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对优良地方品种建昌鸭的保种、选种与利用进行了探讨。为了保存这一优良基因库,西昌市建昌鸭种鸭场对4个羽系的建昌鸭应随机各留70只公鸭,490X母鸭作为核心群,随机交配,进行保种。为提高生产性能,在全白羽系鸭中选育专门化肉用品系,在黄麻羽系鸭中选育专门化蛋用品系,选育方法为,8周龄前进行质量性选择;然后建立家系,根据综合选择指数的大小,进行家系间选择。通过3~5个世代的选育,使肉用品系8周龄体重和胸腿肌重分别比零世代提高150~250克和80~120克,料肉比降低0.2~0.3;蛋用品系的产蛋量比零世代提高35~45枚,40周龄蛋重增加5~8克,料蛋比降低0.2~0.4。对选育出的专门化品系,采用家系间或品种间杂交,进行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与艾氏剂环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室内选育119代的抗杀虫双、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和敏感品系,研究了各杂交世代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敏感性.通过反复回交建立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的近等基因系.测定了各杂交世代和近等基因系的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抗性品系和抗性近等基因系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比敏感品系高,杀虫双、杀螟丹抗性品系和杀虫双、杀螟丹抗性近等基因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62、1.83、1.56和1.97倍,因此,多功能氧化酶环氧化活性提高与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882”优质黄羽鸡是广州市国营白云家禽发展公司经过七个世代选育中通过36个不同类型的杂交配套组合试验,而选育成功的一个优良品种,其生产性能优于原来的石岐杂,达到和超过出口港澳黄鸡最优杂交配套组合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在本地黑腹果蝇中,先后发现了黑条体和展翅两个自发突变新品系,展翅品系了带有致死基因的品系;把黑条体和展翅两个新突变品系与遗传实验常用的残翅和白眼品系杂交,选育出了黑条体残翅、黑条体残翅白眼、黑条体长翅白眼、黑条体展翅等4个新组合品系,这些新品纱的发现、选育和利用,改变了国内遗传学果蝇实验中,果蝇杂交品系长期完全依赖从国外引进的状况,为遗传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较邹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07,(11S):74-74
成果简介: “仙湖肉鸭配套系”育种项目根据现代家禽遗传育种学原理,以仙湖2号鸭、樱桃谷鸭及狄高鸭商品肉鸭为选育基因素材,采用家系选育与个体选育相结合的品系选育方法,经过十个世代的系统选育,成功地选育出“仙湖肉鸭配套系”。  相似文献   

6.
《甘肃科技》2003,19(3):81-82
1 华特猪配套系的选育历程华特猪配套系是甘肃农业大学主持完成的省列“七五”、“八五”及“九五”科技攻关持续二十多年的科技成果 ,分三个阶段完成。1 .1 甘肃白猪的选育阶段1 973年开始甘肃白猪的选育工作 ,用长白猪、苏白猪为父本 ,本地猪种为母本 ,经十年的杂交与横交 ,形成了以“长苏本”和“苏长本”为基本组合的四个闭锁群。 1 983年被省科委列为“七五”科技攻关项目 ,进入品系繁育阶段 ,经六个世代的强度选择 ,育成了甘肃白猪四个地方类群 ,1 989年通过省科委组织国内同行专家现场鉴定验收 ,定名为“甘肃白猪”新品种 ,并获甘…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新乡市五·七干校和新乡师院生物系在河南省农科院协助下,杂交粳稻三系选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实现了三系配套。他们的主要经验是:1.常规育种和三系研究相结合,配合其它育种新方法(如单倍体育种、辐射育种和激光育种等)。他们把常规育种目标改为以选育提供作新恢复系和新保持系用的新品种为主,同时还提供生产上杂交水稻还未完全代替常规品种之前所需要的新常规品种。他们还十分重视常规育种定组合和杂交后代选育密切与三系选育相结合,特别是在常规育种选育提供作恢复  相似文献   

8.
活跃传毒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品系的杂交与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毒传播介体进行连续4个世代的杂交和严格的人工选育,获得活跃传毒的介体品系,其传毒率从F0群体的5.31%上升到25%,该介体品系经2年时间无人工选择压力的连续饲养,在间断选育的第5代,其传毒率明显下降,仅有14.75%,可见人工选择压对介体传毒力这一性状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介体获毒没有影响,单头昆虫的DIBA技术使测定标本用量可以少至1/30头灰飞虱,带毒虫率从F0群体的12.09%上升到F4代的32.6%。  相似文献   

9.
以4个恢复系测64、明恢63、特青和02428为母本,分别与抗除草剂pursuit(普杀特)水稻品种PT2杂交,遗传分析表明,PT2的抗性遗传符合一对显性核基因的模式.通过杂交一代和回交二代已将抗性基因转移到恢复系,初步培育出4个抗性恢复系测64-P、明恢63-P、特青-P和02428-P;它们与不育系杂交,选育到4个杂交稻组合.考种结果发现,抗除草剂组合基本上能保持原组合的产量水平,苗期喷药可完全淘汰假杂种.利用这项技术可望解决三系、两系或化学杀雄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且有利于新杂交稻组合的选育.对该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9个药用价值地方鸡品种:郧阳白羽乌鸡、乌蒙乌骨鸡、盐津乌骨鸡、腾冲雪鸡、余干乌骨鸡、兴文乌骨鸡、石棉草科鸡、沐川乌骨鸡、泸宁鸡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各群体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s)。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24个微卫星位点在9个鸡群体中PIC均为高度多态,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各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在9个品种中,杂合度最低的是郧阳白羽乌鸡,为0.640;杂合度最高的是腾冲雪鸡,为0.690。因此药用价值地方品种鸡的H都偏高,据分析可能是这些药用价值地方品种鸡都产于交通闭塞的山区,形成了家禽品种的多种多型,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对Ds的计算表明:体格较大的泸宁鸡与萁它品种距离较远;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9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郧阳白羽乌鸡、沐川乌骨鸡、盐津乌骨鸡和腾冲雪鸡聚为一类;余干乌骨鸡、兴文乌骨鸡、乌蒙乌骨鸡和石棉草科鸡聚为一类;泸宁鸡独自聚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在39°17N,117°18E地区,完成了温室加速水稻世代进程栽培技术体系。利用温室自然温度1年完成2个世代,提高育种效率1倍;人工调温1年完成3个世代,提高育种效率2倍,结合温室加代3年内获得了稳定新品系。结果表明:温室加代一可以解决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生育期超亲大田不能成熟及回交、复交的困难;二可以解决花培育种绿苗越冬难题。研究认为:选育适合本地生态类型水稻品种宜采用温室加代与本地大田选择相结合;选育广适应性品种宜采用温室加代与穿梭育种相结合。温室加代与花培育种相结合是加速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有效方法。提出了温室加代技术关键及杂交后代选择程序。  相似文献   

12.
野栽杂交花培育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对普通野生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源RBB16与水稻品种垦系3号等一批杂交后代进行花培育种。接种花药79080个,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7.94%,绿苗分化率15.08%,从获得一批野栽杂交后代的花培绿苗中选育出T209-1、14-5两个高产、或高抗白叶枯病的稳定新品系。研究表明野栽杂交花培育种技术是克服野栽杂交后代稳定难,育种周期长与加速野生稻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对石河子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系822和895进行了大田生产示范,认为该两个品系具有早熟、丰产、稳产、品质好和耐黄萎病等优点,完全适合石河子地区生态环境.同时总结出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矮小型黄羽肉鸡品系和3个正常型黄羽肉鸡品系及其杂交鸡为材料,测定早期生长体重,研究dw基因对黄羽肉鸡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w基因严重阻碍黄羽肉鸡生长速度,对正常体型基因Dw为不完全隐性。矮小型品系母鸡与两个非同源正常型公鸡杂交,其杂交后代体重表现出显著的杂交优势,但其杂交优势率因正常型品系类型不同而有差异,轻型品系杂交效果优于重型品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目的基因转化技术培育棉花抗病新品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与烟草β-1、3葡聚糖酶基因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导入新疆棉花主栽品种(系)系550、822、1304、石远321。通过卡那霉素检测、PCR-Southern验证、抗黄萎病、枯萎病性筛选,得到抗病性良好且遗传性稳定的转基因棉花。经过6年10个世代的选育,育成抗枯萎病、抗(耐)黄萎病的转基因抗病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10个品系的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藻体色素吸收光谱及在不同生长光强下的有效光化学效率(Yield).光谱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品系藻体吸收光谱基本一致,但峰值有所差异.试验品系中,杂交重组品系Y-H001的PE、PC和AP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种质Y-W0401,分别高出41.4%、38.3%和43.2%;绿色突变体Y-gr01的3种藻胆蛋白含量及PE/PC显著低于对照,但Chla含量较Y-W0401高出28.2%;杂交重组品系H-Yy0502的PE/Chla、PC/Chla和APC/CMa显著高于Y-W0401.有效光化学效率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光强条件下,选育品系Y-J0201和诱变实验品系CM0305的Yield显著高于Y-W0401,而Y-gr01的Yield显著低于对照.本文对条斑紫菜不同品系藻体的光谱特性、色素组成及Yield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三隐"果蝇新品系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果蝇的杂交选育,提纯复壮,培育出具有多种优良性状的“三隐”果蝇新品系,该品系集白眼、残翅、黑檀体3个隐性性状于一身,生活力、繁殖力比亲本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罗非鱼选育过程中发生的遗传变异,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AFLP)方法,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系基础群体F0、选育群体F6-9进行遗传差异分析.8对EcoR Ⅰ/Mse Ⅰ引物组合共产生308条清晰的DNA带.多态位点比例在群体间呈现出差异性,F0代为51.3%,F6代为48.7%,F7代为47.1%,F8代为46.1%,F9代为43.8%.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F0代为0.183 4,F6代为0.176 5,F7代为0.175 4,F8代为0.1620,F9代为0.1560.Shannon多样性指数F0代为0.2684,F6代为0.2626,F7代为0.2614,F8代为0.241 5,F9代为0.231 9.各项遗传多态性指标一致表明,F0代群体遗传多态性水平最高,随选育世代数的累进,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态性水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吉富品系罗非鱼选育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水平(Nei,1972)较高,为0.967 5~0.987 5,群体间遗传距离较小,大小范围为0.012 6~0.033 1.经过偏差校正,Nei(1978)计算得到选育群体间遗传相似性大小为0.972 6~0.992 6,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7 4~0.027 8.随选育世代数的累进,选育群体与基础群体间的Nei(1972,1978)遗传相似性呈减弱趋势,而Nei(1972,1978)遗传距离逐渐呈现出增大趋势.引物组合E-AAG/M-CTA产生一条大小为502 bp的特异性DNA条带,该条带在不同选育世代间随世代数的累进呈现出频率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赵蕊      徐燕      许凯      王文磊      纪德华      陈昌生      谢潮添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385-391
]对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WO144-3)的生长性状、耐高温性能、叶绿素含量、藻胆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一个野生型品系(WT)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经过20 d培养,WO144-3品系叶状体长度从4 cm增加到138 cm,平均日增长率为17.59%,是WT品系的1.92倍;叶状体厚度为(17.41±0.33)μm,约为WT品系的70%。培养开始时,WO144-3品系长宽比约为WT品系的2倍,20 d后增加到5倍。但WO144-3品系的平均日增重率与WT品系没有显著差异。2)在30 ℃高水温培养10 d后,WO144-3品系叶状体的长度是WT品系的1.70倍;此外,高温处理对WO144-3品系的Fv/Fm没有显著影响,而WT品系的显著降低了59%。3)WO144-3品系的藻胆蛋白、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的含量分别为WT品系的2.05、2.74和1.42倍,但在叶绿素a和别藻蓝蛋白的含量上两品系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得出:WO144-3是一个窄/薄叶品系,具有生长速度快、耐受高温胁迫、藻胆蛋白含量高等优点,具备应用于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的提出遵照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杂交小麦要尽快突破,要搞三系”的指示,河北省杂交小麦会战组从全国杂交小麦优势利用第三次协作会议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迅速开展了小麦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群众性实验活动。在选育和创造新不育系的基础上,选配了大量组合同时进行了生产试验,出现许多有希望的材料;为了探讨雄性不育性和恢复性的机理,进而选育新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实现三系配套,尽早的应用于生产,我们配合田间工作进行了细胞形态学方面的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