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东晋裴启的志人小说《语林》一书久已亡佚。本文认为,《语林》一书亡佚的直接原因是当朝重臣谢安对它的抨击,而导致谢安不满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此书对传统史家文化精神的背叛。另外,谢安与王王旬之间的恶劣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安是东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在联合士族抵制桓温篡代和淝水之战中都表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对东晋社会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以嵇康、阮籍为核心的而形成的“七贤”固为实有历史人物,“竹林”亦非假托佛教名词,“竹林七贤”标目决非东晋中叶谢安首创,亦非纯属意念虚构的中华传统与天竺佛家异型文化的合成品。产生并流传于历史的这一标目的意蕴,与佛教寺院文化无直接联系。作出“竹林”为“假托佛教名词”的推测,固然大胆而启人心智,却缺乏经得起推敲的小心缜密的求证来支持。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山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南朝时期的谢家大族曾于会稽始宁县为家。谢安“再起”于今上虞东山为众所周知,而谢玄“旧居”在今嵊县“(山雩)山东北太康湖”,却知者甚少。那么谢灵运的山居在何地呢?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史书多说在“始宁墅”。但始宁墅又在何处?有说在东山的,也有说在(山雩)山的。  相似文献   

5.
宁康三年(375年),桓冲自解扬州出镇徐州,扬州刺史由谢安接任,1年后,桓冲复解徐州,并移镇姑孰。谢氏家族取代桓氏家族成为东晋执政士族。关于桓冲自解扬州之因,学界众说纷纭。查阅文献,探究桓冲自解扬州出镇徐州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日)、王羲之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孙统、支遁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山阴兰亭过修禊日。宴集之上,有二十六人赋诗,有十五人因未赋诗而被罚酒三斗。王羲之兴致极高,不仅作诗二首,而且还为记叙这次盛会写了一篇短文,即《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7.
王导与谢安是《世说新语》重点描写的两个人物。《世说新语》中的王导有着具有政治智慧的政治家、善于清谈的名士、关心后辈发展的王氏家族大家长三种形象,而《世说新语》中的谢安,也有着具有大魄力的政治家、具有潇洒风度的名士、重视言传身教的谢氏家族大家长三种形象。但是,《世说新语》中的王导与谢安的形象也具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入仕心态之差异与名士风度之差异两方面,这在深层次上反映了魏晋风度的进化。  相似文献   

8.
东山湖     
我的家乡上虞有一个美丽的湖——东山湖。她位于曹娥江中游东岸,三面环山,一面傍水。湖边的东山曾是东晋名相谢安的隐居地,成语"东山再起"由此而生。东山湖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林绿成荫,秋季硕果丰累,冬季瑞雪轻盈,吸引着许多游客。外婆家就在东山湖附近,每次去外婆家,我都会去东山湖逛上一圈。瞧,那亮闪闪的就是东山湖,湖中还有一个小岛。望着东山湖,我就会想起刘禹锡的《望洞庭》,嘴里还会吟上一句"白银  相似文献   

9.
六与六安是两个不同的历史地理概念.驺虞是传说中的神兽,是仁政与和平的象征.六城被称作驺虞城大约始于东晋.与东晋王朝在六城废墟设立据点以“感化”大别山区蛮人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东晋南朝宾客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东晋南朝时期宾客阶层的构成及其职责。章认为,先秦时代已形成的宾客阶层在东晋南朝时期仍然存在着,不仅没有与奴僮佃客合流,而且得到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其来源更加广泛,其构成更加复杂。宾客对于地方阶级上层统治有着其他阶层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他们在主人门下亲侍左右,各司其职。虽然个别宾客深受礼遇,但就整体而言,宾客阶层在东晋南朝社会中的地位是比较低微的。  相似文献   

11.
东晋的沔中与沔北督区不同,前人多将二混同,中做了辨析;沔中督区的设置,对于整个东晋的政治、军事形势有较大影响,围绕沔中督区,东晋的各种势力展开激烈的争夺。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弹性的一类余能形式的变分原理@谢安玮@梁浩云...  相似文献   

13.
文献史料和考古研究表明,东晋时薄葬习俗逐渐为厚葬风气所取代,然而,此时江西地区却在总体上依旧保持着薄葬风气。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外来人口的流入与江左政权对薄葬政策的推行是外部因素;第二,江西地方政府及其施政风格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第三,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是其制约性条件;最后,它还受到东晋江西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习海根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4):F0004-F0004
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北二十四公里处的欧里镇白梅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村。村里居住着近五百户人家、一千六百余人口,且绝大部分人家姓习。这个白梅村,便是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故里。习凿齿(328年-413年),字彦威,号半山,东晋时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的原籍属湖北襄阳,曾为东晋大将荆州刺史桓温的幕僚,后受桓温排斥,出任荥阳太守,不久辞职返归襄阳。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品》谢灵运条引刘敬叔《异苑》之“谢玄亡”,自近代以来,海内外学都作了探讨,或疑为谢安亡,或疑为谢Huan亡,皆不当。从《晋书》谢玄《疾笃疏》中可证而亡  相似文献   

16.
东晋以其门阀政治的格局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形态发展完备的一个朝代。士族在各个方面都掌握着话语权,文学领域也深深烙印着士族的痕迹。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决定了玄学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也相应地导致了玄言诗在东晋流长久远。而且,玄言诗能够在东晋文坛上几乎一枝独秀,也与门阀政治格局下,政权的掌控者与文学话语权的掌控者合一这种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详尽地分析《瘗鹤铭唐人金山本》和唐代《润州图经》,深入地考证王羲之与朱方(京口)的关系、“雷门鼓事”的时代以及东晋书风的特征,可以得出《瘗鹤铭》作者就是东晋的王羲之。  相似文献   

18.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制与三峡盐业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汉末年以后,三峡地区,无论为蜀汉占有,或部分归属东吴或曹魏,抑或为司马氏政权所拉,其盐业管理体制均实行垄断化的官营专卖制.而在东晋及南朝宋,齐、梁三朝,则实行的是民营征税制.三峡地区在归属北周以后,其盐业却很有可能是官营专卖与民营征税二制并行.这与南朝已有不同.本文拟循着该段时期三峡盐业管理体制几经变迁的历史线索,结合实地考察所得第一手资料,以展示三峡盐业在战争频仍、地域领属关系多变的时代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9.
湛方生是东晋文坛比较优秀的作家。虽留存的作品不多 ,却为东晋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的气息。山水诗以阔大壮美之景物表现了诗人同化于自然 ,拥抱自然的纯净、宁定 ,淡化了玄言的成分 ,走出了玄理表达的狭隘世界。其田园诗开魏晋南北朝田园诗风之先 ,以质朴通俗的语言 ,恬淡、宁静之景物描写 ,奠定了后世田园诗作之风格。他的咏怀诗比之同时期的同类作品 ,成就虽不高 ,但在表达人生的感悟 ,归思之情上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晋初年王敦之乱,是东晋政治史上重要事件,历来为治晋史者所注意。但王敦专权后,东晋社会、政治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明帝司马绍能够平定王敦之乱靠得又是哪些政治势力,在这些问题上似还有探讨的必要。本文试图对此略陈管见,求诸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