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超顺磁Fe3O4纳米团簇为磁核,在传统St(o)ber法的基础上引入超声辅助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SiO2/Fe3O4复合磁性微球,并使用XRD、TEM、VSM等测试方法,着重研究了超声功率对SiO2/Fe3O4复合磁性微球分散性、形貌、结构、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超声可极大改善磁性微球的分散性,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复合微球团聚逐渐变少、SiO2包覆层变薄、空白球减少,但功率过大时,无核-壳结构的SiO2/Fe3O4微球出现;当超声功率为20%P时,SiO2/Fe3O4复合磁性微球各项性能(分散性、磁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采用葡萄糖辅助的水热法制备了Fe2 O3空心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空心微球直径为1~2 μm,由粒径50~100 nm的纳米颗粒组装而成,随葡萄糖用量的增加,Fe2 O3空心微球表面逐渐变得致密.利用气敏特性静态测试仪对Fe2 O3的气敏性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用Fe2SO4.7H2O直接焙烧制得的固体超强酸SO42-/Fe2O3作催化剂,对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42-/Fe2O3具有超强酸性,对丙酸丁酯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酸)∶n(醇)为1.0∶1.2,催化剂用量8 g/mol丙酸,反应时间2 h,丙酸的转化率达96%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改性溶胶法制备了Fe3O4纳米粒子均匀弥散于TiO2中的TiO2-Fe3O4二元纳米复合物,再在不同pH条件下原位聚合生长聚苯胺(PAn),获得了三元包覆纳米复合物PAn/TiO2-Fe3O4.采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电磁测量等手段对TiO2-Fe3O4和PAn/TiO2-Fe3O4的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TiO2溶胶形成及包覆过程温度、介质pH值,能获得Fe3O4纳米粒子均匀弥散于TiO2中的二元纳米复合物,且其中TiO2为锐钛矿结构,Fe3O4为立方晶系,而形成的三元复合物PAn/TiO2-Fe3O4则呈现微米纤维结构.当三元复合物中Fe3O4和TiO2的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4%和15.8%时,PAn/TiO2-Fe3O4在13.6 GHz处具有最大的反射损耗-36.4 dB,小于-10 dB的吸收带宽达到4.4 GHz,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浸渍法将Fe2(SO4)3溶液负载到β分子筛上,经过焙烧制得β分子筛负载SO2-4-/Fe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以乙酸丁酯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查了β分子筛与Fe2(SO4)3的质量比、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催化剂酯化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制备条件:Fe与β分子筛质量比为5:2,焙烧温度550C,焙烧时间4h.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浸渍法将Fe2(SO4)3溶液负载到β分子筛上,经过焙烧制得β分子筛负载SO2-4-/Fe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以乙酸丁酯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查了β分子筛与Fe2(SO4)3的质量比、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催化剂酯化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制备条件:Fe与β分子筛质量比为5:2,焙烧温度550C,焙烧时间4h.用指示剂法测其酸强度H0≤12.7,为固体超强酸.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制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为载体,以盐酸羟铵还原HAuC14制备Au/Fe3O4纳米复合粒子,考察Au/Fe3O4-H2O2体系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反应条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和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考察复合粒子的晶相结构和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H2O2的用量为2.0 mL、溶液的pH为3.0、反应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甲基橙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在脱色过程中,Au/Fe3O4复合粒子主要起了催化分解H2O2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超顺磁Fe_3O_4纳米团簇为磁核,在传统Stber法的基础上引入超声辅助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SiO_2/Fe_3O_4复合磁性微球,并使用XRD、TEM、VSM等测试方法,着重研究了超声功率对SiO_2/Fe_3O_4复合磁性微球分散性、形貌、结构、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超声可极大改善磁性微球的分散性,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复合微球团聚逐渐变少、SiO_2包覆层变薄、空白球减少,但功率过大时,无核-壳结构的SiO_2/Fe_3O_4微球出现;当超声功率为20%P时,SiO_2/Fe_3O_4复合磁性微球各项性能(分散性、磁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纳米复合材料在橡胶工业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并着重论述了碳纳米管、纳米TiO2 、纳米SiO2 、纳米ZnO、纳米Fe2 O3 (Fe3 O4)和纳米Al2 O3 (Fe3 O4)和Al2 O3 与橡胶所形成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带正电的Fe3O4颗粒与带负电的石墨烯(GN)相结合制备出稳定的Fe3O4-GN复合材料.XRD结果显示Fe3O4-GN复合材料是由立方晶型的Fe3O4和无序排列的GN组成,FT-IR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被水合肼还原,SEM照片显示Fe3O4颗粒均匀地负载在GN片层表面,粒径约为160nm.当制备的Fe3O4-GN复合材料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在5C倍率下放电、充电时,其电比容量能保持在700mAh·g-1左右;在1C倍率下循环50次后,其放电、充电比容量分别为749、741mAh·g-1,Fe3O4-GN电极显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一个以Keggin型铁取代杂多阴离子PW11O39Fe(Ⅲ)(H2O)^4-[PW11Fe(Ⅲ)(H2O)]为光催化剂的新颖类光芬顿体系被用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pH6.86的含有0.1mmol·L^-1 DMP+1.0mmol·L^-1PW11Fe(Ⅲ)(H2O)+3.0mmol·L^-1H2O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反应80minDMP的降解率达到100%,总有机碳去除率为43%,并详细考察了溶液pH、初始过氧化氢浓度和PW11Fe(Ⅲ)(H2O)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提出了过氧化氢存在和缺失条件下的光催化机制,这个新颖的类光芬顿体系为实际的水处理提供了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2O3(CoO)/Al2O3纳米复合粉末,在氢气气氛中还原得到FeCo/Al2O3纳米金属陶瓷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2O3含量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微波法合成了具有发光特性的CDs.当反应温度与时间为30℃、10min条件下,CDs能发射强而稳定的荧光(F)与室温磷光,其F既能被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曲拉通X-100(Triton X-100)、Na2S、Na2C2O4、NH3·H2O等增强,又能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KBrO3、K2S2O8、NalO4、Vc、NaBH4、HNO3、HCl、H2SO4、CH3COOH等猝灭,同时伴随着发射波长(λem^max)不同程度的蓝移或红移;pH在2.0-7.0范围内体系对CDs的F值发生灵敏响应,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106.0+27.76pH,相关系数(R)为0.9913;多数金属离子使CDs的F猝灭,Fe(Ⅲ)能催化KBrO3氧化CDs的反应,且Fe(Ⅲ)浓度在2.5—90.0ngmL^-1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变化(△F)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F=72.54+0.3577mFe(Ⅲ),(ngmL^-1),R为0.9911.这些信息揭示了CDs在荧光法、荧光免疫法和室温磷光法中有较高的分析价值,同时为pH传感器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葡聚糖及明胶为有机基质,在常温中性条件下进行模拟铁生物矿化实验.目的是研究明胶及葡聚糖对氢氧化铁凝胶矿化行为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葡聚糖容易吸附到铁氧化物表面,对晶核有包裹作用,阻碍了晶核的自由扩散和生长,形成纳米级的β-FeOOH和α-Fe2O3.β-FeOOH是Fe(OH)3转化为α-Fe2O3的中间过渡相.在明胶浓度较低的范围内(小于1 wt%),明胶浓度增大有利于晶体生长形成α-FeOOH.晶体生长有取向性排列,其表面吸附有明胶分子.明胶和葡聚糖等量混合有机质在矿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葡聚糖,这与葡聚糖的亲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活性追踪指导下,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技术,从海南青梅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白藜芦醇类化合物.根据ESIMS、NMR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diptoindonesin G(1),(+)-ε-viniferin(2),hopeahainol(3)和hopeahainol C(4),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1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和人肺腺癌细胞(A549)均具有微弱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6.1,20.4μM.  相似文献   

16.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从红树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来源的一株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3126)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方法等,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麦角甾-22-烯-3β-醇(ergosta-22-triene-3β-ol)(1),麦角甾-5,7,22--烯-3β-醇(ergosta-5,7,22-triene-3β-ol) (2),过氧化麦角甾醇(ergosterol peroxide)(3),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4)和对羟基苯甲醛(4-hydroxybenzaldehyde) (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尖瓣海莲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表明,甾体类化合物1、苯衍生物4和5都具有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瓜环与氯化锶及间苯二酚形成的化合物,其结构为单晶X-射线分析方法所确定。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其中a=15.658(3)A°,b=11.522(2)A°,c=15.031(3)A°,Mr=1481.28,V=2711.6(8)A°^3,Z=4,Dc=1.814 g/cm^3,μ=2.172,F(000)=1520,R=0.0627,wR=0.1710。在此化合物的结构中,主体分子瓜环的空腔内包有一个氯阴离子.  相似文献   

18.
以稀土金属离子镝和多金属氧酸阴离子[GeW11O39]^8-为构筑块,通过分子设计与组装,与有机分子DMSO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出一维链状化合物[Dy2(GeW11O39)(DMSO)(H2O)9]n^2-,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23.537(5),b=11.515(2),c=23.418A,β=109.17(3)°,V=599 5(2)A^3,F(000)=601 4,Z=4,μ=24.712 mm^-1,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CV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谱学表征及结构、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开链冠醚:2,6-二(8′-喹啉氧甲基)吡啶,并研究了其与CdCl2·2.5H2O的配位反应,得到标题配合物:[Cd(C25H19N3O2)H2O](μ-Cl)[Cd(C25H19N3O2)Cl][CdCl4],并通过熔点、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标题配合物由两个配阳离子[ClCd(C25H19N3)]^+,[ClCd(C25H19N3)H2O]^+和一个配阴离子[CdCl4]^2-组成,两个配阳离子中,中心离子Cd^2+除与开链冠醚中的N、O原子配位之外,还分别与Cl^-、H2O配位,配位几何构型均为变形五角双锥.两个配阳离子之间通过Cl桥键相连.配阳离子与配阴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中性分子.  相似文献   

20.
基于HCl介质和90℃加热10min的条件下,罗丹明B(Rhod.B)与四苯硼化钠(NaB(C6H6)4)作用生成的[Rhod.B]^+.[B(C6H6)4]^-离子缔合物能发射强而稳定的荧光,[Rhod.B]+.[B(C6H6)4]被H2O2氧化而发生荧光猝灭,Mo(VI)能催化H2O2氧化[Rhod.B]+.[B(C6H6)4]的反应,导致其荧光剧烈猝灭,且△F与Mo(VI)含量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催化H2O2氧化[Rhod.B]+.[B(C6H6)4]离子缔合物荧光法测定痕量钼的新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4.00~400(pg/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F=67.27.+0.3243 CMo(VI)(pg/L),n=6,相关系数r=0.9981,检出限(LD)为0.92pg/L.用于实际样品中痕量Mo(VI)的测定,结果满意.同时探讨了离子缔合物荧光法定痕量钼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