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岭土-二甲亚砜夹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红外吸收光谱(IR)和X射线衍射图谱(XRD)等手段,研究高岭土-二甲亚砜(DMSO)夹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IR谱初步确定DMSO分子与高岭土的外羟基之间形成氢键,XRD谱表明DMSO分子进入高岭土层间后,使层间距增加了4.1×10-10m.在DMSO中添加少量水可促进夹层反应的进行,增大夹入量。DMSO分子在高岭土层间以高度取向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个DSP的图像处理SIMD并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低层图像自理算法特点,指出标准SIMD结构不能完成某些层图像处理算法的数据综合任务,提出的改进型SIMD结构增加了多指令控制、共享存储器单元,能执行更多种类图像处理算法,讨论了图像在SIMD结构计算机上的呈维、二维分块方法,结果表明一维图像分块在互连网络硬件量,算法执行速度两方面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枕形二维PSD性能参数实验测试顾瑾包正康曹向群(浙江大学光科系杭州310027)PSD(PositionSensitiveDetector)是位置敏感探测器,它包括一维PSD和二维PSD。本文从介绍二维PSD着手,分析了枕形二维PSD的性能优点,并介...  相似文献   

4.
本文有效地将十二基硫酸钠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与溶液的导电率曲线结合起来,研究了SDS在高岭土和Na-高岭土上的吸附,发现SDS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最大值与吸附后平衡溶液的CMC、固液比、SDS的沉淀损失等因素有关,圆满地解释了吸附等温线最大值及其出现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粘土矿物表面的混合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5℃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自其单组分水溶液及其混合水溶液在高岭土、碳酸钙、石英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SDS在高岭土和碳酸钙上的吸附等温线在SD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以前出现最大值,SDS在石英砂上几乎不吸附;CPB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而在碳酸钙、石英砂上几乎不吸附;在SDS与CPB的混合体系中,SDS在高岭土、碳酸钙、石英砂上的吸附都增大,相应地,CPB在高岭土上的吸附减小,在碳酸钙上的吸附增大,并且随吸附后SDS/CPB摩尔比的不同,出现吸附最大值.文中成功地将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平衡溶液的电导率曲线有效地结合起来,分析了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低层图像处理算法特点,指出标准SIMD结构不能完成某些低层图像处理算法的数据综合任务,提出的改进型SIMD结构增加了多指令控制、共享存储器单元,能执行更多种类图像处理算法,讨论了图像在SIMD结构计算机上的一维、二维分块方法,结果表明一维图像分块在互连网络硬件量、算法执行速度两方面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离散W变换(DWT)是在Hartley变换的基础上提出的。从DWT提出之后已研究出了不少快速算法,但大多数算法都局限于长度为2的幂的一维DWT。二维DWT的核是不可分离的,因而不能简单地利用一维DWT构造二维DWT的算法。本文给出了一种将二维DWT转化为一种可分离的二维变换,然后用一维DWT计算这种二维变换,并给出了其各种应用及运行时间与二维离散付里叶变换运行时间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8.
子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间(空间)频率局部化性能,在图象子带编码中,二维离散子波变换是一种接近理想的子带分析/综合子系统。本文提出一种利用一维离散子波变换实现二维有限长离散子波变换的方法,同时给出了二维离散子波正变换(DWT)和反变换(IDWT)的滤波器实现结构。  相似文献   

9.
将二维纳米层的制备与表征凝练为材料化学综合实验课题,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r-nessite型层状MnO_2,利用超声辅助离子交换法对层状氧化锰实现了快速剥离。利用X射线衍射表征Birnessite型层状MnO_2在剥离各阶段的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了氧化锰纳米层的大小和厚度,利用Dyndall现象研究了氧化锰剥离液的胶体性质,探讨了氧化锰纳米层的制备原理。通过该实验可使学生了解二维纳米层制备及表征的基本知识,同时可激发本科阶段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设计完成了二维8×8DCT/IDCT处理器系统。该系统由两个一维DCT/IDCT功能块和一个矩阵转换存储功能构成,采用并行结构,流水线操作。根据分布算法,用存储器查表的方法取代了乘法操作。  相似文献   

11.
活性白土在石油炼制、医药、农业等多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酸对白土活化是主要方法之一。以陕北志丹白土为原料,用无机酸对其进行活化,详细研究了活化过程中活化酸的种类、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活性白土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志丹白土活化的适宜条件为:盐酸浓度8%,活化温度80℃,活化时间5~6h。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重分析仪(TGA)测定了聚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Polyethylene/Clay Nano-composites)热分解温度,以锥型量热仪(CONE)测定了聚酰胺6/粘土纳米复合材料(Polyamide6/Clay Nano—composites,PCN)的释热速率、质量损失速率以及引燃时间等参数。研究表明加入适量的粘土,聚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初始燃烧温度可以提高20℃左右,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释热峰值可下降41.59%,CO生成率减少24.1%,明显降低了聚合物的火灾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白粘土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我省白粘土蕴藏量丰富,由它出发可制造开发出吸附剂、干燥剂、催化剂、净水剂、离子交换剂等一系列产品,对国民经济及地方矿产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洞庭盆地红土地层中网纹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化学全量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微形貌分析等实验方法和手段,对洞庭盆地第四系红土地层中网纹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组合特征和微形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洞庭盆地红土地层中2种主要的网纹类型——蠕虫状网纹和根状网纹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土壤孔隙空间的形成和化学元素的迁移是网纹产生的2个必要条件。蠕虫状网纹孔隙空间的产生是由于地层静压力和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造成的,而根状网纹的孔隙空间则是植物根系腐烂分解后提供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强烈的淋溶作用使土壤中硅、铝、铁、锰等元素的迁移能力增强,土壤胶体粒子之间的化学反应,使得这些孔隙空间在后期逐渐被次生黏土矿物和石英所充填,最终,在洞庭盆地第四系红土地层中形成大量的蠕虫状和根状白色网纹。  相似文献   

15.
山西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山西铝土矿资源特征,分析了山西铝土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较详细地考查了聚季铵盐型粘土稳定剂对粘土矿物表面的润湿性和带电性的影响,并讨论了这些性质的改变与粘土稳定剂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分布范围及代表性均不如三级阶地的成都二级阶地粘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二、三级阶地粘土性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四联直剪仪和高压固结仪,研究膨润土和高岭土含量对漓江砂土的强度和压缩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和高岭土对砂土的强度存在不同的影响,不同的粘粒含量对砂土强度影响略有不同,粘聚力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摩擦角与粘粒含量并非呈单调关系,而呈抛物线型,存在一个粘粒的含量使得砂土的摩擦角最小并且这个值为10%~15%。固结试验中,粘粒含量对砂土压缩性的影响很大,相同初始孔隙比下加载导致的最小孔隙比并不一致,随粘粒含量增加最小孔隙比先增大先减小,同时,粘粒成分不同,最小孔隙比也不同。高岭土粘粒对砂土的回弹指数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而膨润土在粘粒含量小于5%时也没影响,但粘粒含量超过5%时回弹曲线非线性。  相似文献   

19.
粉质黏土分布广泛,其土水特性受黏粒含量影响显著。为揭示黏粒含量对粉质黏土土水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离心机对不同黏粒含量粉质黏土进行脱水条件下土水特性测试试验。首先,制备六组干密度相同的不同黏粒含量粉质黏土试样,并通过密度计与筛分联合测定法获得试样颗粒级配曲线和黏粒含量。然后,通过调节离心机转速得到不同基质吸力对应的土样总质量与含水量,并基于Van-Genuchten模型拟合土样土-水特征曲线,进而分析黏粒含量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黏粒含量粉质黏土的体积含水率均随基质吸力增加逐渐减小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基质吸力小于20 k Pa时,含水率接近饱和含水率,大于20 k Pa后含水率随基质吸力增加快速减小;(2)黏粒含量越高,粉质黏土持水能力越强,土体含水率越大,含水率受黏粒含量增加影响的程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相同基质吸力条件下,黏粒含量越高,土体含水率越大,在基质吸力大于80 k Pa后不同黏粒含量土样的含水率相差越来越小;(4)残余含水率偏高,吸附的水分仍达到其饱和状态含水量的40%左右。这为进一步进行非饱和粉质黏土软基的水力特性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EPS颗粒混合轻质土动强度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动三轴试验对黏土和黏土与EPS颗粒混合轻质土(LCES)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LCES的动强度随着水泥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EPS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当水泥质量分数达到10%以上时,其动强度就超过黏土;EPS颗粒质量分数越大,水泥对LCES的动强度的影响越小;LCES和黏土的动强度都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但黏土的增幅比LCES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