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校办企业“减量改制”模式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校办企业因属于事业单位办企业,所以与一般的国企改制相比,校企的改制还有着其不同于一般国企的特殊性,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和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高校校办企业规范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为此,走出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探索形成校办企业改制创新模式就成为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必然。本文以吉林大学校办企业改制成功经验为例,对高校校办企业改制创新模式——“减量改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限时完成高校全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尽快在高校企业中普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高校校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下简称改制)正向纵深发展,但其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学校进展较快,有的学校却举步维艰,难以推开。究其原因,既有认识问题,又有制度、政策环境问题,也有具体操作问题,即不知如何搞改制,或说校企改制都要干些什么不太清楚。笔认为,做好校企改制工作,应该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富余人员安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在2005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两个限时改制”的明确要求,大大推动了高校科技企业改制的进程,加快高校科技企业规范化管理的步伐,有力促进了高校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校企改制过程中如何妥善安置高校科技企业改制产生的富余人员的安置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后,以国务院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简称“两校试点”)和教育部提出“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指导方针为标志.高校科技产业步入了“发展与规范”的新阶段。近几年来,教育部一方面组织实施“两校试点”和指导高校科技企业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校办企业的改制应依法规范改制,加强对有关法律问题的保护,减少高校办企业的风险,有效规避高校经营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促进高校科技、教育、产业的快速、稳定、协调发展。 近年来,校办企业改制工作在我国高校相继开展。校办企业改制是强化资产管理、发挥资产效益、明晰产权关系、增强校办企业活力、保证高校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举措。企业改制的目标,就是逐步实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6.
高校企业中一些体制、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原来存在的许多问题如产权不明、校企不分、产权结构单一、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和财务管理环节薄弱等严重制约了校办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结合高校校办企业改制的目标及原则,对校办企业进行分类改造,在改制的过程中依托高校的专业特色,加强企业核心能力建设和监管激励机制建设,有利于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席新宇 《甘肃科技》2012,28(19):105-107,66
面对迅猛发展的生物医药浪潮和中生股份改革改制走向纵深的新形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富有时代精神和生物医药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办企业改制人员分流安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校园的稳定。发现人员分流安置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当今高校校办企业迫切需要做好的工作。高校应更好地进行人员分流安置,丰富校办产业规范化建设,从而使高校全资企业的改制能够顺利平稳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完善,高校校办企业改制正式拉开帷幕。近年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全国高校企业改制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相似文献   

10.
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标志着中国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产业应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以人为核心,创造“以人为人”的企业文化氛围,努力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企业文化基础;结合高校企业文化特点着力建设贴近经营管理实际、贴近职工精神追求,注重文化内涵、国际视野的高校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中国科技企业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从产权制度改革看高校企业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未改制高校企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加快高校企业改制 ,促进高校企业快速发展 ,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当前高校企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产权制度加以分析 ,提出了高校企业改制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办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事物。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确定,以高校强大科技力量为依托的校办企业越来越显示出其战略价值和现实作用。本试图在阐述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校办企业在完成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如何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的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地高校推行校办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己达两年多时间了。从作者了解的情况看,部分高校对“意见”贯彻实施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步调难以整齐划一。深究原因非常复杂。笔者想与同在执行层面的同仁们作些探讨,从实施“意见”对校企改革改制的必要性、校企改革改制面对的特殊性、校企改革改制适宜采取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处理好校企改革改制与稳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谈些个人之见。  相似文献   

14.
王鹏飞 《科技智囊》2012,(10):34-39
“企业文化”是企业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基业常青”的重要保障,其对企业家及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优秀的企业总会有自身出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显化为“规划、制度、行为”等,隐性则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规划、思想意识”等。企业文化建设有迹可循,有规律可察,故有“十为法”之说。  相似文献   

15.
程伟  段仁静 《甘肃科技》2009,25(9):103-104
对于我国石化企业而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扩大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呼唤石化企业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要求石化企业文化的变革,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石化企业文化的更新,社会转型引发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推动石化企业文化的转型,企业重组改制需要石化企业文化的重塑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浅鲜地阐明了“企业文化”与“企业产出能力”等概念及“企业文化与企业产出能力的关系”,指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文章最后指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经营力会不断增强,产出能力会不断提高;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经营力会不断损失,产出能力会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7.
近日.上海市教委召开高校党政干部会.着力推进上海市高校企业改革改制和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已全面展开的上海市高校企业改革改制工作进行了总结。各有关高校在完成校企管理体制总体规划方案制定的基础上.已转入全面的清产核资工作阶段.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海市教委主任沈晓明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企业改制风险分析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科技企业是指利用高校的科技和智力资源 ,有教师、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或毕业生)参与创业的科技型企业。其改制目的应为 :按照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规范高校科技企业管理体制 ,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以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产业的健康发展。一、高校科技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改制背景2001年度统计数据表明 ,全国共有364所高校创办了2097家科技企业和高校控股的上市公司34家 ,高校科技企业资产总额745.56亿元、净资产380.77亿元(比2000年增加79.70亿元 ,增长率为26.47…  相似文献   

19.
10月中旬,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清华企业集团董事长荣泳霖对在校企业改制中的工作进程进行了发布,称清华大学根据200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试点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清华正在推进包括产权关系,人事关系在内的一系列校企改制工作。年内将注册一家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以取代现有的清华企业集团。随后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并称清华校办企业名称中“清华”招牌年内摘掉。此消息一出,清华同方的股票连续几日下趺,校企改制又一次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那么,清华同方,清华紫光中的“清华”冠名是否真的会被摘掉?谁说了算?校企改制的试点学校为什么选择了占高校产业总产值近50%的清华北大?引起这么大动静的校企改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台这样一部《指导意见》?就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李志民副主任。  相似文献   

20.
据北京市工商局企业改制中心初步统计,自1998年中心成立到2001年历时3年的时间里,北京市高校中完成改制的校办企业为四、五十家,仅占全市高校校办企业应改制数量的十分之一.另据报道,全国校企改制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专家们感叹道:局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