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球虫病被认为是迁徙水禽中最广泛的致病性寄生虫之一,该疾病主要是由艾美尔球虫属(Eimeria)物种引起。该研究对分离自升金湖和菜子湖越冬白额雁(Anser albifrons)粪便的3种艾美尔球虫的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进行测序和特征分析,并重建了艾美尔球虫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菜子湖C70艾美尔球虫分离株为椭圆艾美尔球虫(E.alabamensis),升金湖S49艾美尔球虫分离株为柔嫩艾美尔球虫(E. tenlla),升金湖S5艾美尔球虫分离株为和缓艾美尔球虫(E. mitis)。该研究对已知的22种艾美尔球虫ITS基因分析发现,碱基AT平均含量(58.4%)略高于CG平均含量(41.5%)。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从山羊中分离出的E. arloingi以及从博金斯牛中分离的E. bovis聚为一进化枝,从白额雁中分离出的艾美尔球虫E. alabamensis,E. mitis和E. tenlla与家鹅体内的艾美尔球虫E. fulva,E. stigmosa,E. anseris和E. hermani共同聚为一进化枝,与宿主为哺乳动物的艾美尔球虫物种距离较远,支持艾美尔球虫单起源观点,且该物种与宿主之间存在协同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海口等八个县(市)2000只家兔的球虫种类研究,发现有一个属、十二个种。它们是艾美尔属(Eimeria),斯氏艾美尔球虫(E.stiedae Lindemann),黄体艾美尔球虫(E.flavescens Marotel and Guilhon),穿孔艾美尔球虫(E.perforans Leuckart),中型艾美尔球虫(E.media Kessel),无残体艾美尔球虫(E.irresidua Kessel and Jankiewicz),梨形艾美尔球虫(E.piriformis Koflan and Pospesch),盲肠艾美尔球虫(E.coecicola Kheisin),肠艾美尔球虫(E.intestinalis Kheisin),松林艾美尔球虫(E.matsubayashiiTsunoda),大型艾美尔球虫(E.magna Perad),长型艾美尔球虫(E.elongataMarotel aild Guilbon),小型艾美尔球虫(E.exigua Yakimoff)。并对种的特征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兔球虫病又称兔艾美尔球虫病,是由艾美尔球虫寄生于兔肠上皮细胞及肝脏胆管上皮细胞引起的家兔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根据其寄生部位,可分为肝型、肠型、混合型三种。本病如果预防不当,会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几年的饲养经验及临床实践。现将本病的一些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鸡盲肠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尔球虫(E.necatrix)是危害家鸡的二种重要球虫,呈世界性分布。厦门地区前者感染率为80%,后者45%(洪凌仙等,1984)。幼鸡严重感染后,呈厌食、拉粘液血便、生长率明显下降,并导致成批死亡(霍夫斯塔,1972)。Tyzzer(1929)曾报道盲肠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的生活史,但对两种球虫的无性生殖代数不甚明确,特别对毒害艾美尔球虫的发育史较为简略。我国对两种球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鸡球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通常病鸡产生肠炎、贫血、体重和产蛋力降低,严重时大批死亡(Helen,1968),是养禽业的大敌。国外记载鸡的球虫病原有9个种(Krieger,1979)。我国广州家禽有13种球虫,其中鸡有5种球虫(佐仲贤,1981)。福建有关鸡的球虫未见报告。作者于1980—1982年在厦门地区考察了鸡球虫病原的种类及其感染状况,并对堆形艾美尔球虫的内生殖期及其组织病变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青海省部分地区和不同年龄段牦牛球虫病的流行规律,本研究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祁连县和黄南州尖扎县采集1月龄,3月龄,8月龄和1岁以上的牦牛粪便587份,用蔗糖漂浮法进行球虫卵囊检查。结果表明:球虫卵囊阳性粪便为310份,占52.81%。临床引起的腹泻率为23.85%。海晏、祁连、尖扎县牦牛球虫感染率分别为47.85%,48.92%和63.53%,各地之间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3月龄的球虫感染率最高(79.22%,P0.05),1月龄内的牦牛球虫感染率为最低(17.72%,P0.05)。共发现牦牛感染13种艾美尔球虫,其中Eimeria bovis,E.canadensis,E.ellipsoidalis和E.zuernii为调查地区牦牛球虫感染的主要虫种,均为致病性较强的虫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山羊球虫病较为常见,病原约有14种(洪凌仙等,1983;Levine et al 1967;Le-vine,1973)。阿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 arloingi)是山羊球虫病的一种重要病原,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高而致病性强,严重者常由于病羊贫血或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有关本虫的生活史,Lotze(1953)曾有研究报道。国内对该虫的病原生物学的资料十分贫乏。洪凌仙等(1983)首次报告福建山羊球虫计有11种,平均感染率85%,其中阿氏艾美尔球虫感染率高达70%虫,虫种的百分比为49。本项研究主要针对本虫在病羊肠组织的内生殖期虫体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对本虫的有性生殖期作进一步的超微结构研究,为防治本球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卵囊分离方法从厦门地区饲养的鸡盲肠中获得艾美尔球虫.经显微观察、测量和感染实验.从寄生部位、卵囊形态、孢子化时间和潜伏期等指标测定.实验结果:采用琼脂板方法分离和挑选单卵囊方法进行感染效果理想。单卵囊感染小鸡成功率为60%.该球虫寄生在鸡盲肠部位.其余部位未发现.卵囊形态长卵圆形.长25.80(23.5~28.5).宽20.86(18.5~23.5).长/宽:1.23(1.21~1.27).27℃条件下孢子化时间为20h..潜伏期为146h.与国内一些株进行比较存在差别.确定该艾美尔球虫为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并定名为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  相似文献   

9.
新疆石河子地区绵羊球虫的调查分类及两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标本是于1987—1990年来自新疆石河子地区.通过对86只绵羊的调查,其中61只感染有球虫.经鉴定共发现艾美尔科Eimeriidae艾美尔属的球虫13种,其中两种为新种,即:厚膜艾美尔球虫E.Pachymeria sp.nov.和卵状艾美尔球虫E.odeus SP.nov.并对两新种及其他11个种全部进行了形态记述和体外发育时间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Eimeria tenella)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卵囊分离方法从厦门地区饲养的鸡盲肠中获得艾美尔球虫,经显微观察、测量和感染实验,从寄生部位、卵囊形态、孢子化时间和潜伏期等指标测定,实验结果:采用琼脂板方法分离和挑选单卵囊方法进行感染效果理想,单卵囊感染小鸡成功率为60%.该球虫寄生在鸡盲肠部位,其余部位未发现,卵囊形态长卵圆形,长25.80(23.5~28.5),宽20.86(18.5~23.5),长/宽:1.23(1.21~1.27),27℃条件下孢子化时间为20 h.,潜伏期为146 h.与国内一些株进行比较存在差别,确定该艾美尔球虫为柔嫩艾美尔球虫(Eimeriatenella),并定名为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  相似文献   

11.
<正> 检测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和磺胺-6-甲氧嘧啶(SMM)对豚鼠艾美尔球虫(Eimeria caviae)的抗感染效果,采用豚鼠感染艾美尔球虫的方法。评价两种药品疗效的标准是:观察豚鼠感染E.caviae后排出的卵囊数目以及出现的临床症状。豚鼠接种2.2×10~6(重感染)和2.2×10~2(轻感染)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Eimeri tenella,Xiamen strain)感染宿主后造成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选择14日龄艾维因雏鸡(Avian chicken)80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n=40只)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另一组为对照(n=40只),分别于感染后的第2~8天从颈静脉取血,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生化指标,探讨鸡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后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球虫后引起升高的指标有ALT、血清葡萄糖、肌酐和尿酸.而降低的指标包括AST、Na 、Ca 、K .其中ALT、AST、Ca 、血清葡萄糖和尿酸等指标在感染后第7天逐渐向正常指标回归,Na 、K 和肌酐等指标在第7天仍然沿着原先的趋势升高或降低.说明宿主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后,多数指标与球虫致病作用强弱相一致,而有些指标却由于宿主生理功能的严重损害,在短期内无法恢复.实验结果表明柔嫩艾美尔球虫厦门株可以引起宿主肝功能,肾功能及离子水平的改变,尤其是肾功能的损害可能是造成鸡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堆形艾美尔球虫(Eimeria acervulina)是鸡中最常见的球虫之一,分布于世界各地,通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在严重感染时,常使雏鸡精神不佳、厌食和拉白色的粘液粪便,此后生长停滞,体重不增,甚至不下蛋,导致死亡。 鸡堆形艾美尔球虫的生活史首先由Tyzzer阐明,他认为内生殖发育阶段的有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厦门地区家兔球虫计有11种,全系我省新记录,其中无余体艾美尔球虫(Eimeria irresidua)为我国首次记录。穿孔艾美尔球虫(Eimeria perforans)感染率最高达77.5%,肝艾美尔球虫(Eimeria stie-dae)致病性最强,可使病兔大批死亡。实验证明肝艾美尔球虫不能感染豚鼠,说明本虫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本虫的致病性不仅与感染卵囊强度有关,且与兔龄亦密切相关。感染7万卵囊组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血检证明谷草转氯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在第13天最高,50天后又较近于对照组,而血清总蛋白低于对照组。切片中显示,感染3天后小胆管上皮细胞中有滋养体。第6天开始有裂体生殖,第13天达高峰。配子生殖见于感染后的第10天,第15天数量最多。感染后第21天开始排囊,高峰在第29-40天,组织的病变以第13至第15天最为显著,肝汇管区胆管和纤维广泛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25天后胆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瘤样。40天后肝脏产生胆汁性硬变。血清中酶活力的增高和组织中虫体大量的无性繁殖导致胆管上皮和肝细胞严重损害这是实验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目前鸡球虫病的防治主要依靠抗球虫药。因抗球虫药的长期应用极易导致球虫耐药性,使药物的防治效果大大降低甚至失效。本研究对抗鸡球虫病药物的种类及耐药性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球虫耐药性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鸡球虫病是由一种由艾美耳球虫引起的细胞内寄生虫病.目前,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各类抗球虫药物在鸡球虫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4-羟基-3-喹啉羧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抗球虫药物.设计并合成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6-芳甲氧基-7-乙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和HRMS等方法确证.对3个化合物进行了抗球虫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7 mg/kg的质量浓度下,化合物6-苄氧基-7-乙基-4-羟基-3-喹啉羧酸乙酯(5a)具有抗球虫活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设计合成相关羟基喹啉羧酸酯类抗球虫化合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鸡球虫病是由几种艾美耳球虫寄生鸡肠道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目前,球虫病的防治主要依赖于药物,但由于药物长期广泛使用使鸡球虫对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为研究鸡球虫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本实验室前期利用RNA-sequence对柔嫩艾美耳球虫地克珠利耐药株、马杜拉霉素耐药株与敏感株进行了转录组分析,获得敏感株与耐药...  相似文献   

18.
鸡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与种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鸡球虫纯株,选用1~5日龄雏鸡,采用琼脂块单卵囊分离法对实验室保存的6种11株鸡球虫进行纯化,并选用2周龄雏鸡,对每个虫种/株选取1个单卵囊分离物进行增殖和种类鉴定.结果单卵囊接种179只,获得单卵囊分离物42个,单卵囊分离成功率23.46%;对11个单卵囊分离物,通过测定寄生部位、潜在期、孢子化卵囊大小、形状指数(长/宽)、孢子囊大小、最短孢子化时间等指标,鉴定出1个分离物为堆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2个分离物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6个分离物为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1个分离物为变位艾美耳球虫(E.mivati)、1个分离物为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本研究表明琼脂块单卵囊分离法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同时提示实验室保存的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被柔嫩艾美耳球虫污染.  相似文献   

19.
从鸡球虫的种类、日龄、疾病、饲料营养、饲养管理、温湿度、消毒剂等方面及卫生消毒、营养预防、药物防治等方面综述了鸡球虫病的流行因素和防治研究进展 ,提出了中药抗球虫制剂及免疫预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磺胺喹(口恶)啉为传统抗球虫药物,投入鸡饲料或饮水中,容易吸收,在体内活性水平维持时间较长,对鸡多种球虫病的疗效业已肯定,但高浓度连续混饲或混饮,易出现毒副作用。磺胺喹(口恶)啉与氨丙啉或抗菌增效剂配伍,可发挥协同作用,减轻或避免毒副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磺胺喹(口恶)啉与TMP(3:1)混合,对治疗鸡某些细菌性感染,多种球虫感染及混合感染,安全有效。从抗球虫活性与安全性看,磺胺喹(口恶)啉的合并应用是控制鸡球虫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