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人集群技术是无人作战系统发展的前沿技术和主要热点,随着战场环境动态复杂演进,呈现出作战场景变化越来越迅速、博弈对抗越来越强烈、作战过程不可复现等特征,对无人集群作战系统的应用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此,本专题依托“蜂群多智能体系统群智激发汇聚研究与实现”“航空集群空空导弹攻击区模型及智能预测方法研究”“仿鸟群智能行为的无人机与有人机共融集群自主控制”“仿鹰鸽智能的多智能体群组对抗推演与博弈方法研究及验证”“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旨在汇聚无人系统作战体系架构设计、任务规划、效能评估等无人集群作战系统方面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成果,探索面向复杂环境的有人\|无人集群、跨域无人集群等作战系统的运用模式和效能机理,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智能无人作战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本专题采用视频加载等增强出版形式,读者可扫描二维码来观看相关资料,以加深理解和认识。限于研究者水平,文中所述方法及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曾国栋  张殿富 《科技信息》2009,(36):I0038-I0038,I0040
无人地面机动平台作为20世纪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和学科交叉的典型代表,无人地面武器机动平台是无人地面机动平台的一种,他能够进行战场侦察、监视、直接作战,在反恐怖、反袭击、反劫持等方面有很大意义。文章对国内外无人地面武器平台发展现状加以介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大胆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精确情报信息环境下跨域无人集群动态目标分配问题的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描述了一个实际的跨域无人机群作战场景,并对由于探测信息不精确性带来的目标位置和火力单元落点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目标预分配的概率模型,并设计改进的离散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其次,针对作战环境中实时出现的新目标,提出了基于市场机制的合同网目标重分配算法,实时更新目标分配方案;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王超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18-18,20
信息时代的战场是数字化战场,而数字化地图是决策者指挥作战的重要依据,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数字化地图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数字化地图方面取得的技术进展和主要成果,并概括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集群智能"作为一种颠覆性技术,一直被军事强国视作军用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未来无人化作战的突破口。2016年11月,在珠海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披露了中国第一个固定翼无人机集群试验原型系统,实现了67架规模的集群原理验证,打破之前由美国海军保持的50架固定翼无人机集群的世界纪录。把无人机集群作为一个整体来控制,对未来无人机作战及应用方面有广阔的前景。与单机作战平台相比,无人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人脸跨域合成技术的起源、任务类型与难点、技术发展与挑战、潜在应用与问题等,从自监督与弱监督跨域合成、基于预训练大模型跨域合成、基于跨域合成隐私保护3个方面探讨了人脸跨域合成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胡欣 《世界知识》2022,(10):61-63
<正>俄乌冲突持续至今,成为一场实时直播的“活剧”。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战场?俄乌双方正在进行的究竟是何种样式的冲突?对国际社会而言,这场变故加深了许多国家对战争形态发展变化的理解和认识。俄军改成果经受检验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密切关注国际军事变革发展趋势,特别是从2008年处理格鲁吉亚冲突等实战经验中感受到,依托大规模机械化集群实施陆地正面对攻,已不再是现代战争的制胜之法,而更加灵活机动,具有独立作战能力、跨域行动能力的战斗单位将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角。  相似文献   

8.
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是各军种联合作战的基本战术。武器弹药是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实施毁伤目标的核心环节。近距空中支援的实施对改变地面作战的战场态势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历次战争的作战效果及经验教训,分析了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对武器弹药的应用情况,针对现代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的需求,描述了武器弹药精确制导、低附带毁伤、智能协同打击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武器弹药对近距空中支援作战的作用,为未来近距空中支援作战对武器弹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2017年国际上军用无人机在新研型号、改进改型、任务系统和创新技术等领域的发展热点。分析表明,2017年无人机发展呈现多样化任务需求牵引无人机研发持续升温、多型无人系统研制与改型取得进展、先进机载系统研发为无人机提质增效、颠覆性创新技术突破为无人机应用开疆拓土等特点,随着人工智能、无人集群、高超声速等技术的进步,无人机在未来将更加融入现有装备体系,带来新的作战模式和作战理念。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基于模型体系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分析了其未来发展需求。从体系架构建模和体系工程流程建模两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基于模型体系工程的研究、应用方面技术主流。以智能化无人作战为应用背景,提出了一个多集群智能体系工程研究框架,并在该框架下分析了基于模型体系工程的研究需求,从体系和集群两个层面提出了MBSE的研究设想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无人作战是改变未来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全新作战样式,而网络通信对于未来分布式无人作战至关重要.以分布式无人战车(Distributed unmanned combat vehicle,D-UCV)在未来作战中的应用为背景,搭建了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分布式无人作战平台星型网络...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创新牵引和管控政策的推动下,无人机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2019年,无人机自主控制及应用技术又取得长足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从无人机新战略、无人机赛事、技术革新、实战化等多个角度,对2019年无人机的科技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无人机集群智能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和作战理念,将成为未来无人机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美军在海上战争理论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前沿。为预研海上战争的发展,充实发展中国海上战争理论,按照"分布式杀伤的理论来源与实践基础-与未来智能化海上战争的关系-是否符合海上战争的客观规律"的思路,考察了分布式杀伤在海上战争演进中的历史必然性,表明分布式杀伤是海上战争形态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分布式杀伤对作战能力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海上合成编队是未来海上主要作战力量体系,其作战指挥信息体系构建对体系作战能力形成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解决指挥信息体系构建问题,剖析了海上合成编队作战指挥活动及信息需求,在明确海上合成编队指挥信息体系构建基础与环境前提下,分析了海上合成编队作战指挥基本模式及运行机理,进而提出指挥信息体系构建原理与方法:指挥信息体系的各类要素向编队各类作战指挥活动和指挥过程聚焦,支撑编队嵌套指挥模式高效运行的信息与决策需求,形成海上合成编队作战指挥对抗的比较优势,包括信息优势、决策优势和执行优势。  相似文献   

15.
无人集群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它需要可靠稳定的通信网络实现内部互联互通,为复杂的集群行动提供有效的信息传输渠道.为组成该网络,满足集群特点和需求的网络架构是关键.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人集群的全分布式软件定义网络架构,论证了其全分布、无中心、实时性强、架构动态和可扩充等诸多优点;其次,介绍了全分布式软件定义网络架...  相似文献   

16.
正无人体系以指挥信息系统为纽带,融合多维空间的各种无人作战单元,实现智能决策、高效指挥、全维防护,形成全天候全天时的无人作战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其特点可以概括为战场信息透明化、目标攻击精准化、作战体系信息化、武器装备网络化。  相似文献   

17.
 现代海战场环境复杂,探测对象和作战形式多样,多平台装备呈现网络化特点,对传统的海战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以人工智能在未来海战中的应用为主线,阐述了智能作战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人工智能融入作战的基本样式,总结了未来智能化海战模式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智能化海战面临的瓶颈和挑战,并提出了适应未来智能化海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智能无人作战系统是国际军事竞争新焦点,美国居于前茅。分析了智能无人作战系统基本特点、重要影响,归纳了美军在智能无人作战系统建设方面的总体性构想和规律性模式;针对智能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探讨了作战概念设计、能力/效能评估、规模结构预测、智能标准体系编制与技术产业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9.
 在多域战场进行作战是美军未来发展的重点,"多域战"概念正式列入美陆军条令,折射出美陆军乃至美军联合作战思想的重大转变。这是继"空海一体战"之后,美军新近推出的用于对付"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新概念,最终目标是全面联合各军种,实现全空间域内的同步协调与联动。综述了美军"多域战"的概念、目标和手段,分析了其战略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战场态势感知与识别是作战决策的基础,发展适应未来创新作战概念的战斗识别系统对于提升体系作战能力至关重要。在原有战斗识别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未来战争和装备发展的战斗识别新概念,从信息主导、分布感知、手段齐备、标准互通、群智汇聚5个角度阐述了未来战斗识别系统的特征,并概述了战斗识别系统支撑未来作战的功能,基于此提出了空战场对战斗识别的需求,为未来战斗识别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