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1980年、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2005年、2006年等年份对红枫湖的调查资料,总结了过去26年来红枫湖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等的主要变化: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在26年内由每毫升几百个增为几万个,夏季为藻类数量的高峰期,蓝藻数量始终占优势,绿藻和硅藻数量变化不大。种类上始终以绿藻和蓝藻占优势,硅藻次之,藻类种类趋于小型化。以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对红枫湖水库的富营养化过程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红枫湖水库26年来的富营养化过程是贫营养至中度富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污染过程是轻污染至β-中污染之间—中污染—重污染状态变化,近年红枫湖水库水体有向中污染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浮游植物评价颍河水质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颍河阜阳段浮游植物在 8个段面四季采样 ,进行了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多样性指数、硅藻指数等群落生态学初步研究 .选用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硅藻指数对颍河阜阳段水质污染进行评价 .颍河阜阳段水质受到中等偏重程度的污染 ,属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流 ,与过去颍河浮游植物调查资料相比 ,表明近年人为有机污染进程在加速 .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贵州各类型湿地浮游植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对贵州9个典型江河湖库浮游植物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9个典型江河湖库中共发现有浮游植物401种,它们分属于7个门139属。其中绿藻门174种,硅藻门108种,蓝藻门68种,裸藻门27种,甲藻门12种,金藻门6种,隐藻门6种。人工湿地(水库)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在丰水期的优势种主要以蓝藻为主,呈现轻、中度富营养状态或富营养状态。天然河流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相对较低,优势种为硅藻,水体呈现中度、贫营养状态。草海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也较低,主要优势种为硅藻,其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拒马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4月至11月对拒马河北京段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203种浮游植物,隶属8门29科64属,其中以硅藻门种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64.04%.4月至11月硅藻在各采样点出现频度均为100%,其数量占藻类总数的73.92 %,说明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属于硅藻型.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77.88×104个/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各采样点也有差别.依据污染指示种判断拒马河的水质为β-中度污染至寡污染水体,依据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判断总体为寡污染水体.从以上评价指标综合分析,拒马河水质污染较轻,为寡污染水域,但可能有向中污染类型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5年3月至1996年1月胶州湾北部水域调查资料,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主要由硅、甲藻组成,其中硅藻在细胞数量和种类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面分布的总趋势依月份而异;季节变化属双周期类型:高峰期出现在1月和9月,低谷期出现于5月和11月;与历史资料不同的是,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和细胞数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和7月对潭江浮游植物样品进行了采集,共鉴定出202种浮游植物,隶属于7门86个属,其中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种数最多,各占据了种类总数的36.14%和43.56%,说明了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类群(优势类群是按照生物密度确定的).依据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判断潭江春季水体总体为轻度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7.
晏妮  陈椽 《贵州科学》2011,29(2):69-75
于2005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对贵州典型干流峡谷型水库乌江渡水库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和水化学分析.基于浮游植物的群落类型、数量和生物量、污染指示种、水质理化指标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乌江渡水库水质处于富营化状态,基本可达Ⅲ类水质,而且存在明显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2005年9月对吴淞口至九段沙下沙近海水域的水体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结果表明,此调查区域共有浮游植物70属135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共42属82种,占总种数的60.8%;绿藻门14属24种;其他藻类14属29种.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表现为:从吴淞口至江亚南沙段较低,九段沙上沙、中沙段显著高于其他采样点,在九段沙下沙近海水域出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Cleve)是调查区域的优势种,其数量占浮游植物总数量的平均百分比达到了71.8%.作者还对该区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2012年秋季渤海和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Utermhl方法对2012年秋季渤海和北黄海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丰度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38属94种,其中硅藻门29属62种,甲藻门8属31种,金藻门1属1种,物种生态习性以温带种和广布种为主.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30×103~10.48×103 L-1,平均值为2.79×103 L-1,硅藻主要优势物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甲藻主要优势种为梭状角藻(Ceratium fusus)和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浮游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介于0.32~2.95,平均值为1.49;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16~0.89,平均值为0.55.CCA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优势种主要受磷酸盐限制.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由早期的硅藻占绝对优势向硅藻甲藻联合占优转变.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0~1992年3年对大鹏湾进行的赤潮生态研究,分析了大自湾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春季甲藻的种类和效量均较多;而硅藻则全年均有分布,旦数量较高。对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的逐月变化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区小型河道生物组成特征及食物链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对上海市城区4条小型河道(曹杨环浜、午潮港、横港和朝阳河)中的生物组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共鉴得浮游植物268种,浮游动物157种,大型底栖动物21种,高等植物10种,鱼类13种.浮游植物包括绿、裸、硅、蓝、黄、隐、甲和金藻8个类群,其中以绿、裸、硅和蓝藻数量最多;浮游动物中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分别为94种(不含植鞭毛虫)、44种、13种和6种;底栖动物中软体动物14种,环节动物3种,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幼体各2种;鱼类包括7科,分别为鲤科、鳉科、塘鳢科、斗鱼科、(?)虎鱼科、鳢科和合鳃鱼科,其中鲤科最为丰富,占全部鱼种的53.8%;高等植物包括沉水植物4种、挺水植物4种及浮叶植物2种.曹杨环浜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和高等植物的种类均最为丰富,且浮游植物和鱼类的组成较均一,无明显优势种,高等植被密度大,以沉水植物为主;横港浮游生物种类最少,脊椎动物仅见外来小型鱼类食蚊鱼,高等植物则以挺水植物为主,分布区域较为集中;午潮港和朝阳河的浮游植物以蓝绿藻为优势种,高等植物分别仅1和2种,且密度小、覆盖率低.4条河道的生物食物链结构都趋于简单化,且能量输出方式较为单一.鉴于上述情况,建议在今后的生态修复中要因河道而异,适当改善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高等植物的组成结构,增加物种丰富度,促进食物链结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苏州河水文条件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期间通过对苏州河武宁路桥处浮游植物和水体流速的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苏州河武宁路桥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密度和优势种等的变化与流速等水文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时,主要优势种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个体数量在不同流速下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且在不同水文期藻类的数量、种类和叶绿素a的含量有很大变化:丰水期,藻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大于枯水期以及平水期.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中,平均叶绿素a含量小潮时都要高于大潮时.  相似文献   

13.
滇池浮游植物种类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报道2001~2002年对滇池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7种及变种.隶属于6个门.其中绿藻门有50个种及变种,占总种数的47.2%;硅藻门有33个种及变种,占总种数的31.1%;蓝藻门微囊藻属的浮游植物在上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总数量的84.27%.滇池浮游植物群落是一个蓝藻占绝对优势的蓝藻-绿藻型.浮游植物小型化趋势明显.浮游植物种类在夏初和春天种类较多,秋冬季较少.浮游植物物种的平面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点,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淀山湖浮游植物进行四季调查.调查发现浮游植物8门126属384种,群落组成以绿藻、隐藻、蓝藻和硅藻为主,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Uterm)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为淀山湖全年主要优势种,微囊藻属(Microcystis)藻类为夏季主要优势种之一.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01×10~6cells·L~(-1),且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Margalef和Pielou指数分别在0.31~1.59,2.22~7.98和0.17~0.82之间波动,指示淀山湖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好.通过聚类分析法将淀山湖浮游植物分为4个主要类群:类群Ⅰ位于中部及西南部(S3,S6,S7)区域,类群Ⅱ为湖东-东南(S1,S2)区域,类群Ⅲ为湖北-湖西(S4,S5)区域,类群Ⅳ为S,类群间差异与种群密度及优势种不同有关.根据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了淀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长期变化情况,为淀山湖富营养化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乌江流域某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游藻类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为探明乌江流域不同梯级水库中浮 游藻类的种群结构特征, 采集了乌江流域某水库水深分别为 0, 10 和 45 m 的水样过滤膜分层样 本, 利用两对浮游藻类通用简并引物对水样进行 23S rRNA 基因扩增、扩增片段建库和高通量测序分析. 通过对两对引物获得的浮游藻类种群 覆盖度比较, 选择出了相对高效的分子标记, 获得了不同水深水体中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组成的初步信息,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乌江流域不同梯级水库中浮游藻 类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拉市海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初级生产力和鱼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拉市海湖泊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包括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种类密度及生物量,对于评价该湖泊的水质现状及对其的保护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调查共发现133种浮游植物及62种浮游动物,定量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758000cells/L和29500ind/L总生物量分别为13.36mg/L和2.24mg/L。其中硅藻、绿藻和轮虫,无论是种类数量还是种群个体数均占有绝对优势,说明拉市海水体属于寡污染型。此外,文章还测定拉市海水体初级生产力,同时对鱼产潜力进行估算。得到该水体浮游植物平均总产氧量为1.02mg/(m^2·d),湖泊总鱼总产力为390.39kg/hm^2。虽然该浮游植物产氧量较低,但从整体角度上看却是适宜的,即浮游生物在该水体中的种类和数量与其水体自身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春季(5月)和夏季(7月),系统调查研究了嫩江下游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组成、丰度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10个采样点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1种及变种,春季和夏季的优势种以硅藻门为主:变绿脆杆藻、尖针杆藻、梅尼小环藻、短线脆杆藻、肘状针杆藻。不同季节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生物量在0.03~3.19 mg/L之间,丰度变幅在(0.60~32.40)×105ind./L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2.00~3.94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在0.46~0.98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1.72~4.89之间。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体温度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重要因子,电导率和总磷浓度也对浮游植物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CCA排序图较好显示了浮游植物物种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晏妮  王洋  潘鸿  陈椽 《贵州科学》2006,24(1):67-72
于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3个时期对乌江沙砣水电站库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在36个样品中共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117种,隶属8门10纲17目27科53属.其中硅藻门的种类居首位,蓝藻则在数量上占优势.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对库区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该库区水体属于中污染型.  相似文献   

19.
南四湖浮游植物种群构成特征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浮游植物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2008-06~2009-05在南四湖设置5个监测点,每月采样一次,对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密度和优势种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59属117种;绿藻、硅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8.7%、23.9%;浮游植物种数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浮游植物密度与种数季节变化一致。南四湖浮游植物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04~0.35,优势种种数较多,主要有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23种。南四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56~2.36、0.59~0.84,表明南四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南四湖浮游植物种群特征较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