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大豆蛋白/聚乙烯醇(SPI/PVA)共混薄膜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把尿素/三乙醇胺复配增塑剂,与大豆蛋白(SPI)/聚乙烯醇(PVA)经溶液共混成膜,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热失重分析仪、紫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复配增塑剂的最佳含量为40%,加入复配增塑剂后,SPI/PVA薄膜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熔融温度、热稳定性降低,拉伸强度略有下降,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提高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PVA结晶度高、不易加工的问题,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复配增塑剂改性的聚乙烯醇(PVA)薄膜,通过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与PVA的相互作用,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XRD)、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和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增塑改性后PVA薄膜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尿素能破坏PVA分子中氢键作用,降低PVA的结晶度和熔点,加入复配增塑剂后提高了PVA薄膜的分解温度,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对PVA的增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豌豆淀粉(PS)为成膜物质,甘油、山梨糖醇、聚乙二醇和吐温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了三元复合蛋白膜SPI/CMC/PS,研究了几种增塑剂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对各种类增塑剂的复合膜进行红外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增塑剂甘油和山梨糖醇对SPI/CMC/PS三元复合蛋白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较好。红外光谱表明,增塑剂增塑三元复合膜SPI/CMC/PS的结构相溶性好。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醇(PVA)、丙三醇(GROL)、SiO2、KOH为原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PVA基碱性复合聚合物电解质(ASPE)膜.运用交流阻抗法、循环伏安法、X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技术表征其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增塑剂GROL后体系的电化学稳定窗口及力学性能有所降低,在具备良好机械强度前提下,适量GROL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体系的离子电导率;PVA/SiO2/KOH/H2O ASPE显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当SiO2添加量为7%(质量分数)时,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最高14.56×10-3 S/cm,与纯PVA/KOH相比提高了1个数量级;电化学稳定窗口为2.4V,50次循环后窗口大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以吐温80为发泡剂,采用乳化发泡/冷冻—解冻法制备多孔的聚乙烯醇(PVA)和改性聚乙烯醇/明胶(PVA/Gel)支架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对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贯通性,且PVA/Gel支架贯通性高于PVA支架;细胞结果显示,乳化发泡法制备的多孔支架对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形貌无不良影响;荧光染色结果表明,PVA/Gel支架由于引入了大量氨基,使得细胞的黏附力优于PVA支架,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热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聚乙烯醇(PVA)膜,采取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纤维(以下简称sp/PVA)的热学性能,并分析了聚乙烯醇及sp/PVA热性能的差异.不同sp/PVA测试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含量及线密度影响纤维的热性能.热重分析中,大豆蛋白含量多少影响失重过程长短,纤维线密度越低,热性能越好.差示扫描量热结果显示,sp/PVA的第一个峰为玻璃化转化区,第二个峰主要是由于聚乙烯醇的熔融引起.  相似文献   

7.
n-HAP/PVA共混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凝胶纺丝法制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n-HAP/PVA)共混复合纤维.将硅烷偶联剂修饰后的n-HAP均匀分散在PVA溶液中,制得一系列不同n-HAP质量分数的n-HAP/PVA共混复合纤维.用哈克流变仪研究了n-HAP/PVA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n-HAP/PVA纺丝原液呈现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其剪切黏度随n-HA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中可以看出n-HAP与PVA之间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n-HAP均匀地分散在PVA基体中,加入适量的n-HAP对共混复合纤维的热学性能和断裂强度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酸(A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聚乙烯醇接枝丙烯酸共聚共混物.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FT-IR) 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结果表明,AA在PVA分子链上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形成PVA/AA共聚共混物,且该共聚共混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粘结性和耐温性.由保湿性和渗透性试验表明,由该共聚共混物和一定量的助剂配制成的抑尘剂能够避免煤炭和灰沙等在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和损失,达到较好的抑尘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氮化硅(Si3N4)纳米晶须为增强材料,聚乙烯醇(PVA)为基体聚合物,制备了纳米Si3N4晶须/PVA杂化膜,并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杂化膜的力学性能、形态结构以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A杂化膜的力学性能是由2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即纳米Si3N4晶须具有较好的增强作用;热处理明显地提高了PVA分子间以及PVA分子与纳米Si3N4晶须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从而提高了杂化膜的力学性能。该研究结果对于PVA膜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以聚合度DP=1750的市售聚乙烯醇(PVA)为原料,以乙二醇(EG)及各混合比例的DMSO/水的混合物为溶剂,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等手段,对溶解过程作了研究。研究表明:当DMSO/水的比例为70/30时,该混合溶剂的溶解性能最好。通过对PVA—DMSO/水体系的流变研究发现,在80~100℃之间,浓度为14~17.4%时,该溶液具有很好的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双喷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烯酸/聚氨酯(PVA/PU)复合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表征结果表明PVA/PU复合膜中PU电纺膜与PVA电纺膜在交叉点上有明显的粘连。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分析结果显示复合膜中PV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间接地反映出PVA电纺膜与PU电纺膜有较强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因此,PVA/PU复合膜在受力形变过程中,应力能够有效地在PVA间传递,从而提高了复合膜的拉伸强度;由于PU电纺膜具有很高的柔性,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也得以大幅提升。该实验所制备的PVA/PU复合膜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使得该复合膜在生物医学研究(组织工程、伤口敷料、药物释放等)领域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强度PAM/PVA互穿网络水凝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基体,聚乙烯醇(PVA)为增强体,采用两步水溶液聚合法合成具有较高机械强度的PAM/PVA互穿网络水凝胶.研究PVA、交联剂用量对PAM/PVA互穿网络水凝胶拉伸强度及伸长率的影响,探讨水凝胶的应力松弛及析出PVA对水凝胶的增韧机理.实验表明,制备的互穿网络水凝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最高拉伸强度为2.4 MPa,伸长率为3 000%.最后,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对PAM/PVA互穿网络水凝胶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聚乙烯醇(PVA)水凝胶的吸附性能,本文通过冷冻-融化工艺制备了PVA/纤维素纳米晶(CNC)复合水凝胶.利用红外吸收光谱测试CNC的结构.PVA/CNC水凝胶的吸附性能结果证明:随着CNC含量的增加,PVA/CNC水凝胶的吸附容量显著增加.通过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模拟可知,PVA/CNC水凝胶的吸附性能符合准二阶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通过计算可知,当CNC含量为1wt%时,PVA/CNC水凝胶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1.44mg/g.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改性再生纤维素膜并对改性再生纤维素膜的性能有所了解,以聚乙烯醇(PVA)1750±50、1799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材料分别对纤维素膜进行改性试验,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拉伸强度试验对改性膜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PVA1750±50、PVA1799、MWCNT与再生纤维素有良好的兼容性;PVA1750±50和PVA1799均能提高改性膜的拉伸强度;当PVA1750±50含量为1%时,改性膜热分解温度提高,热稳定性增强;改性膜的溶胀性较纯RC膜均有提高,吸水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壳聚糖纱纯淀粉上浆的可行性,在淀粉浆液中加入复合增塑剂(甘油和尿素),研究增塑剂对浆纱性能的影响,并与含PVA的传统配方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含PVA的配方中,随着含固率的增加,浆纱强力变大而断裂伸长率变小;含复合增塑剂浆料配方中,随着甘油比例增加,耐磨次数和强力提高、纱线弹性损失减少,而甘油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浆纱性能反而降低。最佳纯淀粉浆料配方为含固率8%、复合增塑剂占氧化淀粉质量百分比6%、甘油/尿素5/5,此时浆纱强力和耐磨性改善明显,减伸率为5.7%,纱线弹性保持好,可以满足后道加工的要求,即壳聚糖纱纯淀粉上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以丝胶、明胶和聚丙烯酸甲酯为主浆料,聚丙烯酰胺、二甲基硅油、渗透剂JFC为助剂,采用混合水平均匀设计及正交设计等方法制定实验方案.通过测试浆料的各种性能,最终确定复配浆料中主浆料和助剂的最优配比,然后将其与PVA淀粉混合浆料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丝胶复配浆料具有良好的上浆性能,满足毛纱上浆对浆料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制备一种表面羟基化聚苯乙烯微孔粒子-聚乙烯醇(PVA)复合膜.首先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聚醋酸乙烯酯-聚苯乙烯二嵌段聚合物(PVAc-b-PS);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Friedel-Crafts alkylation)将聚苯乙烯链中的苯环超交联,制备了超交联微孔粒子(HCPNPs);将HCPNPs表面醇解,得到了表面羟基化的微孔粒子(AHCPNPs);将AHCPNPs、正硅酸乙酯(TEOS)与PVA反应制备PVA复合膜.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定PVAc-b-PS合成的成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IR、BET比表面积测试等表征HCPNPs、AHCPNPs和PVA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AHCPNPs添加比例为2%时对复合膜的强度增强性能更好,并且不影响PVA复合膜的整体形貌和表面亲水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合成了PVA水凝胶膜,同时以水杨酸(SA)为抗菌剂合成了具有抗菌作用的PVA/SA水凝胶膜,表征了其结构与性能,发现其透明度均达95%以上,在15℃时,纯PVA水凝胶溶胀度达33.64%以上,加入SA后溶胀度为29.66%.这两种膜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其透气系数均在0.4~0.5 m2/S·kPa之间,两种膜没有抗紫外线性能,紫外线透过率均高达95%以上.PVA/SA水凝胶膜抗菌性远远优于PVA水凝胶.考察了PVA水凝胶膜和PVA膜的缓释性能,发现PVA水凝胶膜的药物释放速度相对于PVA膜而言,释放速度更加平稳,明显优于PVA膜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初显分离时间和沉降率为量化指标,研究了正丁醇、1,2-丙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木糖醇和山梨醇6种具有不同羟基数目的增塑剂对氨基甲酸酯淀粉和PVA混合浆相分离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羟基增塑剂的加入能改善混合浆液的稳定性,随着增塑剂中所含羟基数目的增加,混合浆液的稳定性逐渐提高.当羟基数目等于3时效果最佳;但进一步增加羟基数目,氨基甲酸酯淀粉/PVA混合浆液稳定性反而会有所降低.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丙三醇的用量、PVA的聚合度和醇解度对混合浆液相分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乙烯醇(PVA)和硝酸镍(Ni(NO3)2)为前驱物,制得PVA/Ni(NO3)2纤维;再以尿素(CO(NH)2)为碱源,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PVA/NiO复合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PVA/NiO复合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iO纳米粒子均匀地负载于PVA纳米纤维上,形成了具有良好光催化活性的PVA/NiO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