3-葡聚糖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特性,以及在生物防治和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市场需求,对2,3-二氯吡啶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以2-氯烟酸为起始原料,经酰胺化、霍夫曼(Hofmann)酰胺降解、重氮化和Sandmeyer 4步反应,得到2,3-二氯吡啶,对影响产率的因素(如PCl3用量、NaOH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酰胺化中,n(2-氯烟酸)∶n(PCl3)=1∶0.45;霍夫曼降解反应中,NaOH质量分数为18%,反应温度为75~80℃;Sandmeyer反应中,n(2-氯-3-氨基吡啶)∶n(氧化铜)=1∶0.3。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总收率为70.33%(以2-氯烟酸计),纯度达98.5%,通过1 H-NMR进行了结构表征。此法产品纯度高,操作简便,原料易得。  相似文献   

14.
制备不同Nd2O3质量分数的2% Pt/Nd2O3-WO3/ZrO2催化剂.通过N2物理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H2程序升温脱附(H2-TPD)、CO脉冲吸附等方法表征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用固定床连续流动反应器考察催化剂对甘油氢解制1,3-丙二醇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引入Nd2 O3提高了催化剂的H2吸附量,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有重要影响.在4 MPa、130℃、质量分数为60%甘油水溶液进料、液体体积空速(LHSV)0.25 h-1反应条件下,2% Pt/0.25NdWZ (700,450)催化剂催化甘油氢解反应,甘油转化率为75.2%,1,3-丙二醇产率达28.9%,产物中n(1,3-丙二醇)/n(1,2-丙二醇)达到21.9.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氯甲酸对硝基卞酯(PNZ-C1)作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建立了山黧豆中神经毒素β-N-草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yl-α,β-diaminopropionic,β-ODAP)及其他游离氨基酸的同时分析法.HPLC法为色谱柱Ultimate XB-C18,流动相乙腈和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值=4.6),梯度洗脱程序0~5 minφ(乙腈)25%,5~ 30 minφ(乙腈)25% ~ 90%,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00 nm.利用该方法对山黧豆中β-ODAP及其他游离氨基酸的提取条件中乙醇体积分数、山黧豆粉的质量浓度(ρ(山黧豆粉))、提取温度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φ(乙醇)为10%,ρ(山黧豆粉)为0.025 g/mL,提取温度为60℃时,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试验,应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时间对柞蚕中β-蜕皮激素提取的影响,探讨以乙醇为溶剂提取柞蚕(幼虫)中的β-蜕皮激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溶液40%、料液比1:20、温度80℃,提取2.5h。接此工艺提取β-蜕皮激素,柞蚕中β-蜕皮激素的含量为0.0842%。  相似文献   

17.
正交优化燕麦β-葡聚糖提取及其分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提取燕麦中β-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的燕麦β-葡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pH值、液料比、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由此知提取燕麦中的β-葡聚糖的较佳工艺是,液料比为25,pH值为11时80℃水浴提取4h.用凝胶色谱测定纯化后β-葡聚糖平均分子量,得其平均分子量为9.697×105D.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酸碱法从黄粉虫幼虫脱油脂后的干燥虫粕中提取甲壳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HCl的质量分数和Na OH的质量浓度、浸泡时间、浸泡温度、提取剂用量对虫粕甲壳素的提取有较大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HCl浸泡时间,HCl浸泡温度,HCl的质量分数,提取剂用量;Na OH的质量浓度,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提取剂用量。提取黄粉虫虫粕中甲壳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酸浸时间2.5 h,酸浸温度80℃,质量分数为0.08的HCl,提取剂用量15 m L·g~(-1);碱浸时间3 h,碱浸温度80℃,质量浓度为60 g·L~(-1)的Na OH,提取剂用量20 m L·g~(~(-1))。制得的产品为白色片状固体,灰分的质量分数为0.006 7,剩余蛋白的质量分数为0.020 3 mg·g~(-1)。产品提取率为13%。  相似文献   

19.
高浓度NaOH浸出红土镍矿中SiO_2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红土镍矿高浓度NaOH浸出的条件.探讨了搅拌强度、温度、NaOH初始质量分数、浸出时间和碱矿质量比对SiO2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强度600 r/min、浸出温度225℃、初始NaOH质量分数85%、浸出时间90 min、碱矿比5∶1时,SiO2的浸出率可达82.77%.碱浸渣中的铁、镁、镍被富集,其中氧化镍的质量分数由1.29%提高到2.15%.  相似文献   

20.
兴安柴胡化学成份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兴安柴胡中分得10种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为柴胡皂甙 a(Ⅰ)、柴胡皂甙 b_2(Ⅱ),α一菠甾醇-3-0-β-D-葡萄糖甙(Ⅲ)单棕榈酸甘油酯(Ⅳ)、单亚油酸甘油酯(Ⅴ)、二亚油酸甘油酯(1,3)(Ⅵ),二亚油酸甘油酯(1,2)(Ⅶ),α-菠甾醇(Ⅶ),β-谷甾醇(Ⅸ).α-D-葡萄糖(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