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嫦  杨青 《大自然》2010,(5):24-27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植物园(以下简称“北卡植物园”)是收集并研究食虫植物的著名基地,这里栽种了许多特有的食虫植物。相信很多人关于食虫植物的知识主要来自书本或音像资料,我们以往的情况也是如此。然而近年来,我们有幸多次在北卡植物园观赏到瓶子草和捕蝇草的生长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2.
杨红珍 《大自然》2012,(6):63-66
植物一般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取氮、磷等必需的营养元素,但食虫植物有所不同,它们是通过捕获并消化动物获得营养的特殊自养型植物。  相似文献   

3.
郑永辉 《科技潮》2000,(9):38-39
动物以植物为食得以生存,这似乎是自然界的不变法则。你可知世上还有吃动物的植物?捕蝇为食的茅膏菜(俗称“捕蝇草”)在北美的森林沼泽地带,生长着一种专门以捕捉苍蝇及其他昆虫为食的“捕蝇草”,系茅膏菜科捕蝇草属的植物,叶子是它捕食昆虫的有力“武器”。科学家对捕蝇草的捕食活动作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其叶子像两扇张开的蚌壳,叶子的边缘有着尖而长的牙齿(也称“刚毛”),叶子的中间长有触毛并具有感应功能,叶的边缘还有腺毛分泌甜汁。当苍蝇及其他昆虫为甜汁引诱飞进叶子并触动叶边的触毛,大约20秒钟之后,叶子就会产生一种类似动物神经系统的脉冲信号,并从触毛迅速传递到运动细胞而使叶片向内合抱起来,叶子边缘的刚毛便交叉锁绕在一起,昆虫就再也出不去了,而且被围在里面的昆虫越活动、越挣扎,叶子合得也就越紧。此后,  相似文献   

4.
茅膏菜科(Droseraceae)是食虫植物中的一大类,遍布世界各大洲。在西方,它们有一个雅称——sundew,即阳光下的露珠,这是因为此类植物的外表通常都十分艳丽。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记载,我国有6种茅膏菜科食虫植物,其中锦地罗是最美丽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植物的感性运动又可从分为两类:周期性运动和单次性运动。单次性运动是指由单一的、极短时间的刺激。经过体内连锁反应而引起的一定形式的相应运动。这种运动主要表现在食虫植物、感震植物或植物器官中。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内蒙古藜科野生可食植物的种类和食用部位。分析了它的生态特性和食用价值,并探讨了利用措施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不同放牧率下绵羊的采食量与食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松嫩平原羊草草地,通过控制放牧实验对放牧绵羊的采食量和食性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绵羊的时限采食量(4h)平均为0.27kg干物质,且随放牧率的减小而增大;绵羊对各种植物的选择性采食顺序可分为嗜食、喜食、可食和少食4个等级;随着放牧率不断增大,原为少食的雨草苔、长叶碱茅莨和箭头唐松草成为可食植物,原为可食的羊草、星星草和牛鞭草成为喜食植物,原为喜食的鸡儿肠和罗布麻成为嗜食植物,蔓委陵菜、五脉山黎豆、拂子茅和芦苇的选择性指数也有所提高;放牧绵羊的食物组成与各种植物在群落中的相对生物量和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密度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演化之路上,植物不约而同地开发出以静制动的最佳猎虫工具——捕虫器,其形式多样,如掉落式陷阱捕虫器、粘胶型捕虫器、龙虾篓型捕虫器、吸力式捕虫器及兽夹式捕虫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植物演化成半食虫性.食虫植物与昆虫相爱相杀,相生相伴,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角色互换,动物沦为埴物猎物的剧情在大自然的舞台上演绎得精彩绝伦. 将植物与动物相比,通常人们倾向于认为动物是更为强势和智慧的一方:因为植物扎根于大地不能自由移动,还会被动物取食.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被视为弱势一方的小人物——植物——能否逆袭成功?  相似文献   

9.
油松毛虫的发生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松毛虫是危害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近年来在太原市林场及阳曲、古交等地暴发成灾。文章简要介绍了油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夏雀形目食虫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 ̄1993年每年3 ̄6月对兴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雀形目食虫鸟进行了调查研究对35种雀形目食虫鸟中的20种常见种进行了食性分析,其中17种鸟的食虫量在75%以上,这些鸟类在抑制森林和农田害虫种群数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