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102例活动性胃肠道大出血患者,在24~48h内进行急诊喷洒凝血酶止血治疗,结果永久性止血87例,占85%,暂时性止血9例,占8.8%,无效6例,占5.9%,表明内镜下喷洒凝血酶是治疗活动性胃肠出血准确可靠,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选取景泰县人民医院1995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29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不适,消化道出血和排便异常等症状,29例中,恶性12例,潜在恶性有6例,良性有9例,采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阳性27例,占95.5%;骨髓干细胞抗原(CD34)阳性20例,占72.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2例,占40%、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2例,占6.9%。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其中小肠部位的肿瘤恶性度高。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及免疫组化是确诊依据,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59例急性脑血管病例的甲状腺功能,结果出血组T_3均值0.88+0.436。14例中10例低于对照组(占71.4%);缺血组均值1.166±0.56,45例中低于对照组25例(占66.67%);对照组均值1.47±0.358,疾病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血组T_4均值114.05±33.67,出血组均值91.26±50.68,对照组均值103.37±36.9,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_4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符合低T_3综合征,说明急性脑血管病的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本文还总结了凡T_3<1.0ng/ml病例:出血组中有10例,死亡4例,死亡率达40%,缺血组17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达18%;疾病组中T_3>1.0ng/ml共32例均100%存活,说明T_3下降过低提示予后不良,治疗中要谨慎并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作者研究了红木(Ptrocarpus spp.)膨胀和收缩的变易性。发现当木材被汽蒸时,其沿弦向的膨胀远大于沿径向的膨胀。因此,在整个干燥过程中直到含水率降到5%及更低为止,弦向收缩的百分率(Y_T,%)都远小于径向收缩的百分率(y_r,%)。(100—y_T)/(100—y_T)的比值,可以用来予示在干燥期间是否会在弦切面上出现干裂。作者已经把(100—Y_T)/(100)—Y_r))/(100—Y_r)的比值定义为干裂势。的比值越大,干裂势就越小。汽蒸处理能减小干裂势以致在弦切面上不出现开裂。采用预蒸处理的方法,能用过热蒸汽成功地干燥10至35毫米厚的红木成材。成材的干燥质量是好的。  相似文献   

5.
评价结肠镜检查应用于下消化道出血诊断过程中的临床价值。分析甘肃省秦安县人民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3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不同出血程度出血病因,并对结肠镜检查完成情况加以分析。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236例患者出血病因以结肠癌最为多见;236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后,进镜至回盲部、镜下可见病灶、镜下可见活动性出血占比为95.34(225/236)、91.95(217/236)、76.69(181/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0例患者轻度出血经结肠镜检查后,进镜至回盲部、镜下可见病灶占比明显高于镜下可见活动性出血占比(P0.05),镜下可见活动性出血合计181例患者,其中中度出血、重度出血发现率明显高于轻度出血(P0.05)。结肠镜检查应用于下消化道出血诊断过程,在此类患者出血病因的早期诊断方面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应用小梁咬切术治疗青光眼20例,其中18例得到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有15例(83.33%)证实为小梁组织。在20例28眼的疗效中,有26眼(93.00%)控制了眼压(25mmHg以下)。术前有视力者21眼中,术后出院时保持术前视力者12眼占57.14%,较术前提高者有7眼,占33.33%,有效率达90.47%,下降者2眼,占9.53%。其效果与小梁切除术相近似,但小梁咬切术,设备要求简单、易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胃肠道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非核素银染TRAP法,对3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16例胃癌、9例食管癌、5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6例非肿瘤患者的相应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87.5%(14/16)、食管癌中为88.9%(8/9)、结肠癌中为80%(4/5),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病灶越大、病期越晚、分化程度越低,端粒酶活性率越高,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在相应癌旁组织和非肿瘤患者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皆为阴性.结论:端粒酶活性可能是特异性较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它有望成为有力的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并在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奶油为主要原料制备一种胃肠道CT低密度造影剂,并研究其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可食用淡奶油为原料,添加少量瓜尔豆胶,经搅拌机搅打后制得低密度造影剂。在CT扫描图像上观察其均匀性并测量CT值、比较其与血凝块的密度差异;在离体猪小肠中以混入肝素的血浆0.1、0.2、0.4mL模拟微量的消化道出血,观察该低密度造影剂对出血灶的显示效果,并比较其与中性对比剂(水)对出血的显示效果。结果:制得的低密度造影剂的CT扫描图像较均匀,CT值范围为-500~-700 Hu,与血凝块的密度差异明显;其能准确地显示和区分0.1、0.2、0.4 mL的出血灶,相对于中性对比剂(水)对出血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以奶油添加瓜尔豆胶制备的胃肠道CT低密度造影剂均匀性良好,可以准确地显示出血灶,相对于中性对比剂(水)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更为优越,值得进一步在临床诊断中试用。  相似文献   

9.
1 溶栓治疗的研究现状 早在1921年Herrick就断定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可引起心肌梗塞。1986年Dewood等对51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冠脉造影显示相关血管完全阻塞率在发病0~6小时占81%(320/368),6~12小时占68%(58/85),12~24小时占64%(41/64)。其中96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时取出栓子,冠状动脉可恢复正常,被取出的栓子经手术与病理所见,证实上述完全阻塞血管89%为新鲜血栓,11%血栓缺失,认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PDCA循环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疾病认知、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兰州市肺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教育.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达标率为94.00%.对照组疾病认知达标率为84.00%.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好占的,00%(45),对照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好占80.00%(40).观察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教育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疾病认知、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比年青人严重。为此,作者对65岁以下146例静脉曲张出血者的后果与65岁以上老人61例静脉出血者进行了比较。上述所有患者在首次出血入院治疗12小时内进行硬化疗法,继之每3周注射1次,直至形成血栓。然后在1年内每3个月内窥镜检查1次;1年后则每6个月检查一次,这样追踪7年。结果发现病转性肝硬化在65岁以下者多,占47%,而在老人中仅占20%;原因不明性肝硬化则在老人中多见(34%),在65岁以下者中仅占13%。这类病患第一次出血后的死亡率高低与年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时急性病,病情重、死亡率高,如何注意观察病情,及时治疗或抢救,仍是护理面临的难题。我科从1993年至1995年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80例,经临床实践,反复探研,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临床资料男,61例占76%;女,19例,占24%;年龄最大79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53岁。80例中合并休克20例,占25%。80例中病人好转出院21例,痊愈出院57例,胃癌晚期破裂出血死亡1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2、临床观察(l)、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要严密观察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估计出血量。如血压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青春期功血)更为安全、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青春期功血的患者43例,其中孕激素配伍小剂量雌激素治疗28例(P E组);雌激素治疗15例(E组)。结果经对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与住院天数比较,(P E)组均短于E组(分别P<0.05,P<0.05,P<0.01),两组的胃肠道反应均不严重,不影响治疗。结论对于青春期功血患者,在其急性出血期,用孕激素配伍小剂量雌激素方法止血较单用雌激素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宫小芳  戴广强 《潍坊学院学报》2004,4(4):160-160,151
目的 分析乳腺纤维腺瘤钼靶X线表现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64个纤维腺瘤)及1例双侧弥漫性纤维腺瘤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64个纤维腺瘤中圆形或类圆形占36个(56.3%)、椭圆形26个(40.6%)、类土豆样2个(3.1%),其中略有分叶或部分分叶22个(34.4%):肿瘤直径0.5~5.5cm:分布于外上象限43个(67.2%)、外下象限13个(20.3%),分布于内上、内下、中央、乳晕旁8个(12.5%):单发39例(78%)、多发(2~5个)10例(20%)、弥漫性1例(2%):有透明晕59个(92.2%):伴小叶增生24例(48%):无乳腺皮肤变化,全部X线测量肿块比值大于临床。结论 熟悉乳腺纤维瘤的钼靶X线特征性表现,对其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硅胶负载硅钨酸催化剂上金刚烷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一系列硅胶(SiO2)负载12-硅钨酸(SiW)催化剂,利用X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氨程序升温脱附法(NH3-TPD)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并在100 mL间歇式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考察其在桥式四氢双环戊二烯(endo-TCD)异构化制备金刚烷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iW在SiO2上最适宜的负载量为40%.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即催化剂的活化温度250℃,反应温度240℃,反应时间3 h,初始压力1.1 MPa.当催化剂与原料的质量比值为0.9、溶剂环己烷与原料的摩尔比值为5时,endo-TCD的转化率达到96.9%,金刚烷的收率达到17.8%.  相似文献   

16.
脑干出血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10%左右,我院目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经头部CT证实的自发性脑出血474例,其中脑干出血2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亚~76岁;40岁以下1例,41-50岁5例,51-60岁8例,61-70岁7例,71-80岁1例。以50-70岁最多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8例,占81.82%,冠心病史6例,糖尿病史3例。情绪激动及活动中发病18例,占81.8%;睡眠,休息时发病4例,占18.2%。2临床资料发病后入院时意识清醒11例,占50%;嗜题4例,占18.1%;昏迷7例,占31.82%。入院时血压:收缩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免疫组化及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GIST的43例患者资料,并行免疫组化染色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岁,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84岁,男、女发病率无差异。43例胃肠道间质瘤中22例(51.2%)发生于胃,14例(32.6%)发生于小肠,4例(9.3%)发生于大肠,3例(7.0%)发生于网膜、肠系膜。免疫组化测定DOG1阳性41例占95.3%,CD117阳性42例占97.7%,CD34阳性32例占74.4%。结论 GIST主要发生在胃、肠道和腹腔,其恶性程度与肿瘤的大小、核分裂数和发病部位密切相关;CD117和DOG1阳性是诊断GIST最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物;多种抗体联合应用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关慧敏  李龚萍  董新菊 《甘肃科技》2013,(22):152-153,76
探讨了瘢痕子宫自然分娩的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保证瘢痕子宫安全自然分娩.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妇幼保健院瘢痕子宫阴道试产12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要点及护理对策.剖宫产再孕孕妇阴道试产120例,阴道分娩102例,成功率83.6%;总产程< 3h 10例,占9.8%,3~6h 26例,占25.49%,6~12h 61例,占59.80%,>12h 5例,占4.9%.总产程(11.5±3.5)h,第二产程(1.2±0.5)h,产时出血(286±22)mL.剖宫产再孕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对有试产条件者,在严密监护下可经阴道试产分娩,试产失败者改急诊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来自正常婴儿的运动链球菌(C_(48)),能运动,有别于其它一般的肠球菌;不发酵甘露醇,有别于其它来源的运动链球菌.利用抗菌素清除正常成年小白鼠和刚出壳的罗斯雏鸡胃肠道正常菌群,然后灌服C_(48)lml(10~8/ml),定期、定量观察检查小白鼠和罗斯雏鸡的胃肠道菌群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来自正常婴儿的运动链球菌能长期定植寄居正常小白鼠.C_(48)与小白鼠之间有其生态平衡的条件,但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胃肠道正常菌群紊乱的条件下,C_(48)可能有致病意义.C_(48)亦能够在雏鸡消化道中定居,但结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民勤县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内镜下止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予以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空腹胃液pH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2h、24 h、48 h的止血率明显提高,再出血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3/53),与观察组的9.43%(5/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观察组空腹胃液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能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更佳,且不会增加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